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论非法占有目的 1
第一节 非法占有目的含义若干主张之评析 1
一、“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的选择并非正确界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必由之路 3
二、对于设立非法占有目的缘由的若干错误认识 8
第二节 非法占有目的新解 10
一、物权与债权受到侵害的区别和共同点 11
二、取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评价角度与评价根据 18
第三节 非法占有目的与故意类型 24
专题二 犯罪数量计量研究 31
第一节 计量原则 31
一、现实侵害原则 31
二、效率原则 62
第二节 计量规则 67
一、择重规则 68
二、扣除规则 68
三、折抵规则 74
四、有利被告规则 77
第三节 若干情形下数值的计量 78
一、重复盗窃同一财物的计量 78
二、侵害同一人身的计量 81
三、共同犯罪数值的计量 83
专题三 论凶器 91
第一节 关于凶器的观点述评 92
第二节 凶器的本质 98
一、凶器的立法目的 98
二、凶器的特征 100
第三节 我国有关凶器的立法完善 105
专题四 抢劫罪若干问题探析 108
第一节 抢劫罪的概念与构成 108
一、客体 109
二、客观方面 110
三、主体及主观方面 113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 113
第三节 携带凶器抢夺 116
第四节 抢劫罪的加重情形 119
一、入户抢劫 119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120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122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 122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125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125
七、持枪抢劫 126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126
第五节 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 127
专题五 抢夺罪客观要件论 130
第一节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抢夺罪客观要件的观点述评 130
第二节 “公然” 135
第三节 利用或者致使被害人不及抗拒而取得财物 144
一、不及抗拒 145
二、致使被害人不及抗拒 148
专题六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的认定 152
第一节 “被害人自愿”中的认识因素 153
一、认识能力 153
二、认识可能 154
三、错误认识产生的途径 154
四、错误认识的内容 158
第二节 “被害人自愿”中的意志因素 161
一、处分财产的自由意志 161
二、处分财产的目的 162
三、特定目的与处分财产所涉财产权能的直接单一联系 162
第三节 “被害人自愿”的排除 163
一、从认识因素排除“被害人自愿” 163
二、从意志因素排除“被害人自愿” 164
专题七 犯罪工具没收研究 167
引言 167
第一节 没收的范围:犯罪工具的判断依据 170
一、犯罪工具认定规范化的比较 170
二、促进理论 172
三、关联理论 176
第二节 没收的程度:没收严厉程度与罪行危害程度的均衡 180
一、美国联邦关于没收程度的理论与实践 181
二、适度判断的原则与方法 188
第三节 没收的例外:律师费豁免权的正当性 191
一、关于律师费豁免权的争论 191
二、律师费豁免权及其限制 195
余论 198
主要参考文献 199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