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先秦至南北朝(附隋)经学史&安井小太郎述 林庆彰译 3
第一章 先秦的经学概观 3
一、孔子与六经 3
甲、孔子删定六经 3
乙、孔子的教学与经书 11
二、作为书名的经字之意义和起源 14
三、战国诸家的经学概说 18
第二章 两汉的经学概观 33
一、前汉初期的经学隆盛 33
二、今文古文概说 37
甲、今文经古文经和其字体 37
乙、今文家的经说 40
三、前汉末的学风 43
四、后汉的古文学 46
甲、古文学的隆盛 46
乙、今文经古文经的内容概说 50
五、谶纬学概说 56
甲、谶学 56
乙、纬学 60
六、古文经学勃兴和五经通义 65
第三章 三国的经学概观 67
一、正始石经 67
二、三国诸家的经说 70
第四章 两晋的经学概观 77
一、西晋的经学概说 77
二、东晋的经学概说 78
第五章 南北朝经学概观 80
附:隋的经学概观 82
第二编 唐宋的经学史&诸桥辙次述 林庆彰、连清吉合译 87
第一章 唐代经学概观 87
一、唐代文化的大势 87
甲、唐文化是律语 87
乙、三教融化的思想界 88
二、经学史上的事实 90
甲、帝王的奖学 90
乙、典籍的尊重及修撰 92
三、经学界的一风潮 95
第二章 五经正义 99
一、成立的过程 99
甲、颜师古的正文考定 99
乙、孔颖达等的撰修 100
丙、马嘉运等的更定和长孙无忌等的再更定 101
丁、正义的名称 103
二、《正义》的长短 106
甲、孔颖达等撰修的程度 106
乙、短处和长处 107
三、《正义》的根据 110
甲、原注 111
乙、各经疏的根据 111
四、附:《十三经注疏》 115
第三章 宋代经学概观 120
一、与前代的比较 120
甲、分化的、批判的 120
乙、唐陆淳的影响 120
二、经文批判 127
甲、疑传 128
乙、疑经 130
丙、改经 132
丁、立说的自由 133
三、经学的实用化 135
甲、汉唐无用之学 135
乙、尊王思想 136
丙、复雠思想 138
丁、经世思想 142
四、经解的形上化 143
甲、理由 143
乙、事实 145
第四章 朱子的解经 148
一、概说 148
甲、朱子的地位和著述年表 148
乙、经传的辨正 151
二、探求作者的原意 156
甲、解经家的各种态度 156
乙、解读原文 157
丙、《易》是卜筮,〈郑〉、〈卫〉是淫诗 158
三、尚简易直截 159
甲、注不可成文 159
乙、傚法汉儒 160
四、著述的用意 161
甲、唯恐遗误后人 161
乙、死而后已 163
五、朱注的批评 166
结语 169
第三编 元明的经学史&小柳司气太述 连清吉译 173
第一章 元代经学概观 173
一、元代朱子学派概说 173
二、元代诸经学家概说 177
第二章 元代的思想界 180
第三章 明代经学概观 182
一、明代朱子学派概说 182
二、明代诸经学家概说 183
第四章 明代理学心学概说 190
第四编 清代的经学史&中山久四郎述 连清吉译 199
第一章 经学的变迁 199
第二章 清朝经学概观 202
一、学术的变迁 202
二、初期的经学概说 203
三、中世的经学概说 213
四、近世的经学概说 225
五、诸学派概说 228
第三章 清朝的政治和儒学 231
附录 241
朱子的经学/安井小太郎述 连清吉译 241
一、庆历学派 241
二、庆历五先生 245
三、朱子的经学 248
(一)《大学》 250
(二)《中庸》 252
(三)《论语》 253
(四)《孟子》 256
(五)《资治通鉴纲目》 257
(六)《诗经集传》 259
(七)《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 260
(八)《孝经刊误》 261
(九)《书经集注》、《仪礼经传通解》 261
从王阳明看朱子及朱子学&山田 准述 连清吉译 263
中国文学与朱文公&市村瓒次郎述 连清吉译 271
甲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