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 政令畅通——牛勤恳耕地 马奋力拉车 3
事鉴 3
胸怀报国志 弃奸重贤臣 3
为官不重名 只为民办事 4
廉洁体民情 勤政巧理财 9
义刃斩险恶雄心创宏图 19
虚怀纳良策灭敌于江北 23
谦逊上下敬 千古留美名 24
做人民车夫 得百姓拥护 26
学习孔繁森 干部做楷模 27
中国第一案 反贪诛刘、张 32
文鉴 34
陈政事疏(节选)——贾谊 34
语鉴 42
握紧权柄 为民造福——官为民之父母 要为子民着想 45
事鉴 45
改革颁新法 民富国又强 45
忧劳天下事 驾崩征途中 47
心系百姓忧 视钱如粪土 50
治国献良策废旧而图新 53
殚精问民苦 勤敏功绩著 57
临终陈河务 感动乾隆帝 59
勤察秋毫末万事无不治 62
为民众着想 给子孙造福 64
受命危难间 倾力兴新政 76
美利坚建国 华盛顿身退 80
文鉴 84
帝范(上)——唐太宗 84
语鉴 88
有法可依 根深蒂固——建好自己的殿堂 91
事鉴 91
灭霍氏满门 得天下太平 91
不畏公主势 敢为“强预令” 94
诸吕虎作伥 齐谋除隐患 96
静心观风色 引敌入圈套 98
两断冒名案 诬告自矛盾 99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00
国立之于法 法取之于道 103
临危心不乱 果断登宝座 105
清心直道生 高风亮节死 118
文鉴 132
帝范(下)——唐太宗 132
语鉴 135
体恤黎民 天下归心——人民的领导人民爱,人民的领导爱人民 138
事鉴 138
仁者得民心 智者得天下 138
疏奏治安策《过秦论》安民 140
历任除弊政 任职得名卿 142
勤恳守本职 恤民不惜身 144
贷粟救饥民 恤民感民心 145
“铛脚”三良吏 为民谋福利 148
帝率民就食 爱民视如子 149
乱世有良吏 立碑颂功德 151
殚精为国政 亚洲腾飞龙 153
保民治东平 老幼皆口碑 161
文鉴 163
庙堂忠告(上)——张养浩 163
语鉴 167
能上能下 进退自如——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170
事鉴 170
鲍叔牙荐贤 亮节让相位 170
范蠡知福祸 经商保自身 175
托病还印符 全身离相位 178
称病不朝君 明哲保其身 180
弃官隐山林 暗躲保太子 181
居功不自傲 届满身自退 183
殚精为国民 让贤身退位 185
文鉴 196
庙堂忠告(下)——张养浩 196
语鉴 200
除暴安良 大快人心——杀死了狼 群羊肯定高兴 203
事鉴 203
遇恶必严惩 除霸抚黎民 203
钦差查鸦片 虎门销毒烟 206
官逼民亦反 抗暴惩赃宦 208
陈其美设计 徐宝山命伤 212
文鉴 214
功名利禄切不可妄求——张英 214
语鉴 216
奖惩分明 士气高昂——好料喂好马 重鞭抽懒驴 218
事鉴 218
治河表心迹 扳木取信民 218
明察行赏罚 齐国有大治 219
大将军立功 齐景公封赏 220
功过行赏罚 封臣安天下 221
闭门阻帝奖“开门迎帝”罚 222
昭帝重良贤 临朝辨忠奸 223
论功行赏赐 量罪做惩罚 225
“乐善好施”奖“为富不仁”罚 226
文鉴 228
令官民各上便宜诏——魏孝文帝 228
语鉴 229
应变有方 持权长久——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232
事鉴 232
大智者若愚 假痴者不癫 232
本欲辱来宾 自己难下台 233
三寸不烂舌 巧言他人丑 235
劝谏有良谋 施政随己愿 236
应变有良策 奇兵定江山 237
硬打伤其志 软磨收其心 243
临危处冷静 涉险时镇定 244
文鉴 245
尽心向前 存心尽公——欧阳修 245
语鉴 246
群策群力 泰山可移——人多力量大 249
事鉴 249
善听众人言 长久揽朝权 249
君命可不受 群策不能拒 250
定国献良策 拜相又封侯 251
善纳宾客言 日益固大权 252
秦王纳良策 吞蜀国富强 253
马歇尔献策 合众国称霸 255
上下一条心 泰山皆可移 256
拜神鼓士气 平叛凯旋归 257
将士心连心 协力胜强敌 259
文鉴 260
吏品——吕坤 260
语鉴 263
胸有成竹 逢凶化吉——不打无准备之仗 266
事鉴 266
子贡巧游说 妙计救鲁国 266
曹刿握胜券 一鼓振士气 269
公子偃“违令”鲁庄公得胜 270
胸中有成竹 北宋统天下 270
临变心不惊 从容除强盗 272
诱歼湘水师 战绩飞九天 275
康熙敛锋锐 妙计除奸贼 277
看云识天气 辨风察敌情 279
冷静察敌情 沉着败明军 280
文鉴 282
陈六事疏——张居正 282
语鉴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