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22019103
  • 页数:954 页
图书介绍:

序一 1

序二 3

序三 4

凡例 5

概述 1

大事记 9

自然地理志 31

第一章 地质 31

第一节 地层 31

第二节 岩浆岩 34

第三节 构造 35

一 褶皱 35

二 断裂 36

第二章 地貌 37

第一节 类型 37

一 三种类型 37

二 四个单元 37

第二节 山脉 38

一 东部山脉 38

二 西部山脉 38

第三章 水文 40

第一节 河流 40

一 纳溪河 40

二 平川河 41

三 朵背箐河 41

四 清水河 41

第二节 湖泊 泉水 41

一 湖泊 41

二 泉水 42

第四章 气候 43

第一节 带区 四季划分 43

一 带区划分 43

二 四季划分 43

第二节 太阳辐射 日照 44

一 太阳辐射 44

二 日照 44

第三节 气温 44

第四节 降雨 蒸发 45

一 降雨 45

二 蒸发 46

第五节 霜 雪 雾 46

一 霜 46

二 雪 47

三 雾 48

第六节 气压 风 云 雷 48

一 气压 48

二 风 48

三 云 48

四 雷 48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49

第一节 土壤 49

一 棕壤 49

二 黄棕壤 49

三 红壤 49

四 燥红土 51

五 紫色土 51

六 石灰(岩)土 51

七 水稻土 51

八 菜园土(暗色冲积土) 51

第二节 植被 51

一 针叶林 52

二 阔叶林 52

三 灌丛 53

四 稀树草丛 53

第六章 自然资源 54

第一节 光热 54

第二节 土地 54

第三节 矿产 55

一 黑色金属矿 55

二 有色金属矿 56

三 贵重金属矿 56

四 稀散元素矿 56

五 冶金辅助原料矿 56

六 燃料矿 56

七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 56

八 建筑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矿 57

第四节 水 57

一 径流 57

二 地下水 57

三 水能 58

四 温泉 58

第五节 植物 58

一 农作物 58

二 瓜果 58

三 林木 竹类 59

四 菌类 59

五 花卉 59

六 牧草 59

七 药用植物 60

第六节 动物 60

一 兽类 60

二 禽类 60

三 鱼类 60

四 其他 60

五 昆虫 60

第七章 自然灾害 61

第一节 旱灾 61

第二节 洪涝 61

第三节 雪霜冻害 62

第四节 冰雹 62

第五节 地震 63

第六节 滑坡 泥石流 63

建置沿革志 67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67

第一节 位置 67

第二节 面积 67

第二章 历史沿革 68

第一节 历代隶属 68

第二节 辖境变迁 6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70

第一节 明清 70

第二节 民国 7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71

第四章 县城 乡村 75

第一节 县城 75

一 古县城州城 75

二 新县城牛井 75

第二节 乡镇简况 75

一 牛井镇 75

二 太和乡 77

三 州城乡 77

匹 乔甸乡 77

五 宾居乡 78

六 大营乡 78

七 炼洞乡 78

八 力角乡 78

九 钟英乡 79

十 平川乡 79

十一 古底乡 79

十二 拉鸟乡 80

第三节 村名 80

人口志 89

第一章 人口演变与分布 89

第一节 演变 89

第二节 数量 89

第三节 分布 92

一 密度 92

二 民族分布 9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6

第一节 性别 96

第二节 民族 96

第三节 年龄 97

一 年龄金字塔 97

二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 97

第四节 文化 102

第五节 职业 103

第六节 婚姻 104

第七节 平均期望寿命 104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05

第二节 节育 106

第三节 晚婚 晚育 106

第四节 优生 优育 107

第五节 政策措施 108

一 节育免费 108

二 晚婚、晚育奖励规定 108

三 独生子女奖励规定 108

四 限制与惩罚 108

五 对接受节育手术者的待遇 109

第六节 成果 109

农业志 113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113

第一节 私有制 113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 113

二 土地改革后的个体所有制 11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15

一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5

二 农村人民公社 115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5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15

第二章 农业 117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 117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18

一 低热坝区 118

二 温凉地区 118

三 冷凉地区 118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18

一 稻谷 119

二 玉米 119

三 蚕豆 119

四 小麦 120

五 杂粮和薯类 120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20

一 棉花 120

二 甘蔗 121

三 花生 121

四 烤烟 121

五 香叶天竺葵 122

六 油菜 122

七 蔬菜 122

八 其他 122

第五节 产值 124

一 农业总产值 124

二 农业产值 124

第六节 农技农艺 125

一 耕作制度 125

二 主要作物适播期 126

三 良种引进和推广 127

四 栽培管理 128

第七节 农业机具 130

一 耕作机具 130

二 植保机具 131

三 收割脱粒机具 131

第三章 林业 132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32

一 垂直分布 132

二 林种分布 13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35

一 育苗 135

二 四旁植树 136

三 荒山造林 137

第三节 森林保护 138

一 机构 138

二 防火 138

三 病虫害防治 139

第四节 林政管理 139

一 林地演变 139

二 山林权属 140

三 林业“三定” 140

四 解决林权纠纷 141

五 制止乱砍滥伐 141

第五节 林产品 141

一 木材 141

二 薪炭材 142

三 干鲜果品 142

四 其他林副产品 142

第四章 畜牧业 144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44

一 地方品种 144

二 品种改良 144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46

一 饲养管理 146

二 牲畜饲养量 146

第三节 饲料饲草 147

一 饲料 147

二 饲草 14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48

一 疫病种类 148

二 防治 150

第五章 副业 152

第一节 项目 152

一 编织 152

二 采集 152

三 木作 152

四 养殖 153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53

第六章 渔业 155

第一节 水域 155

第二节 养殖 155

一 鱼类 155

二 饲养 155

第三节 捕捞 156

水利志 161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61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61

一 中型水库 161

二 小(一)型水库 163

三 小型库塘 16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65

一 境内引水工程 165

二 境外引水工程 167

第三节 提灌工程 169

第四节 地下水工程 169

一 地龙 169

二 井灌 170

第五节 河道治理 170

第二章 管理 172

第一节 机构 172

一 大银甸水库管理所 172

二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 172

三 宾居水利管理所 172

四 海稍水库管理所 172

五 水电局工程管理股 172

六 水产工作站 172

七 海稍水库派出所 172

八 水土保持办公室 172

九 集体管理机构 172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73

第三节 用水管理 173

一 灌溉制度 173

二 水费计收 174

第四节 投资与效益 174

一 投资 174

二 效益 176

第五节 移民 抚恤 176

一 移民 176

二 伤亡抚恤 177

工业志 18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81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181

第二节 私营工业 181

第三节 集体工业 182

第四节 国营工业 18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85

第一节 轻化工业 185

一 化工 185

二 轧花 弹花 纺织 185

三 木器 陶器 87

四 缝纫 制鞋 制胶 188

五 造纸 印刷 188

六 制药 189

七 粮油饲料加工 190

八 火硝 大碱 土碱 191

九 松香松节油 191

十 炸药 191

十一 烟丝 卷烟 192

第二节 食品加工业 192

一 制糖 192

二 糖果 糕点 酱食 193

三 酿酒 194

四 粉丝 194

五 罐头 194

第三节 建材工业 195

一 石料 195

二 石灰 195

三 砖瓦 195

四 水泥 196

五 水泥制品 196

六 木材 197

第四节 采矿业 197

一 煤炭 197

二 银矿 197

三 铜矿 198

四 铁矿 198

五 磺铁矿 198

六 铅锌矿 198

七 淘沙金 198

第五节 机械金属铸造业 199

一 小铁农具 199

二 金属制品 199

三 农机具 199

第六节 电力工业 200

一 火电 200

二 水电 201

三 风力发电 202

四 电网建设 202

五 供电 203

第三章 乡镇企业 206

第一节 经营形式 20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06

第四章 企业管理 209

第一节 机构 209

第二节 管理 209

交通志 213

第一章 交通 213

第一节 驿道 213

第二节 公路 213

一 省管公路 214

二 县乡公路 214

三 乡村公路 215

第三节 桥涵 217

一 桥梁 217

二 涵洞 219

第二章 运输 220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220

一 人背 人挑 220

二 滑竿 轿子 220

三 驮马 马帮 220

四 手推车 220

五 畜力车 221

第二节 机动车货运 221

第三节 客运 222

附:运输企业简述 224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2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6

一 交通安全委员会 226

二 运政管理所 226

三 公路管理段 226

四 公路养护队 227

五 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227

六 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站 227

第二节 公路管理 227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228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29

第五节 总检审 230

邮电志 233

第一章 邮政 233

第一节 网点与邮路 233

一 网点 233

二 邮路 233

第二节 业务 235

一 函件 235

二 包裹 236

三 汇兑 236

四 储蓄 237

五 报刊订销 237

六 机要通信 238

七 集邮 238

八 人寿保险及代理国库 238

第二章 电信 239

第一节 电报 239

一 网点 239

二 电路与设备 239

三 业务 239

第二节 电话 240

一 长途电话 240

二 市内电话 241

三 农村电话 241

四 会议电话 243

第三章 机构 244

第一节 邮局、邮政代办所 244

第二节 邮电局、所 244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志 24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49

第一节 房屋 249

第二节 街道 250

第三节 基础设施 250

一 给水 250

二 排水 251

三 供电 251

四 商业服务 251

五 交通运输 251

六 文化 251

七 园林绿地 252

八 公厕 252

第四节 总体规划 252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54

第一节 集市 254

一 宾居街 254

二 州城街 255

三 平川街 256

四 其他集市 256

第二节 农村 257

一 住房 257

二 饮用水 259

三 电 公路 259

第三章 景点建设 260

第一节 鸡足山 260

第二节 其他景点 260

一 崆峒山 260

二 南薰桥 261

三 平川观音寺 261

第四章 建设管理 262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262

一 确认产权 262

二 交易监证 262

三 危房鉴定 262

四 住房改革 263

第二节 土地管理 263

一 征用土地、审批城乡建设用地 263

二 查处违法占地案件 264

三 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 265

四 土地详查和调处权属争议 265

第三节 设计与质量监督 265

一 设计 265

二 质量监督 266

第五章 建筑建材 26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67

第二节 建筑材料 267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69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69

第二节 环境治理与监测 269

一 植树造林 269

二 防治污染 269

三 征收排污费 270

四 监测 270

商业志 273

第一章 体制 27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7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74

一 供销合作社 274

二 合作商业 275

三 其他集体商业 27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75

第二章 经营 277

第一节 购进 277

一 农副产品 277

二 地方工业品 281

三 日用工业品 281

四 废旧物资 282

第二节 销售 283

一 农业生产资料 283

二 生活资料 286

三 计划物资 289

第三节 对外贸易 291

第四节 饮食服务 293

一 饮食业 293

二 服务业 293

第三章 粮油商业 295

第一节 粮食征购 295

一 公粮征收 295

二 余粮收购 296

第二节 粮食供应 297

一 农村供应 297

二 非农业供应 299

第三节 粮食储运 300

一 仓储 300

二 调运 301

第四节 油脂油料购销 301

一 收购 301

二 销售 302

第四章 管理 304

第一节 民主管理 304

一 社员代表大会 304

二 职工代表会 30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05

一 资金管理 305

二 费用管理 305

三 利润管理 305

四 外汇管理 306

五 粮油企业管理 306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306

第五章 集市贸易 308

第一节 集市 308

第二节 交易 309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310

综合经济志 315

第一章 经济效益 315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315

第二节 国民收入 316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316

第四节 人民生活 318

一 农民收入 318

二 职工收入 318

三 农民口粮 318

四 购买力和主要商品消费量 318

五 住房 319

第二章 计划统计 321

第一节 计划 321

一 计划编制 321

二 计划检查 322

第二节 统计 323

一 队伍 323

二 报表 323

三 专项调查 323

四 服务 32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25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2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326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 326

第四节 经济合同和商标管理 327

一 经济合同 327

二 商标 327

第四章 物价 329

第一节 市场价格 329

第二节 计划价格 334

一 管理权限 334

二 价格制定 334

三 调整价格 335

第三节 价格区划 339

第四节 价格审检 339

一 审查 339

二 检查 340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341

第一节 度量衡 341

第二节 计量和质量 342

第三节 标准化 343

第六章 审计 344

第一节 机构 344

第二节 审计监督 344

财税志 349

第一章 管理 34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49

第二节 预算管理 353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53

一 企业 353

二 行政事业 353

三 公费医疗 354

四 支农资金 354

第四节 财政监督 355

一 财政检查 355

二 冻结存款 355

三 商品专控 355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 356

第二章 收入 358

第一节 工商税收 358

第二节 农业税收 359

第三节 企业收入 365

第四节 其他收入 367

第三章 支出 369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369

第二节 文教科卫费 370

第三节 抚恤救济 371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371

第五节 其他费用 372

第四章 税务 374

第一节 税制与税种 374

第二节 农村税收 378

第五章 债券 379

第一节 发行 379

第二节 解库 兑付 380

金融志 383

第一章 机构 383

第一节 银行 383

一 富滇新银行 383

二 合作金库 383

三 实业银行 383

四 宾川县银行 384

五 人民银行 384

六 农业银行 384

七 工商银行 384

八 建设银行 385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385

第三节 保险 385

第二章 货币 386

第一节 金属币 386

第二节 纸币 386

第三节 货币流通 387

第三章 信贷 390

第一节 存款 储蓄 390

一 存款 390

二 储蓄 391

第二节 贷款 393

一 工商业贷款 393

二 农业贷款 395

三 基建拨款、贷款 399

第三节 农村信用 400

一 民间借贷 400

二 积谷借贷 401

三 信用合作 402

第四节 外汇承兑 403

第四章 保险 405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05

第二节 业务 405

党群志 411

第一章 国民党 三青团 41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宾川县党部 41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宾川分团 411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地方组织 412

第一节 县委及其机构 412

一 县委 412

二 县委机构 414

第二节 县党代会 415

第三节 党组 416

一 财经党组 416

二 政法党组 416

三 文卫党组 416

四 政府党组 416

五 公安党组 417

六 县人民检察院党组 417

七 人民法院党组 417

八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 417

九 政协宾川县委员会党组 417

第四节 县属党委(总支、支部) 417

第五节 组织建设 418

第六节 宣传教育 420

一 党员教育 420

二 干部理论教育 421

三 社会宣传教育 422

第七节 专项工作 423

一 秘书工作 423

二 信息工作 424

三 保密工作 424

四 信访工作 424

五 选配领导干部 424

六 老干部工作 425

七 党校教育 425

八 落实政策 426

九 党史资料征集 427

第八节 统一战线 427

一 反蒋统一战线 427

二 爱国统一战线 428

第九节 纪律检查 429

一 整顿党风 429

二 复查历史旧案 429

三 来信来访 430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宾川支部 431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31

第二节 历届支委会议 431

第三节 盟务 431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33

第一节 工会 433

一 民国时期的县工会 433

二 建国后的县工会 433

第二节 农会 435

一 民国县农会 435

二 农抗会 435

三 农民协会 435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36

一 县妇女协进会 436

二 县妇女联合会 436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宾川县地方组织 438

一 团县委机构沿革 438

二 组织建设 438

三 历次团代会简介 439

四 主要活动 440

第五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宾川县地方组织 441

政权·政协志 445

第一章明、清、民国政权 44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45

一 明、清政权 445

二 民国政权 446

第二节 参议机构 44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5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51

第二节 历届历次会议 453

一 各族各界代表大会 454

二 人民代表大会 454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57

一 县各代会常务委员会 457

二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457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59

第一节 平川地区临时人民政府 459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459

第三节 县政府机构 463

第四节 乡村政权 467

第四章 政协宾川县委员会 470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70

一 历届委员 470

二 常务委员 470

第二节 历届历次全委会议 471

政法志 475

第一章 公安 475

第一节 机构 475

一 清朝、民国警察 475

二 人民公安 475

第二节 惩治犯罪 476

一 剿匪 476

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及反动组织 476

三 禁烟 禁赌 477

四 侦察破案、打击刑事犯 478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78

一 户籍管理 478

二 “四类分子”改造 479

三 易燃易爆物品、枪弹、刀具管理 479

四 违法青少年教育 480

五 消防 480

第四节 监所管理 480

第二章 检察 482

第一节 机构 482

一 检察处 482

二 人民检察院 48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84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8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5

第六节 控申检察 486

第三章 法院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二节 审判 488

一 刑事审判 488

二 民事审判 489

三 经济审判 489

四 行政审判 489

第三节 执行 490

第四节 司法改革 积案清理 复查 490

一 司法改革 490

二 积案清理 490

三 复查 491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 49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92

第一节 机构 49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9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94

第四节 律师 495

第五节 公证 495

政治运动志 499

第一章 民主改革与抗美援朝 499

第一节 减租减息与退押 499

第二节 清匪反霸与镇压反革命 499

第三节 土地改革 500

第四节 抗美援朝 502

第二章 “三反”、“五反”与三大改造 503

第一节 “三反”、“五反” 5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503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 503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5

三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505

第三章 肃反审干与整风反右 507

第一节 肃反审干 507

一 肃反 507

二 审干 507

第二节 整风反右 508

第四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509

第一节 “大跃进” 509

一 共产风 510

二 瞎指挥风 510

三 浮夸风 511

四 强迫命令风 511

五 干部特殊化风 511

第二节 人民公社 511

第三节 纠正“五风”错误 51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13

第一节 小“四清” 513

第二节 机关“五反” 514

第三节 大“四清” 514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 51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517

第二节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17

第三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 519

第四节 “三忠于”与“活学活用” 520

第五节 “划线站队”与“第二次土改” 521

第六节 “斗、批、改” 521

一 “教育革命” 521

二 贫下中农管理商业 522

三 清理阶级队伍 522

四 “五·七”干校 522

五 一打三反 522

第七节 批陈整风 523

第八节 批林整风 523

第九节 批林批孔 523

第十节 纠正“划线站队”错误 524

第十一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25

第七章 农业学大寨 526

第八章 揭批“四人帮” 528

第一节 揭、批、查运动 528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528

军事志 533

第一章 兵役 533

第一节 明、清兵役 533

第二节 民国兵役 53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534

第二章 驻军 535

第一节 明、清镇戍 535

一 屯军 535

二 绿营军 535

第二节 民国驻军 535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536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37

第一节 乡团 537

第二节 县工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538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538

第四节 民兵 539

一 组织 539

二 训练 540

三 活动 540

第四章 设施 542

第一节 关、哨、铺、汛、塘 542

第二节 城池 542

第三节 防空 543

第五章 战事 544

第一节 明、清时期 544

一 邹应龙征赤石崖 544

二 ?村起义 544

三 铁城起义 545

四 杜文秀义军在宾川 5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46

一 罗树昌部进占宾川 546

二 红二、六军团过宾川 547

三 四角山剿匪 547

四 地下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 549

第三节 建国后 551

一 平川迫歼战 551

二 平息王梓才暴乱 552

教育志 555

第一章 书院 义学 私塾 555

第一节 书院 555

第二节 义学 555

第三节 私塾 556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57

第一节 园、所设置 557

第二节 教养 558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59

第一节 学校 559

第二节 教学 562

第三节 山区民族小学 563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65

第一节 学校 565

第二节 教学 567

第五章 职业教育 569

第一节 师范教育 569

第二节 农职业教育 570

第三节 其他职业学校 571

第六章 业余教育 572

第一节 干部职工教育 572

第二节 农民教育 572

第三节 函授 自考 广播电视教育 574

一 函授教育 574

二 自学考试 574

三 广播电视教育 574

第七章 教学研究 575

第一节 学术团体 教研刊物 575

一 学术团体 575

二 教研刊物 576

第二节 教学观摩 576

第三节 考试 竞赛 576

一 考试 576

二 竞赛 577

第四节 电化教育 577

第八章 教职员工 578

第一节 构成 578

第二节 待遇 579

一 政治待遇 579

二 工资 580

三 福利 津贴 580

第三节 培训 581

第九章 经费 设施 582

第一节 经费 582

第二节 校舍修建 583

第三节 教学设备 584

文化志 587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587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 587

第二节 图书馆、室 588

第三节 档案馆、室 589

第四节 广播站 589

一 广播 589

二 电视 590

三 录像放映 590

第五节 书店 590

第六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591

第七节 文工队 592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94

第一节 文学 594

一 文学创作 594

二 民间文学 594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595

一 群众音乐 595

二 群众舞蹈 595

第三节 书法 绘画 摄影 雕塑 596

第四节 民间艺术 596

一 滇剧 596

二 花灯 599

三 民族舞蹈 600

四 对歌 601

五 剪纸 602

六 刺绣 602

第三章 历代著述 603

第一节 历代书目 603

第二节 艺文目录 604

第四章 报刊通讯 609

第一节 报刊 609

第二节 新闻通讯 609

第五章 文物 名胜古迹 610

第一节 文物 610

一 文物保护单位 610

二 古遗址 610

三 古墓葬 611

四 古代水利工程 611

五 库藏文物 612

六 碑刻 614

第二节 名胜古迹 617

科技志 623

第一章 组织与队伍 623

第一节 科技事业单位 623

第二节 团体 623

一 宾川县科学技术协会 623

二 牛井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624

三 县级学会 624

四 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 62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625

第二章 普及 626

第一节 活动 626

一 培训 626

二 宣传 627

三 咨询 627

四 交流 627

五 扶贫 628

第二节 开发 628

第三节 推广 629

第三章 科研 634

第一节 课题 634

第二节 成果 635

第三节 成果选介 637

第四节 科技著述 639

一 论著选目 639

二 论文选目 639

第四章 测报 642

第一节 地震 642

一 监测 642

二 预报 642

三 科研 643

第二节 气象 643

一 观测 643

二 预报 644

汉语方言志 648

第一章 语音 648

第一节 语音系统 648

一 声母 648

二 韵母 648

三 声调 649

四 声韵调配合规律 650

第二节 音变 651

一 连读变调 651

二 特殊音变 651

三 儿化 652

附:特殊读音举例 652

第二章 词汇 654

第一节 自然时令类 654

第二节 动物植物类 654

第三节 人品称谓类 655

第四节 身体疾病类 656

第五节 婚丧生育类 657

第六节 日常生活类 657

第七节 行业用语类 658

第八节 动作情态类 658

第九节 形容类 660

第十节 其他类 661

第三章 语法 662

第一节 词缀 662

一 前缀 662

二 “子”尾 662

三 “头”尾 662

四 几个后缀 662

第二节 重叠 663

一 名词的重叠 663

二 动词的重叠 663

三 形容词的重叠 663

四 量词的重叠 664

第三节 几个特殊词用法 664

一 “有得”和“没得” 664

二 怪 非 怕 665

三 唠 665

四 嘎? 665

五 么 665

六 啰嘛 呢唛 道嘛 得啰 666

七 着 666

八 特殊的后加成分 666

第四节 特殊语序 667

一 否定句语序 667

二 疑问句语序 667

三 一种连动形式 668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 669

第一节 谚语 669

第二节 歇后语 669

体育志 673

第一章 体育协会与设施 673

第一节 体育协会 673

一 老年人体育协会 673

二 信鸽协会 673

三 足球协会 673

四 棋艺协会 673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7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675

第一节 体育教学 675

第二节 课外体育 675

第三节 校运会 676

第四节 劳卫与达标 676

第三章 群众体育 678

第一节 农村体育 678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78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679

第四章 竞赛 680

第一节 县级竞赛 680

第二节 参加州级以上竞赛 682

一 州级竞赛 682

二 省级以上竞赛 683

三 破创省州纪录 684

第五章 人才的培养及输送 685

第一节 人才培训 685

第二节 人才输送 685

医药卫生志 691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 691

第一节 县属 691

一 民国时期的卫生院 691

二 人民医院 691

三 中医院 692

四 妇幼保健站 692

五 卫生防疫站 692

六 血吸虫病防治站 693

七 皮肤病防治站 693

八 药品检验所 693

第二节 乡镇 693

一 平川地区中心卫生院 693

二宾居地区中心卫生院 693

三 大营乡卫生院 693

四 乔甸乡卫生院 694

五 州城乡卫生院 694

六 力角乡卫生院 694

七 太和乡卫生院 694

八 炼洞乡卫生院 694

九 拉乌乡卫生院 694

十 古底乡卫生院 694

十一 钟英乡卫生院 694

十二 牛井镇卫生院 694

十三 东升民族卫生所 694

第三节 基层 695

一 集镇农村 695

二 企事业单位 696

第二章 医疗队伍与技术 697

第一节 医疗队伍 697

一 公医 697

二 个体 697

三 培训 697

第二节 医疗技术 699

第三章 疫病防治 700

第一节 传染病 700

一 天花 700

二 鼠疫 700

三 疟疾 700

四 霍乱 701

五 痢疾 701

六 伤寒及副伤寒 701

七 钩端螺旋体病 701

八 病毒性肝炎 701

第二节 地方病 703

一 麻风病 703

二 甲状腺肿大 703

三 克汀病 703

四 克山病 704

五 氟中毒 704

六 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 704

七 恶性肿瘤 705

第三节 血吸虫病 705

第四节 计划免疫 706

第四章 公共卫生 708

第一节 环境卫生 708

一 爱国卫生运动 708

二 饮用水检查 708

三 粪便管理 709

第二节 食品卫生 709

第三节 学校、厂矿卫生 710

第五章 妇幼保健 71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11

一 普及新法接生 711

二 孕妇、产妇保健 711

三 妇女病普查普治 71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12

第六章 药物 713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 713

一 珍稀名贵药材 713

二 地道大宗药材 713

第二节 药品经营 714

第三节 药政管理 714

一 药品质量检查 714

二 剧毒药品管理 715

民政志 719

第一章 优抚 拥军 719

第一节 优待 719

一 群众优待 719

二 国家优待 720

第二节 抚恤 721

一 伤残人员抚恤 721

二 牺牲、病故人员抚恤 722

第三节 烈士褒扬 723

第四节 拥军 723

一 慰问 723

二 迎军、送军 723

三 支前 724

第二章 赈济 725

第一节 灾害救济 725

一 旱灾救济 725

二 水灾救济 725

三 火灾救济 726

第二节 社会救济 727

一 寒衣救济 727

二 临时救济 727

三 定期定量补助 727

四 收容遣送 728

第三节 双扶 728

一 扶贫 728

二 扶优 729

三 双扶经济实体 729

四 扶贫基金会 729

第三章 社会福利 730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730

一 分散供养 730

二 集中供养 730

第二节 残疾人工作 731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731

第四章 接收 安置 732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 732

第二节 军队退休干部 732

第三节 地方退休干部 732

第五章 婚姻登记 信访 73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33

第二节 信访 734

劳动人事志 737

第一章 干部 737

第一节 干部队伍 737

第二节 管理 740

一 在职干部管理 740

二 离、退休干部管理 740

三 奖惩 740

四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741

第三节 编制 741

第二章 劳动 743

第一节 招工 743

第二节 调配 743

第三节 培训 744

第三章 工资 745

第一节 工资制度 745

一 供给制 745

二 工资分制 745

三 等级工资制 745

四 结构工资制 746

第二节 工资调整 746

第三节 其他工资 747

一 试用见习期工资 747

二 转正定级工资 747

三 病事假工资 747

四 奖励工资 748

五 浮动工资 748

六 津贴 补贴 748

第四章 保险福利 751

第一节 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751

一 离、退休待遇 751

二 退职待遇 751

第二节 医疗待遇 752

第三节 伤亡待遇 752

一 工伤待遇 752

二 丧葬费 752

三 抚恤费 752

四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753

第四节 生活福利 753

一 福利费 753

二 探亲假待遇 753

第五节 劳动安全 754

一 劳动保护 754

二 安全生产 754

三 女工保护 754

四 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 754

民族·宗教志 757

第一章 民族简况 757

第一节 汉族 757

一 源流分布 757

二 生活方式 759

三 节日 759

四 婚姻家庭 760

五 丧葬 760

六 禁忌 761

第二节 白族 761

一 源流分布 761

二 语言文化 761

三 生活方式 761

四 节日 762

五 婚姻家庭 762

六 丧葬 762

七 禁忌 762

第三节 彝族 763

一 源流分布 763

二 语言文化 763

三 生活方式 763

四 节日 764

五 婚姻家庭 764

六 丧葬 764

七 禁忌 764

第四节 傈僳族 764

一 源流分布 764

二 语言文化 764

三 生活方式 765

四 节日 765

五 婚姻家庭 765

六 丧葬 766

第五节 回族 766

一 源流分布 766

二 语言文化 766

三 生活方式 766

四 节日 767

五 婚姻家庭 767

六 丧葬 767

七 禁忌 767

第六节 苗族 768

一 源流分布 768

二 语言文化 768

三 生活方式 768

四 节日 768

五 婚姻家庭 769

六 丧葬 769

七 禁忌 769

第七节 拉祜族 769

一 源流分布 769

二 语言文化 770

三 生活方式 770

四 节日 770

五 婚姻家庭 770

六 丧葬 770

七 禁忌 770

第二章 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771

第一节 民族关系 771

第二节 民族工作 772

一 加强领导 772

二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773

三 改正民族成分 773

四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773

第三章 宗教 775

第一节 原始宗教 775

一 自然崇拜 775

二 本主崇拜 776

三 祖先崇拜 777

第二节 佛教 777

第三节 道教 778

第四节 伊斯兰教 779

第五节 天主教 780

第六节 基督教 781

第七节 宗教工作 781

鸡足山志 785

第一章 地理 785

第一节 自然地理 785

一 地质 地貌 785

二 气候 786

三 植被 786

四 山水 786

第二节 历史沿革 788

第二章 景观 791

第一节 四观八景 791

一 四观 791

二 八景 791

第二节 其他景点 792

一 楞严倒影 792

二 茶映宝顶 792

三 杜鹃长廊 792

四 空心古树 792

五 太子玄关 792

第三章 佛教 793

第一节 源流与宗派 793

第二节 藏经 795

第三节 佛事 796

第四节 僧尼与寺产 797

第五节 组织 802

第四章 寺院 804

第一节 寺 804

一 金顶寺 804

二 祝圣寺 805

三 传灯寺 806

四 九莲寺 806

五 迦叶殿 806

六 石钟寺 806

七 寂光寺 807

八 圣峰寺 807

九 华严寺 807

十 传衣寺 807

十一 大觉寺 808

十二 悉檀寺 808

十三 龙华寺 808

十四 三摩寺 808

十五 雷音寺 808

十六 碧云寺 808

第二节 庵 院 阁 809

一 庵 809

二 院 809

三 阁 810

第三节 亭 坊 庙 810

一 亭 810

二 坊 810

三 庙 811

第五章 物产 812

第一节 古树名花 812

一 古树 812

二 花卉 813

第二节 珍禽异兽 813

一 禽 814

二 兽 814

第三节 土特产 814

一 菌 814

二 果 815

三 山菜 815

四 药材 815

五 人工食品 815

第六章 旅游 816

第一节 设施 816

一 交通 816

二 接待 816

三 文化服务 816

第二节 游客 817

侨务志 821

第一章 华侨 归侨 侨眷 821

第一节 华侨 821

第二节 归侨及侨眷 821

一 归侨 821

二 侨眷 823

三 归侨侨眷简况 823

第二章 华侨农场 824

第一节 太和农场 824

一 概况 824

二 经济 824

三 文教卫生 826

四 党政群组织 826

第二节 宾居农场 826

一 概况 826

二 经济 827

三 文教卫生 828

四 党政群组织 829

第三节 彩凤农场 829

一 概况 829

二 经济 830

三 文教卫生 831

四 党政群组织 832

第三章 侨务工作 833

第一节 机构 833

第二节 接待安置归侨 834

第三节 落实侨务政策 835

第四节 农场体制改革 836

人物 841

一 传记 841

杨干贞 841

何邦宪 841

邹应龙 842

徐霞客 842

曾高捷 843

大错 843

担当 844

周钺 845

杨嘉栋 845

杨玉林 846

张汉皋 846

赵醒吾 847

李耀斗 849

李瑶 李璞 849

李荫华 850

杨复光 851

李开甲 852

朱绍曾 852

夏绍和 854

张焕然 855

李少竹 856

阎殿馨 857

杨萌南 858

丁怀瑾 859

余长治 860

虚云 860

杨希闵 861

自性 863

李培炎 864

李培天 865

曹翰文 866

楮美轩 867

张炳翼 868

杨如轩 868

韩润珍 870

曾茂生 871

王尔昌 872

熊新民 872

赵镕 873

二 人物表 875

(一)明、清迸士举人简表 875

(二)红军战士表 877

(三)职官 879

1.民国将官表 879

2.建国后地师级以上干部表 879

(四)科技人员 880

1.建国后宾川籍在外获得正、副高级技术职务(职称)人员表 880

2.建国后在县内获得副高级技术职务(职称)人员表 881

(五)先进模范人物表 882

三 英名录 885

(一)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表 885

(二)解放战争烈士表 889

(三)抗美援朝战争烈士表 891

(四)剿匪烈士表 892

(五)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表 894

(六)其他烈士表 895

(七)外籍烈士表 895

附录 899

一 文告 899

二 碑记 906

三 艺文 916

(一)散文 916

(二)小说 921

(三)诗词 925

(四)对联 936

四 旧序 938

五 考释 940

六 历代志书简介 945

七 其他 948

本志编修始末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