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社会 1
一、原始群 1
二、氏族公社 3
三、传说中的原始社会 7
四、原始社会的文化 9
第二章 夏商西周 17
第一节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7
一、夏朝的统治 17
二、夏朝的国家组织 21
三、夏朝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 22
四、夏朝文化 24
第二节 商朝 25
一、商族的兴起 25
二、商朝的统治 26
三、商朝的政治制度 30
四、商朝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 32
五、商朝的文化艺术 34
第三节 西周 38
一、周族的兴起 38
二、周朝的建立 39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43
四、西周经济发展状况 48
五、周和其他各族的关系 49
六、西周的衰亡 52
七、西周文化 54
第三章 春秋争霸 57
第一节 诸侯争霸 57
一、王室衰微 57
二、霸业迭兴 58
三、华夏和蛮夷戎狄的关系 63
第二节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64
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64
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64
三、初税亩与税制的变化 66
四、民间商业的发展和大商人的出现 66
第三节 春秋末期大夫兼并 67
一、三家分晋 67
二、田氏代齐 67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68
一、哲学思想 68
二、科学技术 71
第四章 战国 73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运动 73
一、魏国李悝变法 73
二、楚国吴起变法 74
三、秦国商鞅变法 75
四、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 76
五、韩国申不害改革 77
六、齐威王改革 78
七、燕国乐毅改革 80
第二节 七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统一六国 80
一、七国的兼并战争 80
二、秦统一六国 86
第三节 战国的经济情况 89
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89
二、手工业的发展 90
三、商业的发展 92
四、阶级关系的变化 93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94
第五节 战国文化 95
一、鸟瞰战国历史 95
二、诸子百家 99
三、史学、文学与艺术 103
四、科学技术 105
第五章 秦朝烽烟 107
第一节 秦朝的建立 107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07
二、封建制度的确立 114
第二节 秦的灭亡 118
一、秦始皇的暴政 118
二、沙丘政变 119
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20
四、张楚政权的兴亡 121
五、秦王朝的覆灭 122
六、楚汉战争 123
第三节 秦的文化 125
一、教育制度 125
二、碑刻和奏议 126
三、方术思想 127
四、秦兵马俑 127
五、建筑艺术 128
第六章 汉朝兴衰 129
第一节 西汉的兴衰 129
一、刘邦建立汉朝 129
二、惠帝、吕后统治时期 135
三、文景之治 136
四、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38
五、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148
六、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152
第二节 东汉王朝的统治 154
一、刘秀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155
二、东汉初年社会经济改革 156
三、东汉豪族势力的扩张 160
四、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66
五、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172
第三节 两汉的文化 178
一、哲学和经学 178
二、史学 183
三、文学 184
四、艺术 185
五、科技 186
第七章 三国鼎立 194
第一节 三分天下 194
一、封建割据势力的混战 194
二、曹操统一北方 199
三、天下三分,大势所趋 202
第二节 蜀国 209
一、蜀国的政治 209
二、蜀国的经济 214
第三节 吴国 215
一、吴国的政治 215
二、吴国的经济 220
第四节 魏国 221
一、魏国的政治 221
二、魏国的经济 225
第五节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功业 226
第六节 三国文化 232
一、玄学和玄学家 232
二、建安文学 233
三、经学和史学 235
四、书法与绘画 236
五、科学技术 236
第八章 西晋 239
第一节 西晋的政治概况 239
一、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 239
二、西晋的灭亡 249
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繁荣 259
一、西晋的社会经济政策 259
二、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61
第三节 西晋文化 262
一、玄学的发展 262
二、文学 265
三、史学与经学 270
四、博物学 274
第九章 东晋和南朝 275
第一节 东晋偏安江南 275
一、东晋的建立 275
二、南北战争 285
三、东晋的灭亡 287
第二节 南朝各王朝的更替 294
一、南朝宋齐梁陈的更替 294
二、南朝的政治 300
三、东晋、南朝的经济 309
第三节 东晋和南朝的文化 314
一、哲学与宗教 314
二、史学 315
三、文学艺术 317
四、科学技术 321
第十章 十六国和北朝 324
第一节 北朝魏齐周的更替 324
一、沙漠汗之死 324
二、南征与迁都 325
三、黄河椎冰的故事 327
四、宇文氏的政绩 329
五、金陵王气尽 330
第二节 五胡十六国 331
一、北方少数民族概况 331
二、十六国的兴亡 332
第三节 北魏的统治 343
一、北魏前期的统治 343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346
三、北魏的分裂 349
第四节 北朝的经济 354
一、农业的进步 354
二、手工业的发展 355
三、商业的发展 355
四、寺院经济 356
第五节 十六国北朝文化 357
一、魏晋南北朝的科学硕果 357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苑奇葩 360
三、佛教的传入与扎根 370
四、经学 379
五、宗教 379
六、文学 383
七、艺术 384
八、科技 388
第十一章 隋朝兴替 391
第一节 隋文帝的统治 391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391
二、隋文帝的政治改革 394
三、隋文帝的经济改革 398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 401
一、农业的发展 401
二、手工业的发达 401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 402
第三节 隋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402
一、大陆和台湾蹬联系 402
二、隋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403
第四节 隋朝的灭亡 404
一、隋炀帝的暴 404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409
三、隋朝的灭亡 411
第五节 隋朝的文化 411
一、宗教 411
二、文学、史学、音韵学和目录学 412
三、科学技术 414
四、艺术 416
第十二章 大唐盛衰 418
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状况 418
一、李渊建唐与统一中国 418
二、唐朝的政治制度 420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24
四、武则天与武周政权 433
五、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443
第二节 唐前期的经济繁荣 450
一、经济政策 450
二、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452
第三节 唐后期的政治状况 455
一、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455
二、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463
第四节 唐后期社会经济状况 466
一、唐后期经济政策的调整 466
二、唐后期南方经济的繁荣 468
第五节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470
一、民族关系 470
二、对外关系 476
第六节 唐朝的灭亡 479
一、唐后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479
二、各地的农民起义 486
第十三章 五代十国 489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始末 489
一、上源驿的厮杀 489
二、“雀鼠耗” 491
三、儿皇帝与晋高祖 492
四、长乐老冯道 495
五、统一的先声 496
第二节 中原地区五代的兴亡 498
一、梁朝(公元907—923年) 498
二、唐朝(公元923—936年) 500
三、晋朝(公元936—947年) 503
四、汉朝(公元947年—公元951年) 504
五、周朝(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505
第三节 中原地区以外的十个小国 506
一、吴国(公元892年—937年) 506
二、南唐(公元937—976年) 507
三、前蜀国(公元891—925年) 508
四、后蜀国(公元923—公元965年) 509
五、吴越国(公元902年—公元978年) 510
六、楚国(公元907—公元951年) 511
七、闽国(公元909—公元945年) 512
八、南汉国(公元917—公元971年) 513
九、南平国(公元924—公元963年) 514
十、北汉(公元951—公元979年) 515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经济状况 516
一、南方的经济状况 516
二、北方的经济状况 519
三、南北统一的经济因素 521
第五节 五代十国的文化 524
一、花间派和著名词人李后主 524
二、史学 524
三、画院和绘画 525
四、科学技术 525
第十四章 辽朝 526
第一节 辽朝的建立 526
一、部落联盟时期 526
二、辽朝统治的确立 528
三、辽的政治制度 532
第二节 辽朝封建制的发展和政权的西迁 533
一、抗宋战争与汉族地主势力的增长 533
二、辽圣宗改革和封建制的确立 534
三、辽的对外战争 535
四、辽的内乱与外患 536
第三节 辽的经济和文化 539
一、经济状况 539
二、文化状况 540
第十五章 宋朝 543
第一节 北宋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 543
一、北宋统一中原 543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548
三、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 550
第二节 北宋统治的危机与变法运动 553
一、北宋统治的危机 553
二、王安石变法 558
三、农民起义 562
第三节 北方的社会经济 564
一、农业的发展 564
二、手工业的进步 564
三、商业的繁荣 565
第四节 宋辽夏金的和盟与争战 566
第五节 南宋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573
一、金兵南下和北宋覆亡 573
二、南宋与金的和战 571
三、北伐战争 580
第六节 南宋的社会经济 580
一、农业 580
二、手工业 581
三、商业 582
第七节 南宋的社会矛盾和宋朝的灭亡 583
一、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583
二、农民起义 585
三、宋朝的灭亡 588
第八节 南宋的偏安与沦亡 589
第十六章 西夏 596
第一节 西夏的建立和发展 596
一、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 596
二、西夏的建立 600
三、西夏政权的发展和灭亡 604
第二节 夏国的经济和文化 609
一、经济状况 609
二、文化状况 614
第十七章 金国 617
第一节 金的建立 617
一、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 617
二、金朝的建立和对外扩展 618
三、金朝封建统治的巩固和发展 620
四、金的衰落与灭亡 622
第二节 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625
一、金的经济状况 625
二、文化状况 627
第十八章 元朝 629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与扩张 629
一、蒙古的兴起 629
二、蒙古国的建立及对内军事征服 632
三、蒙古军在欧亚地区的扩张 637
第二节 元朝的建立 638
一、元朝的建立 638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642
三、元朝的军事制度 644
四、元朝的其他制度 644
五、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645
第三节 元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 647
一、四等人制 647
二、对汉族地主的笼络 647
第四节 元朝的社会经济状况 648
一、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 648
二、手工业与商业 650
三、钞法和斡脱钱 651
四、海运和大运河 652
第五节 元朝的对外关系 652
一、与欧洲的交往 652
二、与亚洲各国的往来 654
三、与非洲的交往 654
第六节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655
一、元末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655
二、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657
第七节 蒙古王朝的千秋功罪 662
第八节 元朝的文化 671
一、宗教 671
二、元曲的繁荣 672
三、书画成就 675
四、理学的传播和邓牧的异端思想 675
五、史学成就 676
第十九章 明朝 677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和明太祖的统治 677
一、朱元璋建立明朝 677
二、明初的政治制度 678
三、明初诸案 680
第二节 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683
一、明初社会经济政策 683
二、明初农业生产的发展 685
三、手工业的发展 686
四、商业的繁荣 687
第三节 明成祖的统治 688
一、靖难之役 688
二、明成祖时期皇权的巩固 688
第四节 明代中期的社会矛盾 689
一、宦官专政 689
二、土木之变 690
三、土地兼并和农民起义 691
四、严嵩专权和张居正改革 692
第五节 明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694
一、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 694
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695
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696
四、资本主义的萌芽 697
第六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 698
一、蒙古族 698
二、藏族 698
三、畏兀儿族 699
四、苗、彝等族 699
五、满族 700
第七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 701
一、郑和下西洋 701
二、戚继光抗倭 702
三、援朝战争 703
四、欧洲海外掠夺和耶稣会士东来 704
第八节 明末社会危机和明朝的灭亡 705
一、明末社会矛盾的激化 705
二、城市居民反矿监税使的斗争 706
三、东林党 707
四、白莲教大起义 708
五、明末农民大起义 708
六、南明及各地的抗清斗争 710
第九节 明王朝的历史功过 711
第十节 明朝文化 735
一、哲学思想 735
二、史学和《永乐大典》的编修 738
三、文学成就 739
第二十章 清朝 743
第一节 满族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 743
一、满族的崛起 743
二、清朝统一中国 750
三、各地的抗清斗争 755
四、顺治帝的统治 758
第二节 康雍乾盛世 762
一、康熙帝的统治 762
二、雍正帝的统治 768
三、乾隆帝的统治 774
第三节 嘉庆、道光时期的衰势 780
一、嘉庆、道光时期的社会矛盾 780
二、各地起义 782
第四节 清朝的对外关系 784
一、清朝与俄国关系 784
二、清朝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785
三、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785
第五节 清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资本主义萌芽 789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789
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790
三、商业贸易的发展 791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792
第六节 鸦片战争 793
一、禁烟运动 793
二、鸦片战争 799
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03
四、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805
第七节 太平天国运动 808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 808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形势 810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814
四、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818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820
六、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继续斗争 824
七、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824
第八节 洋务运动 826
一、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826
二、洋务运动 827
三、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832
第九节 中法、中日战争 835
一、边疆危机 835
二、中法战争 837
三、甲午中日战争 840
四、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844
第十节 戊戌变法运动 847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847
二、早期的维新思想 849
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运动 855
四、百日维新 862
第十一节 义和团运动 869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869
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874
第二十一章 中华民国 881
第一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 881
一、反对袁世凯的战争 881
二、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 887
三、辛亥革命前后西藏与内外蒙古问题 889
四、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892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96
一、五四爱国运动 896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98
三、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01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兴起 905
第三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 908
一、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908
二、国共合作的发展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911
三、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 914
四、国民党的分化 917
五、北方的军阀统治和北伐战争 919
六、国共分裂 922
第四节 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925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925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928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935
四、西安事变 938
第五节 抗日战争 943
一、全面抗战的爆发 943
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44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945
四、敌后战场的开辟 949
五、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950
六、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 956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959
第六节 解放战争 962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962
二、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965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 967
四、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969
五、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970
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972
七、建国的筹备工作 976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78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 979
一、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979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981
三、文学艺术 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