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维摩诘经》之形成、传译与注疏 1
一、大乘运动之兴起和《维摩诘经》之形成 1
二、《维摩诘经》之传译与注疏 3
(一)经之传译 3
(二)经之注疏 7
第二节 现代研究综述 10
一、大陆之研究状况 10
二、港台及国外研究状况 12
三、研究中存在之问题 16
第三节 本文写作意图与方法,思路与结构 18
一、写作目的与方法 18
二、本文思路与结构 21
第一章 《维摩诘经》的宗旨与结构 40
第一节 经旨:“不思议解脱—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40
一、前人释经宗旨 40
二、“不思议解脱—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之宗旨 44
第二节 层层递进、纵横交错之结构 48
一、前人之科判 48
二、层层递进、纵横交错之结构 57
第二章 经之思维方式——否定形态之肯定(上):“空”观 65
第一节 佛教“空”观之发展轨迹 67
一、“空”观念之渊源 67
二、原始佛教时期之“空”观 68
三、部派佛教时期之“空”观 71
四、《般若经》之“空”观 74
第二节 《维摩诘经》之“空”观 76
一、本经对《般若经》“空”观之继承与发展 76
二、本经“空”观之特色之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82
(一)何为“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82
(二)“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与否定形态之肯定 88
(三)“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义之拓展 88
(四)《坛经》“无住为本”是否受本经“无住本”之影响 103
三、本经“空”观特色之二:即“恶趣空”而超越之 107
第三章 经之思维方式——否定形态之肯定(下):“中道”和“无分别”观 112
第一节 《维摩诘经》的“中道”思想 112
一、“中道”思想之渊源及发展 112
(一)原始和部派佛教的“中道”思想 112
(二)《般若经》与小品《宝积经》的“中道”思想 118
二、《维摩诘经》的“中道”思想 122
三、吉藏、智顗对本经“中道”思想的发挥 126
第二节 《维摩诘经》的“无分别”观 128
一、“无分别”思想之历史回顾 128
(一)原始和部派佛教的“无分别”观 129
(二)《般若经》的“无分别”思想 129
二、《维摩诘经》的“无分别”思想 132
(一)对弟子及菩萨“分别”思想的弹斥 132
(二)不二法门 137
第四章 “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世间即出世间之“不思议解脱”观 151
第一节 佛教解脱观简述 154
一、解脱之涵义及其种类 154
二、解脱与涅槃 157
第二节 “不思议”与“不思议解脱” 164
一、何谓“不思议” 164
(一)“不思议”之一般涵义 164
(二)本经“不思议”之特殊涵义 165
(三)本经为何说不思议 169
二、“不思议解脱” 170
(一)“不思议解脱”之涵义 170
(二)本经“不思议解脱”之实质 173
第五章 众生如何成就——“如来种”观和“方便”观 175
第一节 “如来种”——众生成就之可能性 176
一、为何说烦恼为“如来种” 176
二、智顗由“如来种”导向“性恶说” 178
第二节 “方便”——众生成就之法门 183
一、“方便”(“沤和”)思想之渊源 184
二、《维摩诘经》的“方便”思想 187
(一)本经之方便教化——“方便行” 188
(二)本经“方便”之两层涵义:方便行与方便智 192
第三节 印度佛教对“方便”思想的发展 199
一、《法华经》对“方便”思想的发展 199
二、作为“十波罗密”之一的“方便波罗密” 203
三、《瑜伽师地论》的“方便”思想 207
第四节 中国佛教对“方便”思想的发挥 208
一、成实师法云对“方便”思想的发挥 208
二、天台宗智顗对“方便”思想的发挥 211
三、三论宗吉藏对“方便”思想的发挥 215
四、唯识宗窥基对“方便”思想的发挥 219
五、禅宗机锋教化对本经“方便”施教的继承 222
第六节 关于“方便”之小结 223
第六章 佛土如何严净——经之净土和“唯心”思想 225
第一节 佛土与净土概述 225
一、佛土 225
二、净土 228
第二节 “心净则佛土净”——本经之净土观和唯心观 229
一、心净则佛土净 229
二、本经其他“唯心”思想 237
第三节 本经“唯心”思想对后世之影响 239
一、对《坛经》“即心即佛”思想之影响 239
二、对后世“唯心净土”之影响 247
第七章 《维摩诘经》与居士佛教及佛教世俗化 250
第一节 本经与居士佛教 251
一、居士佛教及其源流 251
(一)何谓居士佛教 251
(二)居士佛教之渊源及其在中国之概况 253
二、本经是否专倡居士佛教 255
(一)小乘与大乘之区别及居士佛教之精神 255
(二)《维摩诘经》非提倡在家修行之殊胜 256
第二节 本经与佛教世俗化 258
一、“世俗化理论” 259
(一)何谓“世俗” 259
(二)“世俗化理论” 260
(三)“世俗化理论”的误区 263
二、何谓佛教世俗化 267
三、本经是否为佛教世俗化提供理论基础 273
参考文献 276
一、佛教典籍 276
(一)《维摩诘经》及其注疏 276
(二)其他佛典 277
二、其他佛教文献 279
三、研究专著 279
(一)译著 279
(二)汉语著作 282
四、辞典类 283
附录 285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大义浅解——“心净则佛土净”浅析 285
《维摩诘经·方便品第二》大义浅解 294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大义浅解 298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大义浅解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