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越文学艺术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1
一、越文学艺术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1
(一)地域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场”现象 1
(二)地域“文化场”中的越文学艺术 6
(三)越文学艺术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0
二、越文学艺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15
(一)越文学艺术的发生阶段 16
(二)越文学艺术的转型发展阶段 18
(三)越文学艺术的鼎盛阶段 22
(四)越文学艺术的持续影响阶段 24
三、越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27
(一)生存环境和文化行为 27
(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0
(三)越文学艺术的特质和建树 33
第二章 于越艺术文明论 37
一、现代考古学视野中的于越原始艺术 38
(一)于越史前文明 38
(二)于越原始艺术的种类及其表现 42
(三)于越原始艺术的审美价值 49
二、民间文学视野中的于越神话传说 53
(一)于越族的洪水神话 53
(二)于越族的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 63
三、于越族的原始书法及其演变 69
(一)良渚时期的原始书法 70
(二)形制独特的书法雏形——鸟篆 72
第三章 越地文学发生论 76
一、越歌:越地文学的肇始 77
(一)中国诗歌滥觞的多元性 77
(二)古越语与越歌 80
二、《会稽刻石》与中国碑铭文学的形成 89
(一)《会稽刻石》产生的文学背景 89
(二)《会稽刻石》的碑铭学特征 93
(三)《会稽刻石》与越地民俗之关系 99
三、越地论说文的发轫:“度越诸子”王充的《论衡》 104
(一)会稽郡斯文之风的兴起 104
(二)“异书”《论衡》的文学思想 111
四、越地史传文学之鼻祖:《越绝书》与《吴越春秋》 115
(一)东汉越地郡书编纂之风 115
(二)《越绝书》《吴越春秋》的文学特征 120
第四章 越地文学艺术崛起论 122
一、越中士族文化的形成 123
(一)越地文化的另面 123
(二)东晋士风文风的转变 124
二、王羲之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29
(一)王羲之书法 129
(二)王羲之的雄逸书风 135
(三)二王书风之比较 140
三、《兰亭诗》与玄言诗在越中的传播 144
(一)魏晋清谈与玄言诗的滋生 144
(二)以《兰亭诗》为代表的玄言诗 145
四、谢灵运与中国山水诗的兴起 147
(一)东晋士人与会稽佳山水 147
(二)谢灵运山水诗创造的文学时代特征 150
五、六朝会稽的佛道文化对越地文学艺术的影响 155
(一)六朝佛教对越地文学创作的影响 155
(二)道教对六朝越地文艺的影响 160
第五章 越地文学艺术发展论 169
一、越地文学艺术地域文化场的形成 170
(一)六朝文化余韵与中国文化中心的南渐 170
(二)“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对越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172
二、以贺知章为中心的吴越诗人群体的崛起 180
(一)“吴中四士”别样的丰采 181
(二)贺知章之诗书风流与“盛唐气象” 183
三、唐代浙东地域“文化场”的形成 191
(一)浙东“唐诗之路”的渊源 192
(二)大历“浙东唱和” 202
四、唐宋书画艺术的发展 211
(一)唐宋书家对“二王”书法艺术的推进 211
(二)宋代越地院体山水画的新发展 219
五、宋代越地文化家族和陆游的文化魅力 221
(一)以明州鄞县史氏和越州山阴陆氏为代表的文化家族 221
(二)陆游诗的地域文化魅力 231
六、地域特色诗歌流派的形成 240
(一)南宋诗人的群体意识与“永嘉四灵” 240
(二)江湖诗人创作的区域特点和时代特征 243
(三)易代之际越地遗民诗人的哀歌 245
七、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 247
(一)从“西湖吟社”到“越中词社” 247
(二)词人结社联咏由“应歌”向“应社”转变的词史风标 251
(三)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的地缘特点 257
第六章 越地文坛艺苑鼎盛论 261
一、越中诗坛的地域性特征 262
(一)率性而发的“铁崖体” 262
(二)“越诗派”、“越中十子”的事功意识 269
(三)徐渭和越中诗坛的地域性 277
二、阳明心学与市民文艺思潮的兴起 283
(一)越人王阳明首创“心学”的意义 284
(二)越地学术思想体系的完善 288
(三)晚明哲学思想对文艺的渗透 292
三、明清越地曲坛 294
(一)徐渭和晚明越中曲派 294
(二)清代越地曲坛 302
(三)越地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304
四、张岱和明清小品文 306
(一)从载道明道到抒写闲情的嬗变 306
(二)张岱小品文的韵致 308
(三)黄宗羲、章学诚、李慈铭的学者型散文 319
五、元明清时期越地书画艺术的个性展示 325
(一)性情与本色:徐渭书画艺术的造诣 326
(二)奇骇以怪诞: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创新 335
(三)烂漫而拙朴:赵之谦金石入画的书画艺术 342
第七章 走向世界的越地近、现代文学 350
一、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越地近、现代文学 350
(一)领先与辐射 351
(二)影响与吸纳 353
二、近代女性文学的先驱秋瑾 355
(一)闺阁中的奇女子或“阁楼上的疯女人” 355
(二)“作为妇女的论坛”或作为女性整体的代言 358
(三)“双性同体”或女性意识的雄性化 362
三、任伯年与“海上画派” 364
(一)务实与创新 365
(二)叛逆与至情 367
四、“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掀起 368
(一)“浙江潮”推动“新文学”的发生 369
(二)“浙江潮”推动“新文学”的发展 370
五、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与浙东乡土作家群 371
(一)越文化传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372
(二)围绕鲁迅的浙东乡土作家群 375
六、神奇的乡村文化圈“白马湖作家群” 377
(一)聚集到乡村:“纯正的教育”与亲近自然 377
(二)在乡村中:平民意识与生活艺术化 380
(三)从乡村向外眺望:以出世之姿做入世之事 382
七、越地文学艺术在海外的反响 384
(一)新马华文文学:形成性影响和“父亲”形象 384
(二)美华文学:远距离的辐射,审美的观照 386
主要参考文献 390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