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铢钱制度的建立 12
第一节 半两钱制度的崩溃 12
一、汉匈战争致使财政虚空 13
二、政府采取虚币敛财政策 16
三、民间盗铸泛滥成灾 18
四、半两钱制度土崩瓦解 20
第二节 更铸三铢钱的币制改革 21
一、更铸三铢钱时次辩证 21
二、更铸三铢钱的目的 29
三、三铢钱的质量 30
四、三铢钱的废止 31
第三节 从郡国五铢到赤侧五铢 33
一、郡国铸五铢钱的原因 33
二、郡国五铢钱的质量 40
三、钟官赤侧五铢钱 42
四、铸造赤侧五铢钱的意义 45
第四节 上林三官五铢钱制度的确立 46
一、铸币收益转移到皇室 47
二、上林三官五铢钱的质量 51
三、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流通 57
四、西汉中、后期五铢钱的减重趋势 59
第二章 五铢钱制度的演变 62
第一节 王莽的货币改制 63
一、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63
二、频繁发生的货币改制 68
三、品种繁杂的货币体系 76
四、王莽货币改制的失败 79
第二节 东汉三国五铢钱制度的废兴 82
一、五铢钱制度的恢复 82
二、董卓铸小钱始末 90
三、曹丕颁布废钱令 95
四、废而再兴的五铢钱制度 100
第三节 两晋五铢钱流通的衰退 102
一、两晋社会经济概况 102
二、两晋政府未曾铸行钱币 105
三、废钱用谷帛的争论 107
四、北方十六国的货币制度 109
第四节 南北朝钱币制度的分立 111
一、南朝刘宋四铢与北朝谷帛为币 111
二、南齐铸钱与北魏铸钱 122
三、萧梁钱币与北魏钱币 123
四、陈五铢与北齐、北周五铢 128
第三章 五铢钱制度的终结 135
第一节 黄金货币职能的削弱 136
一、西汉时期黄金是典型货币 136
二、东汉时期黄金数量的减少 140
三、黄金西输与白银东输 141
四、黄金非货币化的趋势 147
第二节 布帛货币性质的增强 150
一、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转化 150
二、东汉时期缣布使用的增多 153
三、三国以后绢布的货币性质 155
四、隋、唐初期布帛仍为货币 159
第三节 五铢钱制度重归一统 160
一、隋初期的经济政策 161
二、隋五铢钱的铸行 164
三、南北政权的统一 166
四、全国统一的五铢钱制度 168
第四节 通宝钱制度的代立 170
一、五铢钱制度的败坏 171
二、开元通宝钱的铸行 173
三、通宝钱制度下的私铸 176
四、钱币名目化仍在继续 179
第四章 五铢钱律令研究 182
第一节 汉代《钱律》确立的基本规则 183
一、法律保护劣币流通 183
二、法律打击盗铸钱币 186
三、法律禁止毁钱为铜 190
四、法律限制金、铜出关 191
第二节 复合钱币制度 194
一、复合钱币制度的建立 195
二、频繁出现的虚币大钱 198
三、非纪重钱币并行制度 200
四、今、古钱币并行制度 201
第三节 五铢钱与金银谷帛并行制度 201
一、五铢钱与黄金并行 202
二、五铢钱与白银并行 204
三、五铢钱与谷物并行 206
四、五铢钱与布帛并行 208
第四节 各朝钱货律令探踪 211
一、魏晋赎刑用金 211
二、北齐赎刑用绢 213
三、南梁省陌制度 215
四、隋朝赎刑用铜 216
第五章 五铢钱价值研究 218
第一节 五铢钱流通总量的波动 218
一、商品经济周期变化 219
二、五铢钱重量的变化 223
三、五铢钱的含铜量 226
四、五铢钱的流通总量 228
第二节 五铢钱与金、银的比价 232
一、汉至隋重量制度的变化 232
二、五铢钱与黄金的比价 235
三、白银货币化的趋势 238
四、五铢钱与白银的比价 241
第三节 五铢钱与谷、布的比价 243
一、汉至隋容量制度的变化 243
二、五铢钱与谷的比价 248
三、汉至隋尺度制度的变化 252
四、五铢钱与布的比价 255
第四节 五铢钱购买力评价 260
一、汉代五铢钱购买力 261
二、魏晋五铢钱购买力 265
三、南朝五铢钱购买力 267
四、北朝五铢钱购买力 271
第六章 五铢钱借贷活动 274
第一节 高利贷借贷活动 275
一、高利贷活动的发展 275
二、高利贷盛行的原因 278
三、高利贷的契约形式 280
四、高利贷的社会影响 284
第二节 王莽时期的五均赊贷 287
一、混乱的货币制度 287
二、五均赊贷的概念 288
三、五均的管理办法 289
四、赊贷的利率水平 290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借贷 291
一、佛教的传入 291
二、寺院经济的发展 294
三、南朝的寺院质库 295
四、北朝的僧祗粟制度 299
第四节 政府赈贷与公廨钱 305
一、政府赈贷的发展 306
二、政府赈贷的特点 309
三、公廨钱的产生 310
四、公廨钱高利贷制度 313
附录 315
参考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