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李淑梅 1
导言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5
三、思路和内容 8
四、创新之处 13
第一章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14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4
(一)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衰落及其影响 15
(二)“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苏东剧变 18
(三)英美“左派学院”的兴起 21
(四)分析哲学的“应用转向”和实证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渗透 23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28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点 30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 32
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宗旨 41
(一)柯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辩护 41
(二)赖特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修正 45
(三)埃尔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49
第二章 马克思如何看待正义 55
一、正义的历史考察和论争的起因 55
(一)对正义的历史考察 56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正义论的批判和论争的起因 59
二、“马克思反对正义” 63
(一)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建立在对法权概念的拒绝上 64
(二)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 66
(三)正义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口号 74
三、“马克思赞成正义” 77
(一)马克思确实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 78
(二)正义原则有双重决定因素,它不一定内在于特定生产方式 81
(三)可以使用社会主义的正义标准评价资本主义 84
(四)分配正义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并有助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形成 89
第三章 马克思缘何批判资本主义 95
一、“道德的善”和“非道德的善” 96
(一)马克思谴责资本主义是基于一种综合的资本主义理论 96
(二)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据是“非道德的善” 100
(三)自由是非道德的善吗 103
二、马克思的“自由的伦理观” 105
(一)自由: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 106
(二)自由何以能成为评判资本主义的标准 111
三、初始分配的不平等:剥削非正义性的道德基础 115
(一)剩余价值作为衡量剥削不公正尺度的失效 116
(二)剥削的财产关系定义 119
(三)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在于初始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公正 123
(四)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性的消除和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原则 126
四、强行榨取剩余价值:剥削非正义性的根本 129
(一)两种非正义:描述性非正义和规范性非正义 130
(二)对罗默的批判 133
五、马克思的“平等主权的理想” 135
(一)“社会马克思主义”与“分配马克思主义” 136
(二)平等主权的理想: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剥削非正义性的根据 137
(三)暴力与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 140
(四)资本主义并非彻底不公正 143
六、剥削、自由和正义 146
(一)剥削的两种含义与类型 146
(二)自由、强制和被迫 149
(三)分配不公与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性 153
第四章 平等与社会主义的正义目标 157
一、“作为权利的平等”和“作为目标的平等” 157
(一)马克思对“作为权利的平等”的批判 158
(二)平等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 161
二、马克思的非道德结构和对平等观念的批判 166
(一)作为道德的平等 167
(二)社会主义的目标:非道德的善 172
三、平等与市场社会主义 173
(一)平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目标 174
(二)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目标的手段和模式 179
(三)平等主义的未来 183
四、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与共同体原则 187
(一)平等:从事实到规范 188
(二)自由和平等相容:对诺齐克的批判 191
(三)差异原则是“与资本主义所塑造的自私性格的冷静妥协” 194
(四)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原则 196
第五章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批判 201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批判 201
(一)“文本方法”的陷阱 202
(二)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二元对立 209
(三)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分离 217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背离 228
(一)唯物史观基础的缺失 228
(二)拒绝剩余价值论 232
(三)共产主义社会正义目标的丧失 235
三、分析马克思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吗 240
四、分析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当代意义 246
结语 253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