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梅县历史与现状概述 1
一、梅县客家源流与“客家精神” 1
二、梅县经济发展概况 5
三、梅县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 8
四、梅县又是新兴的水果之乡,“梅县沙田柚”之乡 12
第二章 山区脱贫致富必由之路——奠定基础,重点突破,综合开发 16
专论 16
一、造林种果,绿化荒山,为振兴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16
二、山区县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及发展通途——六个模式与“两个翅膀” 21
三、精心开拓“梅县沙田柚”拳头产品,重点建设五大商品生产基地 52
四、综合开发,农工并举,把山区建设推上新台阶 56
五、种植沙田柚经济效益高 60
六、1991年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千元(调查资料) 64
典型 65
1.发挥优势,综合开发,丙村镇跨进本县四个亿元乡镇行列 65
2.松源镇依靠科技建设烟草商品基地 67
3.长中短结合,松东乡广辟财路 69
4.果雅村走种果致富之路 71
5.精心兴办“六个一”小庄园的农民企业家李炎元 72
6.港胞邓光衡兴办“幸福果园”,带动乡民走耕山致富之路 74
7.侨属农艺师侯承永大办绿色企业 76
第三章 联系梅县经验,谈脱贫致富的方法论问题与小康经济标准 77
专论 77
一、山区脱贫致富的一些方法论问题——梅县实践经验的启示 77
二、略论山区小康经济标准 87
三、梅县人民脱贫致富的现状(调查资料) 91
1.近年梅县城乡人民生活、科技文化等方面情况 91
2.1991年梅县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 95
第四章 加快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103
专论 103
一、梅县山区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探索 103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08
(一)梅县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108
(二)立足本地资源,重点发展资源型工业 110
(三)发挥文化之乡的优势,依靠科技发展工业 111
(四)以市场为导向,力求商品优质畅销高效益 114
(五)组织企业集团,发挥群体优势 117
典型 118
1.雁洋自行车零件厂的成功之路 118
2.资源型先进乡镇企业——石扇水泥厂 120
3.靠质优价廉取胜的梅县胶合板厂 121
4.创汇型中外合资企业白宫毛巾厂 122
第五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搞活商品流通 124
专论 124
一、搞好交通建设是山区走向富裕的前提条件 124
二、搞好水利电力建设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26
三、完善服务体系,搞活商品流通 130
典型 133
服务“六到户”的松源供销社 133
第六章 依靠政策,依靠科技 135
专论 135
一、略论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 135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长期基本政策 138
三、稳定和完善土地“两权”分离政策 142
四、积极贯彻侨务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侨胞,港、澳、台同胞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146
五、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山区经济 151
六、充分发挥文化之乡的优势,大力开发山区人才资源 156
典型 160
1.雁洋镇发掘人才资源的经验 160
2.扶大乡张和方自办植物研究所 161
第七章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163
专论 163
一、敞开山门,大胆改革 163
二、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山区外向型经济 167
三、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服务作用 173
四、山区提倡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的几个问题 178
典型 181
1.梅县兴办第一个股份制果场 181
2.丙村镇大岌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182
3.广通电路板厂引进先进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184
4.创汇农业的拳头产品——梅县沙田柚 189
第八章 梅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况及主要经验 191
一、基本情况 191
二、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96
三、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202
四、“足球之乡”的历史、现状、贡献与发展 216
五、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222
第九章 梅县经济社会迈向小康的发展战略 229
(一)梅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 230
(二)实现小康的基本战略构想 232
(三)实现小康的基本战略措施 239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