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见树又见林——你就是社会学的一部分 2
第一章走近社会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2
什么是社会学——认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
从个体到社会的联系纽带——社会学的想象力 4
社会学的奠基者——经典社会学“三大家” 6
贯穿始终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现代性 8
研究领域广泛的社会学——社会学主要分支学科 10
第二章菊与刀,美国为什么要扔下原子弹——人浸润在文化里 15
女儿国鲜为人知的纳西族走婚——文化 15
“山寨”文化的野蛮生长——亚文化 16
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文化 17
刘老根大舞台为什么这么火——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消弭界限 18
扒手集团作案为什么能屡试不爽——你不懂的隐语 20
“60后”父母为什么和“90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文化堕距 21
留学生的阵痛,艰难的文化适应之旅——文化震撼 22
从韩国申请“江陵端午祭”说起——文化自觉 24
第三章在社会学中寻根——些造就我们的隐秘力量 26
为什么阿奴族“冰”有14种说法——语言 26
“龙”到底是代表祥瑞还是邪恶——符号 27
为什么中国人过春节——传统 29
日本武士为什么要剖腹——价值观 30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裸奔”发泄情绪——规范 32
大孝至爱,中华民族的美德——民德 33
晚宴穿礼服VS晋升优秀员工——非正式约制和正式约制 34
万里长城VS安徽铁画——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5
第二篇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38
第一章一个人是怎么长大的——社会化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38
狼孩与天性——关于人之初的思考 38
淘气与教养——这样实现人的蜕变 39
自我肯定来自于别人的肯定——镜中我 40
不要小看孩子的“过家家”——角色借用 41
白领出逃是社会进步还是认同危机——认同危机 42
留守儿童为什么性格孤僻——社会环境的影响 44
是谁在教育你的孩子——大众传媒的影响 45
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同辈影响 47
监狱犯人的劳动改造——再社会化 48
日本少女成人礼都做些什么——过渡仪式 50
婚丧嫁娶——成长各阶段的重要仪式 51
第二章明天可以不上学吗——看看我们的成长与教育 54
学校分快慢班并不是因材施教————能力分流 54
要鼓励还是要批评——教师期望效果 55
从心所欲不逾矩——教育培养个人习惯 56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标签效应 58
为什么一定要考试——教育结果的评价 60
第三章成年人的必玩游戏——职业与社会化 63
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分工、交换与人类社会的进化 63
人的成长没止境——职业生涯中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65
寻找自己的梦想——职业流动 67
被分割了的人——工作与生活的对立与统一 70
第三篇 一棵树之与整个树林的奥秘——看人与社会的相容互浸 74
第一章站在什么舞台扮演什么角色——社会地位和角色 74
为什么比尔·盖茨成为了世界首富——自致地位 74
“贫二代”VS“富二代”——先赋地位 75
听老婆的还是听老妈的——角色冲突 76
奥巴马总统是父亲也是丈夫——角色集 77
英才们过劳死的潜在原因——角色超载 78
第二章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沟通——“社会互动” 80
如何战胜面试官而赢得一份好工作——印象管理 80
为什么给老板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首因效应 82
商家怎样让你“贪小便宜上大当”——登门槛效应 83
先提大要求,遭否再提小要求——门面效应 85
为什么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激将法 86
交际时为什么人会投其所好——自我呈现 87
假如我是美国总统——拟剧论 88
“距离产生美”背后的秘密——保持适当的空间和距离 90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与交往 91
为什么第一印象很重要——刻板印象 93
第三章沟通的基本通道——社会知觉:理解他人 96
动作、注视和姿态——非语言沟通 96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微表情 97
另一种非语言符号——香水 98
“我很优秀,你只是运气好”——自我服务偏见 99
是偶然,还是必然——对应偏见 100
是什么蒙住了我的双眼——错误知觉 101
成人VS小孩,成人你为何总会出错——定型化效应 102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 104
美女为什么受人追捧——美即好效应 105
第四章怎样相见、喜欢、成为熟人——人际吸引 107
为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邻近效应 107
阿根廷政坛伉俪为何可以比翼双飞——互补性原则 108
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喜欢你的人——相互性原则 109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了是朋友”是怎么回事——交往频率原则 110
为什么说“你对了,整个世界都对了”——情绪和吸引 111
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房产公告——关联情感 112
“知己”是怎么回事——态度相似 113
第四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两性关系与心理差异 116
第一章大相径庭的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的两性 116
男人靠说,女人靠感受——男女不同的表达方式 116
硬汉VS典雅——性别角色认同 117
从超级女声到《王的男人》——中性之美 119
为什么睡美人需要王子的亲吻才能醒来——性别刻板印象 120
女人属于家庭VS男人属于事业——性别认同 121
妇女们,你们为什么要学跆拳道——家庭暴力 122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单身 124
第二章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 126
问可世间情为何物——爱和爱情 126
一对男女有“夫妻相”是怎么回事——相似性 127
为什么结婚时没想到会离婚——假想相似 127
为什么总有些人不能获得幸福婚姻——自恋 129
为什么“我爱你,与你无关”——无偿之爱 131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殉情——激情之爱 132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秘诀——公利行为 133
激情、阻碍,哪一个造就了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134
第三章亚当和夏娃的对话——两性沟通 137
女人的唠叨是一剂慢性毒药——两性迥异的谈话方式 137
两极对话——男女不同的思维方式 139
“剩女”是如何产生的——自惑心理 140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晕轮效应 141
人为什么对初恋念念不忘——恋旧心理 143
“事业型女人”VS“家庭妇男”——角色交换 145
婚外恋——婚姻越轨 146
第四章“相敬如宾”也不够——两性相处 149
女人在乎的是脸,男人在乎的是面子——面子 149
男人女人的埋单哲学——性别“平等” 150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才不累——异性效应 151
长相知不相疑,女人最大的致命伤——猜疑 152
权力不属于家庭——大男子主义 154
使家庭幸福的源泉——积极情绪 154
难道真是“老婆是别人的好”——艳羡心理 156
为什么离别时那一回眸最难忘——近因效应 158
绅士风度——男权主义的华丽外衣 159
第五章为何“白毛女”不能嫁“黄世仁”——谈婚论嫁 162
婚姻的序曲还是坟墓——同居 162
明星富豪的结合是帕累托最优——婚姻 163
美国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类婚 164
为什么金龟婿并不靠谱——婚姻倾度 165
离婚不是怪物——离婚 166
婚姻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厌倦心理 168
第六章何以为家——社会的活力细胞 170
为什么婆媳关系是千古一大难——主干家庭的弊端 170
一心经营爱的城堡——核心家庭 172
更敏感、更脆弱的单亲学生——单亲家庭 173
“丁克”家族——无子女婚姻 175
“残破家庭”的产物——对孩子的影响 177
易碎品?还是比想象中更坚固——再婚家庭 177
何以为家——家庭的社会意义 179
第五篇人是否真的“生而平等”——社会结构和分层 182
第一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背后的秘密——社会学中的群体 182
为什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地缘群体 182
“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血缘群体 184
同行是冤家——业缘群体 186
第二章从“天使”PK“无赖”——看社会分层 188
想象的共同体——社会分层与社会阶层 188
“宝马女”与“奥迪男”斗富——炫富 191
德高望重有什么好处——声望 192
第三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社会流动 194
艾柯卡从职员到总裁——向上流动 194
高学历低收入的“蚁族”——向下流动 195
白领过剩,月嫂难求——水平流动 196
跨国婚姻,爱情的温暖抵不过现实的冰冷——女性的流动 197
第四章了解我们的生活圈——差序格局 199
你第一眼认识的世界——家庭 199
走出家门的小社会——社区 201
人类的避难所——城市 202
现代社会的权力主体——国家 204
我们有着共同的精神世界——民族 206
中、日、韩与儒家文化圈——文化共同体 208
第五章如何成为领导——社会组织的统治类型 210
以古法治国——传统型 210
领袖的人格魅力——卡里斯玛型 211
一切都按规矩办——法理型 214
第六篇我们每个人都被约束——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18
第一章为什么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当人性遭遇社会规范 218
社会秩序之痛——犯罪 218
青少年抽烟、酗酒、自杀——越轨 219
你是不是越轨了,我说了算!——标签理论 222
你为什么会有负罪感——社会控制 223
第二章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社会影响改变他人行为 226
人类行为——基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 226
离不开的“思想品德课”——道德的自觉 228
“三人成虎”的真实原因——社会舆论对人的影响 229
少数服从多数是真理吗——集体无意识 231
克服对社会的恐惧——个人情绪与社会生活 232
不被乌云蒙住眼——做好你自己 234
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路——坚持理想 236
紧张感产生大能量——应激反应 237
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看法的调整 238
第三章你总孤独,还是有归属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240
既是父亲,也是儿子——角色 240
长者说话有分量——权威效应 241
团结就是力量——凝聚力 242
为什么越出风头越优秀——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 243
大锅饭为什么吃不下去——社会惰化 244
合作还是竞争,这是一个问题——囚徒困境 245
消除我们的误会——化解嫉妒 247
过分地自我表现——群体中的虚荣心 248
在人群中你是最棒的——克服自卑 250
为什么越多人参与越不公平——极端决策 252
众口为何难调——极端决策的原因 253
如何让众人的意见最有效——改进极端决策 255
第四章你为什么总是“随大流”——集合行为 257
你为什么总是随波逐流——从众心理 257
专家、学者如是说——迷信和服从权威 259
笼罩全球的病毒阴霾:甲型H1N1——恐慌 259
从追逐名牌到个性婚礼——流行的驱使 261
“疯狂的郁金香”的狂热——群体无理性 262
空穴来风的“都市传奇”——谣言是这样形成的 264
“望梅止渴”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共同秘密——暗示 266
第五章向左走,向右走——助人和攻击 268
浇开心灵的美丽之花——对他人的爱心 268
比邪恶更可怕的是冷漠——旁观者效应 270
我们为什么需要榜样——亲社会行为 271
暴力升级、网络游戏毒害社会——媒体暴力 273
第七篇社会环境与社会变迁——社会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276
第一章从母亲们罢工看人类繁衍——人口再生长和社会发展 276
母亲罢工VS人类繁衍——人口再生产 276
人少为患?——21世纪的人口问题 278
男多女少成社会心病——人口结构 280
我国的婚育二胎证——计划生育 281
未来社会的人口趋势——老龄化 282
社会生活的保护伞——社会保障 284
明星们为什么更改国籍——福利国家的思考 286
第二章世界末日论——人类会不会消失 289
农业总干事为何24小时绝食——粮食危机 289
为什么郊区比市区空气好——热岛效应 290
地球上水的面积不小,能喝的很少——水污染 292
某剧组被下令停拍——湿地破坏 294
广东停建垃圾焚烧厂——空气污染 296
人类不易察觉的慢性毒药——土壤污染 297
从山丹马看我国的草原困境——土地沙漠化 299
马尔代夫缘何要在海底召开内阁会议——全球变暖 301
“地球一小时之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303
第三章在历史中看社会——城市化 306
远去的乡村——作为历史进程的城市化 306
为什么真正的有钱人都住在郊区——郊区化 308
消失的世界——传统社会 310
现代世界——工业化社会 312
发达社会的未来——后工业社会 315
第四章社会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317
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317
靠技术进步还是减少人口——如何摆脱资源危机 319
不要把穷人拒于城市之外——贫困问题 320
经济危机下的硬伤——失业问题 322
大同世界的幻想——种族歧视 324
第八篇社会学常识——不可不知的社会学知识 328
第一章社会学基本研究范式 328
功能主义 328
冲突主义 330
理解社会学 332
第二章社会学理论流派 334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334
实证主义社会学 338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339
社会发展理论 340
社会交换论 342
符号互动论 342
新功能主义 344
民俗学方法论 344
社会行为主义 346
现象学社会学 347
法兰克福学派 348
形式社会学 350
芝加哥学派 350
第三章不可不知的经典社会学家的故事 352
埃米尔·涂尔干 352
卡尔·马克思 354
马克斯·韦伯 355
奥古斯特·孔德 357
赫伯特·斯宾塞 358
西美尔 360
哈贝马斯 361
布迪厄 362
福柯 363
第四章不可不知的社会学著作 365
《社会学的想象力》 365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367
《社会分工论》 369
《货币哲学》 37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73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375
《社会的构成》 37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379
《文明的进程》 381
《符号理论》 383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385
《常人方法学研究》 387
《现代性的后果》 389
《规训与惩罚》 390
《菊与刀》 392
第五章不可不知的社会学名词 394
社会学 394
文化 395
文化态度 396
文化规范的类型 396
社会化 397
社会化的内容 397
社会化的场所 397
社会化理论 398
社会化的特征与矛盾 399
社会分层 400
社会互动 400
社会互动的理论 401
社会整合 403
异化 404
集合行为 404
社会分工 404
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 405
麦当劳化 405
标签理论 405
婴儿潮 406
民俗 406
初级群体(库利) 407
价值相关性与价值中立性(韦伯) 407
科层制(韦伯) 407
法理权威(韦伯) 408
传统权威(韦伯) 408
感召权威(韦伯) 409
方法论个人主义(韦伯) 409
理想类型(韦伯) 409
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410
解释性理解(韦伯) 410
社会行动类型(韦伯) 411
新教伦理(韦伯) 412
社会压制模式(达伦多夫) 412
强制性协调组合(达伦多夫) 413
利益团体(达伦多夫) 413
社会均衡模式(达伦多夫) 413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 414
社会结构(帕森斯) 414
行动系统(帕森斯) 415
模式变量(帕森斯) 416
AGIL框架和进化共相(帕森斯) 417
利己型自杀与利他型自杀(涂尔干) 418
社会解组(涂尔干) 418
控制比较法(涂尔干) 419
失范(涂尔干) 419
社会事实(涂尔干) 419
社会整合和集体意识(涂尔干) 420
交换与地位(霍曼斯) 420
交换与权力(霍曼斯) 421
公正性期待(霍曼斯) 421
正功能和反功能(默顿) 421
显功能和潜功能(默顿) 421
功能分析范式(默顿)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