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论 1
1.1偏好的含义与应用 1
1.2偏好的形式化方法及相关研究 8
1.3关于偏好的主要思想 10
1.4关于偏好的研究与相关领域的联系 12
1.5本书的结构 13
2关于知识和行为的逻辑 16
2.1认知逻辑 16
2.2动态逻辑 22
2.3动态认知逻辑 24
2.4公开宣告的逻辑 26
2.5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论 30
2.6在其他行为模式下的信息更新 33
3动态偏好逻辑:模态的模型 38
3.1偏好变化的触发机制 38
3.2认知偏好逻辑 41
3.3为偏好升级建模 44
3.4动态认知升级逻辑 48
3.5关系变化和乘积升级 52
3.6例证:缺省推理和道义推理 56
3.7其他相关的研究 59
3.8结论 60
4动态偏好逻辑:一阶模型 61
4.1研究动机 61
4.2从优先到偏好 63
4.3一些常见的序关系和表示定理 67
4.4不完全信息与偏好 69
4.5偏好的动态变化 74
4.6扩展到多主体的情况 77
4.7关于命题的偏好 80
4.8讨论与结论 85
5偏好的双层模型 87
5.1结构模型 90
5.2从命题性质到个体对象的偏好 91
5.3从世界上的偏好到命题的优先性质 99
5.4两个层次上的动态对应 103
5.5另一种方法:“优先性乘积更新” 111
5.6比较两种逻辑语言 114
6偏好、知识与信念 117
6.1偏好与知识 119
6.2偏好与信念 120
6.3融合可能世界上的相对合理性关系与更好关系 122
6.4整合个体对象的偏好和可能世界的偏好 125
7未来的研究方向 128
参考文献 130
附录A哈尔登关于“更好”的逻辑 142
A1基本概念:关系B和 142
A2系统A的构成 143
A3系统A的局限性 147
A4系统B的构成 150
A5“好的”、“坏的”和“无殊的” 153
附录B冯莱特的偏好逻辑 157
B1偏好在一般哲学概念中的地位 158
B2偏好概念的类型和特征 160
B3偏好与选择 161
B4偏好、效益与概率 162
B5偏好逻辑的形式语言 163
B6偏好逻辑的五条公理 164
B7 P-表达式的变形规则和P-重言式 171
B8图表证明方法 176
B9关于无殊性的理论 179
专有名词汉英对照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