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山水志》首发式上的发言(代序) 1
方志之乡—苏州 4
苏州地方志一瞥 4
苏州史志事业六十年 8
从乡镇志编修看苏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20
苏州地情库—方志馆 27
走进苏州方志馆 27
方志馆藏书入藏纪要—写在苏州市方志馆开馆十周年之际 32
精品良志获青睐专家捐书方志馆—仓修良先生捐书记 40
方志馆拾珍 50
来之不易的明刻《苏州府志》复印本 50
费尽周折获得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53
“七君子”辩护律师汪葆楫赠书 54
印数仅百套的《中国佛寺志丛刊》 56
值得自豪的上百种新编乡镇志 58
规模庞大的《中国地方志集成》 61
偶然发现冯梦龙修志 63
林森著《虎丘新志》? 66
《老苏州》画册系列 68
瓦翁手抄本《三吴旧语》 70
《常熟乡镇旧志集成》 72
范石湖修志与《石湖志》的编修 74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76
乾隆《分湖志》背后的故事 78
《太湖志》及其太湖史志 81
王鏊修《姑苏志》 83
俞友清著《灵岩山志》 84
柳亚子修志 86
虎丘山志知多少 88
祝枝山修志 90
冯桂芬父子与同治《苏州府志》 92
苏舜钦与沧浪三志 93
兴水利泽被东南 94
丁祖荫与《重修常昭合志》 96
徐乾学与《大清一统志》 98
太平天国在苏州 100
“江南老名士”沈德潜与苏州地方志 103
读志用志经世致用 111
读志用志的典范—朴学大师顾炎武 111
深挖清官史料 助成《廉石千秋》 128
清官传记辑点 131
二轮修志之思考与实践 165
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又好又快完成二轮修志 165
修志杂谈 170
关于二轮修志总体设计的几点思考 175
新编《苏州市志》的探索和思考 181
当前二轮修志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190
关于提高志书质量的思考 195
对志书价值、修志理念的重新审视 198
卷册不妨多设 层次尽量减少 20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现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5
苏州二轮修志的实践与思考 212
《邗江县志》评审意见 220
关于《如皋市志》第四编文化第四章文化遗存的点评意见—兼评《张家港市志》卷三十四精神文明建设 225
《同里镇志》评审意见 231
《吴江市人事志》审读意见 236
旧志序跋汇辑 241
洪武苏州府志序 241
姑苏郡邑志序 243
重修府志序 244
正德姑苏志序 246
康熙苏州府志序 248
乾隆苏州府志序 250
道光苏州府志序 252
重修苏州府志序 254
吴门补乘序 256
吴邑志序 257
重修吴县志序 258
康熙吴县志序 260
乾隆吴县志序 262
吴县志序 264
长洲县志序 266
增修长洲县志序 268
重修长洲县志序 269
元和县志序 271
重修元和县志序 273
玉峰志跋 275
玉峰续志跋 276
昆山郡志序 277
嘉靖昆山县志序 279
康熙昆山县志识 280
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序 281
琴川志序 282
重修常熟县志序 284
常熟县私志书后 285
雍正昭文县志序 286
乾隆常昭合志序 287
虞乡志略小引 288
道光琴川三志序 289
弘治吴江志序 291
嘉靖吴江县志序 293
乾隆吴江县志序 295
重刊乾隆震泽县志跋 296
弘治太仓州志序 298
嘉靖太仓州志序 300
太仓考序 301
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序 303
民国镇洋县志跋 305
乾隆太仓卫志序 307
康熙浒墅关志序 308
贞丰拟乘自序 309
贞丰里庚申见闻录序 310
周庄镇志序 311
陈墓镇志序 312
巴溪志序 314
菉溪志序 315
同里志序 316
黎里志序 317
黎里续志自序 318
吴郡甫里志序 319
盛湖志后序 321
黄溪志序 322
重刻平望志后序 324
平望续志序 325
震泽镇志序 326
震泽编序 328
具区志序 330
林屋民风自序 332
乡志类稿序 333
香山小志叙 335
木渎小志跋 336
光福志序 337
横溪录序 338
相城小志序 340
黄埭志序 341
齐溪小志序 342
沙头里志序 343
重编双凤里志序 345
直塘里志序 347
鹤市志略序 348
重修茜泾记略序 350
重修信义志序 351
刘河镇记略后序 353
邓尉山志序 354
重订三峰清凉寺志述略 355
元妙观志序 356
沧浪小志序 357
沧浪亭新志跋 359
五亩园志余后序 360
虎丘山志序 361
重修虎丘山志序 362
虎丘缀英志略序 363
虎丘新志序 364
灵岩记略序 365
灵岩新书序 367
灵岩志略序 368
尧峰山志序 369
三吴水利图考序 370
娄江志序 372
吴中人物志序 374
续吴先贤赞序 375
姑苏名贤小记小序 377
姑苏名贤续纪序 378
国朝苏州府长元吴科第谱序 379
吴郡甫里人物考序 381
至德志序 382
太仓州学志序 384
虞山书院志序 385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