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宗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30301772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主要包括应用生态概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农业、林业、草地的生态工程技术;植被、湿地生态恢复,景观生态、保护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城市生态和生态旅游;污染生态以及全球变化。

第1章 绪论 1

1.1生态学总论 1

1.1.1生态学的定义 1

1.1.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1

1.1.3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4

1.1.4生态学分支学科 4

1.1.5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

1.2应用生态学概述 6

1.2.1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7

1.2.2应用生态学的主要领域 7

1.2.3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7

1.2.4应用生态学现状 8

1.2.5应用生态学发展趋势 9

第2章 生态学原理 13

2.1生物生活与环境 13

2.1.1环境与生态因子 13

2.1.2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22

2.2种群 40

2.2.1种群概述 40

2.2.2种群动态 42

2.2.3种内关系 57

2.2.4种间关系 63

2.2.5种群的生态对策 73

2.3生物群落 75

2.3.1生物群落的概念 75

2.3.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76

2.3.3群落的外貌与结构 81

2.3.4群落的动态 97

2.3.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8

2.3.6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113

2.4生态系统 118

2.4.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118

2.4.2生态系统的功能 124

2.4.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及其稳态机制 139

第3章 农业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 147

3.1农业生态学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47

3.1.1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47

3.1.2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 147

3.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48

3.2.1农业生态系统及特点 148

3.2.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51

3.2.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154

3.3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与流动 155

3.3.1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156

3.3.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来源及能量流动 157

3.3.3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生产的类型 159

3.3.4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160

3.3.5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 160

3.3.6人工辅助能与能量转化效率 161

3.3.7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 162

3.4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162

3.4.1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农业 163

3.4.2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3

3.4.3农业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 164

3.4.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 167

3.4.5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168

3.5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170

3.5.1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原则 170

3.5.2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方式 173

3.5.3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间接调控 174

3.5.4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176

3.5.5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177

3.5.6系统调控是科学的调控途径 177

3.6农业生态工程 177

3.6.1农业生态工程 177

3.6.2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原则及设计要点 178

3.6.3我国主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类型 179

3.6.4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180

第4章 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 182

4.1森林生态学概念和发展 182

4.1.1森林生态学的概念 182

4.1.2森林生态学的产生 183

4.1.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184

4.2森林生态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 186

4.2.1森林生态学的内容 186

4.2.2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向 187

4.3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88

4.3.1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88

4.3.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189

4.4林业生态工程 192

4.4.1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92

4.4.2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194

4.4.3林业生态工程的构建原理 195

4.4.4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 199

4.4.5林业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价 201

4.4.6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03

第5章 草地生态学与草地生态系统管理 205

5.1草地的概述 205

5.1.1草地的概念 205

5.1.2中国草地资源概况 205

5.1.3中国草地的分类 207

5.1.4中国草地的分区 208

5.2草地生态学 210

5.2.1草地生态学的概念 210

5.2.2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0

5.2.3草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10

5.3草地生物群落的动态和演替 212

5.3.1草地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212

5.3.2草地生物群落的演替实例 214

5.4草地生态系统 219

5.4.1草地生态系统的定义 219

5.4.2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结构 220

5.5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223

5.5.1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23

5.5.2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27

5.6草地的恢复与管理 230

5.6.1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类型 230

5.6.2草地退化的原因 231

5.6.3退化草地的特征、过程及机理 233

5.6.4退化草地恢复与防治 237

5.6.5草地的管理 240

第6章 水域和湿地生态与恢复 243

6.1海洋生态系统 243

6.1.1概述 243

6.1.2大洋生态系统 244

6.1.3浅海生态系统 248

6.1.4海岸带 249

6.1.5河口生态系统 251

6.1.6海洋的生态功能 252

6.1.7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54

6.2陆地水生态系统 255

6.2.1概述 255

6.2.2流水生态系统 257

6.2.3静水生态系统 260

6.3湿地生态环境 266

6.3.1概述 266

6.3.2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269

6.3.3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273

6.3.4人工湿地 274

6.4保护与恢复 276

6.4.1主要问题 276

6.4.2保护 278

6.4.3恢复 281

第7章 旅游生态与管理 287

7.1旅游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87

7.1.1旅游的概念 288

7.1.2旅游生态学的概念 288

7.1.3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88

7.1.4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89

7.2生态旅游概述 290

7.2.1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291

7.2.2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293

7.2.3生态旅游主体 294

7.2.4生态旅游资源 295

7.3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302

7.3.1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302

7.3.2生态旅游规划原则和要求 302

7.3.3生态旅游的规划内容 303

7.3.4生态旅游开发 305

7.4生态旅游管理 310

7.4.1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 310

7.4.2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311

7.4.3生态旅游管理的任务和特征 312

7.4.4生态旅游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313

7.4.5生态旅游的发展政策 314

第8章 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 316

8.1环境问题与污染生态学的形成 316

8.1.1全球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316

8.1.2污染生态学的形成 316

8.2污染生态学概述 317

8.2.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317

8.2.2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318

8.3污染生态过程与生态效应 320

8.3.1污染生态过程 320

8.3.2污染生态效应 325

8.4污染生态诊断、监测与评价 328

8.4.1污染生态诊断 328

8.4.2污染生态监测 330

8.4.3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333

8.5污染控制与环境生态工程 337

8.5.1污染环境修复与治理及其技术 337

8.5.2污水生态处理生态工程 344

8.5.3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 346

第9章 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建设 350

9.1城市生态概述 350

9.1.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350

9.1.2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350

9.1.3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351

9.2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351

9.2.1城市生态位原理 351

9.2.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352

9.2.3食物链(网)原理 352

9.2.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352

9.2.5最小因子原理 353

9.2.6环境承载力原理 353

9.3城市生态系统 353

9.3.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353

9.3.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功能 358

9.3.3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363

9.4城市生态规划 368

9.4.1城市生态规划概述 368

9.4.2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368

9.5城市生态设计 370

9.5.1城市生态设计概念 370

9.5.2城市生态设计原则 370

9.6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372

9.6.1生态城市及其衡量标志 372

9.6.2城市生态建设 372

9.6.3城市生态调控 373

第10章 景观生态与区域生态建设 376

10.1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376

10.1.1空间分异性 376

10.1.2空间异质性 377

10.1.3格局与过程 377

10.1.4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与空间镶嵌理论 377

10.1.5自然等级理论 378

10.1.6尺度和尺度效应 379

10.1.7缀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 380

10.1.8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 380

10.1.9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381

10.2景观的结构 381

10.2.1斑块 382

10.2.2廊道 383

10.2.3基质 384

10.2.4景观总体结构 385

10.3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 388

10.3.1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388

10.3.2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391

10.3.3景观模拟模型 394

10.4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395

10.4.1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景观建设 395

10.4.2景观生态学在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397

10.4.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98

第11章 保护生物学 400

11.1保护生物学概述 400

11.1.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 400

11.1.2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400

11.2生物多样性保护 401

11.2.1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401

11.2.2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 403

11.2.3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等级的划分 405

11.2.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407

11.3物种灭绝机制 413

11.3.1物种灭绝的概念和认识 414

11.3.2物种灭绝的外在机制 415

11.3.3物种灭绝的内在机制 419

11.4自然保护区 421

11.4.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421

11.4.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421

11.4.3自然保护区设计 422

11.4.4自然保护区网与生境走廊建设 424

11.5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 426

11.5.1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 426

11.5.2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427

第12章 全球生态与对策 437

12.1全球变化及相关概念 437

12.1.1对全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437

12.1.2全球变化的概念 438

12.1.3与全球变化相关的基本概念 439

12.2国际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计划 444

12.2.1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444

12.2.2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444

12.2.3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 445

12.2.4生物多样性计划 445

12.3全球生态及全球生态学 446

12.3.1全球生态学及其发展 446

12.3.2生态风险 447

12.3.3生态安全 448

12.4全球生态对策 449

12.4.1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 449

12.4.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449

12.4.3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机理 451

12.4.4国际社会对遏制全球变化的努力 452

12.4.5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努力 455

参考文献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