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概述 1
大事记 4
大事记 4
建置 34
一、位置境域 34
二、建置沿革 34
(一)沿革 34
(二)县城 35
三、行政区划 36
(一)晚清时期 36
(二)民国时期 3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38
人口 51
一、人口构成 51
(一)民族 51
(二)历代人口 51
(三)人口结构 54
二、人口分布 57
三、人口生育控制 58
自然环境一、地貌·地质 61
(一)地貌 61
(二)地质 65
二、气候·物候 67
(一)气候特点 67
(二)气候要素 68
(三)物候 79
三、土壤·植被 81
(一)土壤 81
(二)植被 84
四、自然资源 86
(一)矿藏资源 86
(二)植物资源 86
(三)动物资源 87
(四)水资源 88
(五)土地资源 89
(六)矿泉资源 89
五、自然灾害 89
(一)水灾 90
(二)旱灾 92
(三)风灾 93
(四)雹灾 93
(五)冻害 94
(六)淫雨 94
(七)虫灾 94
政党·社团一、民国时期的政党社团 95
(一)中国国民党 95
(二)中国共产党 98
(三)社团 10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政党社团 107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 107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房县委员会 115
(三)群众团体 117
地方政权机构一、晚清时期的地方政权 127
(一)县署 127
(二)乡里政权 128
(三)历任知县 128
二、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 128
(一)北洋政府时期县政权 128
(二)国民政府时期县政权 129
(三)革命根据地政权 134
(四)解放战争时的县政权 135
三、建国后的县人民政权 135
一)权力机关 136
(二)行政机关 140
(三)检察、审判机关 149
公安·司法一、晚清时期的地方司法 151
二、民国时期的地方司法 151
(一)治安 151
(二)检察 153
(三)审判 153
三、建国后的司法 153
四、公安 153
(一)治安 153
(二)刑事侦查 158
(三)监所·武警 161
五、检察 161
(一)刑事检察 161
(二)法纪检察 162
(三)经济检察 162
(四)监所检察 162
六、审判 163
(一)刑事审判 163
(二)民事审判 163
(三)经济审判 164
(四)纠错·特赦 164
七、司法行政 165
(一)法制教育 165
(二)律师·公证 165
(三)调解 166
军事 167
一、建国前的军事 167
(一)晚清、民国地方军事机构 167
(二)晚清、民国兵役制度 168
(三)驻军 169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 169
(五)战事 171
二、建国后的军事 174
(一)剿匪 174
(二)兵员征集 176
(三)民兵 176
政事 178
一、选举 178
(一)晚清、民国时期 17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79
二、优抚 179
(一)褒扬 179
(二)抚恤 180
(三)优待 181
(四)扶持 181
(五)补助 181
三、安置 182
(一)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安置 182
(二)移民安置 182
(三)下放人员安置 183
(四)待业安置 184
四、救济 184
(一)社会救济 184
(二)救灾 185
五、社会福利 186
六、劳动·人事 188
(一)人事调配 188
(二)工资福利 189
(三)劳动保护 190
(四)退职、退(离)休 190
七、苏区建设 191
八、婚姻登记 191
九、信访 192
十、支前 192
十一、外事·侨务 193
(一)外事 193
(二)侨务 193
城乡建设一、建国前的城乡建设 196
(一)城垣、街道 196
(二)古建筑 197
二、建国后的城乡建设 198
(一)城镇建设 198
(二)乡村建设 202
(三)建筑 204
(四)房地产管理 205
(五)环境保护 205
农业 208
一、所有制变革 208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208
(二)个体所有制 210
(三)集体所有制 211
二、生产条件 216
(一)耕地 216
(二)劳力 218
(三)农、机具 221
(四)农田基本建设 224
三、作物 227
(一)粮食作物 227
(二)棉花 241
(三)油料作物 242
(四)蔬菜 244
(五)农特产品 246
四、耕作制度改革 248
五、农场 252
六、农业经济区划 253
(一)综合农业区划 253
(二)农业分区概况 254
畜牧·水产一、畜牧 256
(一)草场资源及利用 256
(二)畜禽品种 257
(三)畜牧业发展 259
(四)疫病防治 260
二、水产 262
(一)资源 262
(二)养殖 264
林业 268
一、森林资源 268
(一)林种与分布 268
(二)面积、蓄积 269
(三)林特产品 270
二、山林权属 272
(一)私有山林 272
(二)集体山林 272
(三)国有山林 273
三、植树造林 273
(一)育苗 273
(二)造林 274
(三)林场 275
(四)林业专业户 277
四、木材管理 278
(一)采伐管理 278
(二)经营管理 279
(三)运输管理 280
(四)林政经费征收 282
五、森林保护 282
(一)封山育林 282
(二)防火防盗 283
(三)病虫防治 284
(四)护林联防 284
水利 290
一、水利设施 290
(一)堤防工程 290
(二)蓄灌工程 293
二、防汛抗旱 305
(一)防汛 305
(二)抗旱 305
三、水土保持 307
(一)水土流失状况 307
(二)综合治理 308
四、管理 309
(一)机构 309
(二)工程管理 309
(三)水费征收 310
工业 312
一、机械工业 312
(一)农业机械 312
(二)通用机械 313
(三)汽车配件 313
二、采掘冶金工业 315
(一)开采 315
(二)冶炼 316
(三)铸造 316
三、煤炭工业 316
四、化学工业 318
五、建材工业 320
(一)砖、瓦 320
(二)石灰、水泥 322
(三)预制构件 322
(四)钒石 322
六、电力工业 322
(一)电站 323
(二)输变电 330
(三)供、用电 333
(四)电业管理 334
七、森林工业 336
(一)采伐 336
(二)加工 336
八、纺织工业 337
(一)棉织业 337
(二)丝织业 338
(三)纺织器材 339
九、缝纫、皮革工业 339
(一)服装加工 339
(二)皮革加工 340
十、造纸、印刷工业 340
(一)造纸 340
(二)印刷 341
十一、食品工业 342
(一)粮油加工 343
(二)肉蛋加工 343
(三)副食加工 345
(四)饮料 347
十二、其它工业 349
(一)编织 349
(二)木筷 350
(三)玩具 351
(四)家具 351
(五)农具 352
(六)鞭炮 352
交通 354
一、陆路 354
(一)古驿道 354
(二)巴柯道 354
(三)盐大路 355
(四)县际大路 355
(五)民间捐资修筑道路 355
(六)公路 355
(七)设施 358
(八)运输单位与工具 362
(九)客、货运量 363
二、水路 364
(一)航道、码头 364
(二)运输 365
三、民间运输 366
四、装卸 367
五、管理 367
(一)运输管理 367
(二)安全监理 367
(三)公路养护 368
附录:重大交通事故 368
邮电 370
一、邮政 370
(一)邮路 370
(二)邮政业务 371
二、电信 372
(一)设备 372
(二)业务 373
三、管理 374
商业 375
一、市场 375
(一)集市 375
(二)商户 377
(三)商品供求 378
二、商业体制 379
(一)私营商业 379
(二)公私合营商业 380
(三)国营商业 380
(四)集体商业 381
三、商品购销 382
(一)粮油 382
(二)棉花 387
(三)百货 388
(四)针、纺织品 389
(五)五金、交电、化工 390
(六)石油、煤炭 392
(七)医药 394
(八)副食品 397
(九)饮食服务 401
(十)农业生产资料 401
(十一)土特产品 403
(十二)废旧物资收购 405
(十三)其它 405
四、对外贸易 406
(一)畜产品 407
(二)土特产品 407
(三)工业品 409
工商管理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410
(一)私营商业改造 410
(二)私营手工业改造 410
二、工商行政管理 411
(一)市场管理 411
(二)企业登记 413
(三)商标注册 414
(四)合同管理 414
(五)广告管理 415
(六)个体工商户管理 415
三、物价管理 416
(一)物价政策 416
(二)物价调整 417
(三)商品比价 419
(四)物价指数 420
(五)毗邻物价 421
乡镇企业一、行业类型 423
(一)农业 423
(二)工业 424
(三)运输业 424
(四)建筑业 425
(五)其它企业 425
二、企业形式 426
(一)乡(镇)企业 426
(二)村、组企业 427
(三)联合企业 427
(四)个体企业 430
三、企业管理 430
(一)企业分配形式 430
(二)计划管理 431
(三)项目管理 431
(四)劳动管理 432
(五)财务管理 433
附:重点企业简介 437
财政 439
一、晚清时期财政 439
二、民国时期财政 440
三、革命根据地财政 450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财政 451
(一)财政收入 451
(二)财政支出 465
(三)财政借款 467
(四)财政管理 470
(五)审计 470
金融 472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金融 472
(一)货币 472
(二)民间金融业 473
(三)国家金融业 474
(四)革命根据地金融 47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金融 476
(一)金融机构 476
(二)人民币的流通与管理 477
(三)信贷 480
(四)农村信用合作 487
(五)结算 490
(六)保险 491
教育 492
一、晚清时期教育 492
(一)私塾 492
(二)书院 492
(三)县学 492
(四)高等小学堂 493
附:房县籍举人、进士、留学生名录 494
二、民国时期教育 496
(一)普通教育 496
(二)师范职业教育 498
(三)民众补习教育 499
(四)学制·经费 499
(五)教师与教学 501
(六)革命根据地教育 504
附:民国年间房县籍大专毕业生、留学生名录 50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 505
(一)幼儿教育 506
(二)小学教育 507
附:房县实验小学简介 507
(三)中学教育 510
附:房县第一中学简介 511
(四)师范教育 513
(五)中等专业教育 514
(六)成人教育 516
(七)教师 517
(八)经费、设备 521
附:建国后房县籍留学生名录、大专毕业生简表 522
科技 525
一、科技组织 525
(一)管理机构 525
(二)学术团体 525
(三)科研单位 526
(四)科技队伍 527
二、科技普及 527
(一)科技普及 527
(二)新技术推广 528
(三)科技咨询 529
三、科研成果 529
(一)成果项目 529
(二)主要论文 531
四、地震观测 532
五、沼气运用 534
六、人工降雨 535
七、野人考察 535
八、科技管理 536
(一)科研项目管理 536
(二)科技成果管理 536
(三)科技队伍管理 537
(四)科技经费管理 537
文化 538
一、文化事业机构 538
(一)文化馆、站 538
(二)图书馆、室 539
(三)书店 540
(四)档案馆、室 540
(五)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541
(六)文艺表演团、队 542
二、文学艺术 544
(一)文艺创作 544
(二)戏剧、曲艺 545
(三)音乐 547
(四)美术、书法、摄影 557
三、民间文艺 559
(一)民间文学 559
(二)民间艺术 582
四、展览 584
五、文物、胜迹 587
(一)历史文物 587
(二)革命文物 588
(三)胜迹 588
六、文化活动设施 591
(一)演映场地 591
(二)工人俱乐部 592
(三)农村文化室 592
报刊·广播·电视一、报刊 593
(一)民国时期主要报刊 593
(二)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报刊 593
二、广播、电视 594
(一)机构 594
(二)有线广播 594
(三)电视 595
三、新闻报道 596
卫生 597
一、医疗机构 597
(一)卫生机构 597
(二)医疗制度 601
(三)医疗水平 603
二、卫生防疫 605
(一)传染病防治 605
(二)地方病防治 608
(三)公共卫生 610
三、妇幼保健 612
(一)妇科病防治 612
(二)新法接生 612
(三)儿童保健 614
四、药政药检 614
(一)药品检验 614
(二)药政管理 615
体育 617
一、群众体育 617
(一)职工体育 617
(二)农村体育 617
二、学校体育 618
(一)学校体育的发展 618
(二)体育教师队伍 619
三、竞赛活动 619
(一)县内运动会 619
(二)地区以上竞赛及成绩 622
四、训练、设施 623
(一)训练 623
(二)设施 624
社会 625
一、人民生活 625
(一)农村人民生活 625
(二)城镇居民生活 626
(三)职工生活 629
二、风俗习惯 634
(一)衣食起居 634
(二)婚丧喜庆 636
(三)岁时节俗 638
三、方言 639
(一)语音 640
(二)词汇 641
(三)语法 650
四、谚语、歇后语 651
(一)农谚 651
(二)俗谚 652
(三)歇后语 653
五、宗教 654
(一)基督教 654
(二)伊斯兰教 656
(三)佛教 656
(四)道教 657
六、帮会 657
(一)青帮 657
(二)红帮 658
(三)会道门 658
七、奇异 659
人物 661
一、人物传 661
二、人物表 695
附:房县籍在外工作者名录 740
附录 744
一、历代修志简介及序跋选 744
二、本志编纂始末 748
三、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750
四、编纂人员 751
五、湖北省郧阳地区县(市)志终审委员会成员 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