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志文 1
前言 1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 2
(一)新石器时期 2
(二)两晋以前时期 4
(三)隋、唐、五代时期 7
(四)两宋时期 8
(五)元、明、清时期 13
(六)中华民国时期 18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1
(八)镇内行政村简介 24
二、沧海桑田话黄阁 35
(一)远古地质地貌演变 35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37
(三)近现代围垦概况 45
三、独具魅力的名胜古迹 52
(一)虎门雄风 52
悲壮的虎门 52
虎山史话 54
小虎掠影 61
虎门诗抄 63
蕉门炮台 70
(二)祠堂 74
麦氏大宗祠 74
张氏宗祠 76
李家祠堂 78
陈家祠堂 79
观明麦公祠 79
将军祠 80
瑞辉麦公祠 80
麦氏宗祠 82
少山麦公祠 82
辅党公麦公祠 82
(三)庙宇 83
天后古庙 83
侯王庙水月宫 85
大王公庙 85
(四)墓冢 87
麦必荣、麦必达兄弟合墓 87
宋始祖麦门詹氏太老安人墓 88
麦六三墓 89
张宏施墓 89
李敬达墓 90
陈德甫墓 90
三世祖莫氏太安人墓 91
麦公进墓 91
麦观明墓 93
李岐山墓 93
刘氏夫人墓 94
麦门陈潘氏墓 94
王宗正墓 95
(五)井泉 96
大井尹井头 96
松山井 96
文兴里并 97
敦头井 97
容巷井 98
三圣庙井 98
学馀井 99
半天云泉 99
鸡屎坑泉 99
半山泉 100
(六)山川 101
蒲莲墩 101
大埗头 102
麒麟石 103
蚝头叠石 104
叮当石 105
香炉礁 105
大山? 105
鸡谷山 106
乌洲山 107
骝岗山 107
蚝头山 109
黄阁海蚀遗迹 109
红树林 113
新旧蕉西 115
(七)其他 117
水师提标战马草坦碑 117
蕉门烽火台 118
得胜门 118
大井通衢 119
炮楼 120
日军碉堡 121
蚝壳古屋 122
蕉门茶亭 123
古榕包门楼 124
四、淳朴的民风民俗 126
(一)节庆 126
(二)婚嫁 141
(三)丧葬 147
(四)建宅和入伙 154
(五)添丁 155
(六)其他习俗 157
五、丰饶的地方特产 160
蕉门红番薯 160
小虎麻虾 161
黄瓜 162
黄阁大芥菜 163
荔枝 164
龙眼 164
蒲桃 165
大井番石榴 165
黄阁香虾 167
黄阁烧猪 168
黄阁腐乳 168
炒米饼 169
糖环 170
六、深厚的文化底蕴 171
(一)黄阁姓氏寻踪 171
张氏 171
李氏 172
陈氏 174
麦氏 175
(二)黄阁的方言土语 177
语音 177
词汇 182
俗语 187
谚语 189
童谣 190
(三)民间文化艺术 193
黄阁麒麟舞 193
黄阁麒麟的传说 193
黄阁麒麟的历史 194
黄阁麒麟舞的艺术特色 195
黄阁麒麒文化的传播 196
舞狮 198
武术 199
地方文艺表演 200
传说典故 202
虎门的传说 202
黄阁麒麟的传说 203
丹桂树 204
天后庙传说 205
发远唔发近 206
白骨亭之说 206
飞鹅山的传说 207
企头鞋的传说 207
打鼓岭的来历 208
葫芦山传说 208
《黄阁乡赋》 208
(四)会堂 书院 学校 211
黄阁会堂 211
悦山书院 212
逸亭李公书舍 213
黄阁中心国民学校 213
学校和幼儿园 216
黄阁中学 217
七、农业 工业 商业 219
(一)农业 219
(二)工(企)业 220
(三)商业 228
八、历史人物 233
麦必荣 233
麦必达 233
麦必秀 234
麦必端 234
麦必雄 234
麦挺芳 235
王元中 235
麦元俊 235
陈德甫 236
张友良 236
李敬达 236
李岐山 236
麦六三 237
麦公进 237
麦观明 237
李国照 237
王居荣 238
麦柱 238
张志雄 238
周冠华 239
九、黄阁的明天更美好 240
十、大事选记 244
《黄阁古今》读后&伍志红 257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