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对虚拟与现实关系的哲学思考 3
第一章 在线生存的概念 3
一 在线的生存意蕴与存在状态 3
二 在线生存的生成方式 6
三 在线交往实践 8
第二章 在线与在世的关系 14
一 在线与在世的存在状态 14
二 在线与在世的生成关系 18
三 基于在世的在线 21
第三章 在线生存:现代性的另一种呈现 26
一 现代性论域中的在线生存 27
二 在线生存呈现的现代性样态 30
三 在线生存现代性的实践意义 34
第二篇 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关系的专题研究 39
第四章 虚拟公共领域的功能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路径 39
一 绪论 39
二 程序安排与操作过程 50
三 虚拟公共领域的构成及特征 58
四 虚拟公共领域功能实现的过程 71
五 虚拟公共领域影响公共决策的路径模型 82
第五章 虚拟社区的权力结构 89
一 绪论 89
二 研究设计 97
三 虚拟社区权力的存在及其类型 106
四 虚拟社区权力结构特征 126
五 虚拟社区权力与现实权力的比较分析 144
第六章 企业博客的话语权 151
一 绪论 151
二 研究程序与过程 165
三 话语权的结构性要素及其作用过程 170
四 企业博客发展趋势及其现实影响 192
第七章 网络侵犯行为的意义建构及其结构性后果 199
一 绪论 199
二 研究设计与操作 208
三 网络侵犯行为意义建构的情境与过程 216
四 建构意义的结构性后果 237
第八章 网络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245
一 绪论 245
二 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 255
三 影响网上人际信任的因素 265
四 网上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82
第九章 互联网对都市社区的再地方化效应 294
一 媒介与社会发展:时空结构的视角 295
二 时空分离的辩证法 297
三 从逻辑到实践:互联网的再地方化效应 305
第三篇 互联网——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311
第十章 从技术思辨到社会哲学: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311
一 虚拟世界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误区 311
二 社会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314
三 社会哲学视野下的虚拟世界研究 316
四 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再认识 318
第十一章 复杂巨系统:网络社会研究的新视角 322
一 网络社会——复杂巨系统的生成 322
二I-S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325
三 复杂性视角下的网络社会研究 330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