绪论 1
第1章 细胞、组织、器官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4
第1节 细胞、组织、器官的适应 5
第2节 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 7
第3节 细胞、组织的修复 13
第2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3
第1节 充血 24
第2节 血栓形成 29
第3节 栓塞 33
第4节 梗死 36
第3章 炎症 40
第1节 炎症概述 40
第2节 炎症的类型 51
第4章 肿瘤 59
第1节 肿瘤的概念 60
第2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61
第3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67
第4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8
第5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69
第6节 肿瘤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75
第5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81
第1节 风湿病与慢性心瓣膜病 82
第2节 原发性高血压 89
第3节 动脉粥样硬化 94
第4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97
第5节 心肌疾病 101
第6章 呼吸系统疾病 103
第1节 慢性支气管炎 104
第2节 肺气肿 106
第3节 肺炎 108
第4节 肺癌 116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 121
第1节 慢性胃炎 122
第2节 消化性溃疡 123
第3节 肝硬化 127
第4节 消化道肿瘤 134
第8章 泌尿系统疾病 139
第1节 肾小球肾炎 140
第2节 肾盂肾炎 149
第9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54
第1节 慢性子宫颈炎 154
第2节 子宫内膜增生症 155
第3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56
第4节 乳腺增生病 158
第5节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159
第10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64
第1节 结核病 165
第2节 病毒性肝炎 171
第3节 伤寒 176
第4节 细菌性痢疾 179
第5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81
第6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82
第7节 性传播疾病 184
第8节 阿米巴病 188
第9节 血吸虫病 190
第11章 疾病概论 195
第1节 健康、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概念 196
第2节 病因学概述 197
第3节 发病学概述 199
第4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202
第12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06
第1节 脱水 208
第2节 水中毒 210
第3节 钾代谢紊乱 211
第13章 水肿 216
第1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217
第2节 常见水肿类型与特点 221
第3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224
第14章 酸碱平衡紊乱 227
第1节 代谢性酸中毒 232
第2节 呼吸性酸中毒 235
第3节 代谢性碱中毒 237
第4节 呼吸性碱中毒 240
第5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42
第15章 缺氧 244
第1节 概述 244
第2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病机制 246
第3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50
第4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53
第16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57
第1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59
第2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60
第3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分期 261
第4节 临床表现 262
第5节 DIC的防治原则 264
第17章 休克 267
第1节 休克的原因及分类 268
第3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270
第4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 275
第5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278
第18章 心力衰竭 281
第1节 概述 281
第2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及分类 282
第3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84
第4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87
第5节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92
第6节 防治原则 294
第19章 呼吸衰竭 297
第1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98
第2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 301
第3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04
第20章 肝性脑病 307
第1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 308
第2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08
第3节 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312
第4节 肝性脑病的医护原则 313
第21章 肾功能不全 316
第1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17
第2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21
第3节 尿毒症 325
第22章 应激 330
第1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331
第2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331
第3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333
第4节 应激与疾病 334
第5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337
第23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339
第1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340
第2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40
第3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46
第4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347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349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基本要求 361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