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这本“经”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镇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010096163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周镇宏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期间写的随笔集。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管理这本难念的经》,第二部分为《城市这本百科全书》、第三部分为《湛江这方天地》、第四部分为《民主这好东西》。作者将自己在哈佛所学公共管理知识以及自己这么多年市长工作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的将公共管理以及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呈现在作者面前。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诠释城市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的精髓,为本书特色之一。作者2004年在我社出版的《周镇宏作品集》,已全部售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公共管理这本“经”(下) 2

粤西这方天地——写在中国大陆最南端(一)1996年湛江名牌今安在? 2

“威字牌”还“威”吗? 4

名牌意味着什么? 6

敢问“威字牌”路在何方? 10

压力还是动力? 13

节能降耗的潜力 14

“从……的高度”一议 16

纸上谈“风” 17

附录 捕风发电 18

资产盘活与资源节约 20

“大检查”的威慑力 22

从月饼谈到可降解塑料 24

附录1 塑料“自杀” 26

附录2 塑料,导体还是绝缘体 28

多少年磨一剑? 31

(二)1998年 34

十六字“从政准则” 34

建设“蓝色产业”聚集带 37

基础产业之首——“水利第一” 39

“大”与“小”不仅仅是规模问题 41

技改不等于技术创新 43

此“优势”非彼“优势” 44

“台阶”与“楼” 46

“区域经济热点” 47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49

永远不会有绝对的“充分就业” 51

“下岗”、“托管”与“失业” 53

反走私不仅仅是经济斗争 58

反走私没有“最后的胜利” 59

(三)1999年 60

“中心”不能靠赐封 60

“软环境”问题 62

公平竞争就是最好的“优惠政策” 66

来之不易的“名分” 67

“朝阳产业”的魅力 69

何为“旅游吸引物”? 72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性 73

“低谷”乃是高潮的前奏 78

善待“资本的母亲” 79

(四)2000~2002年 81

共创“北部湾品牌” 81

“务虚”与“务实” 83

“不雅”之名 85

“走出去”须“走好” 86

从政治上审视“入世” 87

全球化与政治斗争 89

信息化的本质 90

水的属性和规律 91

“永续利用” 92

友谊之花结出希望之果 93

“文明村”预示着什么? 95

全民国防教育之目的 99

南海丝路2000年 101

湛江沿海走私活动的历史考察 105

读《湛江市志》札记 110

难忘湛江 120

(五)2002~2007年 123

茂名的灵性和传奇 123

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127

“没有硝烟的战争” 133

“岭南圣母”世人景仰 136

弘扬“荔枝文化” 137

谱写“四大跨越”新篇章 139

绿染山川 141

开发沉淀了的历史文化 144

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 148

浅论建设和谐文化 150

“工业立市”十大理念 157

开创重化工业新阶段 170

重新认识中医药 173

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 181

寄语退役士兵 184

清明祭英烈 185

白衣天使,“南南合作”的典范 187

祝福茂名 192

城市这部百科全书——写在市长市民心目中(一)何为“城市” 196

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199

“城市化” 200

城市化的两层含义 203

城市化水平的定量表达 204

城市化曲线的两个“拐点” 206

中国城市化的五个阶段 207

最佳城市规模 209

城市化的多元模式 210

城市化与工业化 211

城市化:增长新概念 21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214

城市化与市场导向 216

城市现代化 217

城市发展的人本原则 219

21世纪是“城市世纪” 220

21世纪世界城市化的趋势 221

关于城市未来的《柏林宣言》 222

(二) 228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228

城市规划古已有之 229

城市规划史上的若干里程碑 231

中国的城市规划今昔 232

城市规划的方向、任务、定位和指导思想 233

城市规划的共性问题 234

制定城市规划八大原则 235

城市规划中的“十大关系” 236

城市规划的阶段和种类 239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240

“总规不总”的问题 243

详细规划 246

控制性详细规划 248

“规划中的管理”与“管理中的规划” 250

城市规划的“一书两证”管理 251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52

容积率不能一破再破 253

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254

(三) 256

发展小城镇是“中国特色”之一 256

小城镇是城乡之间的“平衡杆” 258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 260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 261

“离土不离乡”和“进厂不进城”与“逆城市化” 263

城乡分割与农村人口迁移 265

(四) 267

城市特色 267

城市的“性别” 269

城市形象 271

城市形象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273

“城市形象论”和“风水意象论” 274

“市民”与“文明” 276

人文精神乃城市之魂 277

城市设计 278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280

城市建筑的“六缘” 281

标志性建筑 282

城市雕塑 283

城市广场 286

城市绿化:树还是草? 287

城市绿地的“三角形效应” 289

“绿地率”比“覆盖率”更本质 290

城市照明工程 291

城市交通“三优先”公平性原则 293

城市交通总量削弱原则 295

交通提前量原则 296

交通连续原则 297

(五) 298

保留城市的“记忆” 298

《威尼斯宪章》和《华盛顿宪章》 300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四原则 301

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 302

分三层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03

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 306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思考 308

“城市舒适度” 310

(六) 312

城市建设的“三个转变” 312

“邻里”新义 313

城建项目的时间约束 314

拆迁的效益 315

不轻言“旧城改造” 316

“××年不落后” 318

“×通一平”质疑 319

警惕开发商的“论证” 320

城市“马路经济”之弊 321

“××公路经济走廊”之忧 325

景观污染 326

大商厦并非多多益善 327

(七) 328

“数字地球” 328

数字城市 330

E—home数字家园 333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及其本质 335

市长——两栖“建筑师” 337

城市管理“二三四体制”和“四分开原则” 339

向苏东坡市长学习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