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1.1.1 经济问题的提出:欲望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 2
1.1.2 经济问题的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3
1.1.3 社会经济效率:经济制度的选择 4
1.2 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5
1.2.1 经济学的萌芽阶段:重商主义 5
1.2.2 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 6
1.2.3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阶段:新古典经济学 6
1.2.4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当代经济学 7
1.3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7
1.3.1 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 7
1.3.2 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 8
1.3.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 10
1.4 经济学的研究工具 10
1.4.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0
1.4.2 均衡分析 11
1.4.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1
1.4.4 边际分析 12
1.4.5 模型分析 12
1.4.6 经济人假设 13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商品价格 17
2.1 需求 18
2.1.1 需求的概念 18
2.1.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的表现形式 18
2.1.3 需求定理及其例外情况 20
2.1.4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21
2.2 供给 22
2.2.1 供给的概念 22
2.2.2 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的表现形式 22
2.2.3 供给定理及其例外情况 23
2.2.4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24
2.3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5
2.3.1 需求弹性 25
2.3.2 供给弹性 28
2.3.3 弹性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 31
2.4 均衡价格 33
2.4.1 均衡价格的形成 33
2.4.2 均衡价格的变动 34
2.4.3 政府管制价格 34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42
3.1 效用理论 42
3.1.1 欲望 43
3.1.2 效用 43
3.2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44
3.2.1 基数效用理论 44
3.2.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4
3.2.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6
3.2.4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47
3.2.5 边际效用与需求曲线 49
3.2.6 消费者剩余 49
3.3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51
3.3.1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 51
3.3.2 边际替代率 53
3.3.3 消费预算线 55
3.3.4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57
3.3.5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57
3.3.6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58
3.3.7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62
第4章 生产者行为 68
4.1 生产理论 69
4.1.1 生产函数 69
4.1.2 短期生产理论 71
4.1.3 长期生产理论 76
4.2 成本理论 80
4.2.1 成本的含义和分类 80
4.2.2 短期成本分析 81
4.2.3 长期成本分析 86
4.3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89
4.3.1 收益 89
4.3.2 利润 90
第5章 市场理论 97
5.1 完全竞争市场 98
5.1.1 市场及其类型 98
5.1.2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98
5.1.3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99
5.1.4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100
5.1.5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103
5.2 完全垄断市场 104
5.2.1 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04
5.2.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05
5.2.3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06
5.2.4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107
5.2.5 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08
5.2.6 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 109
5.3 垄断竞争市场 110
5.3.1 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10
5.3.2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11
5.3.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12
5.3.4 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113
5.4 寡头垄断市场 113
5.4.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13
5.4.2 寡头垄断市场的产量决定 114
5.4.3 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 116
5.4.4 寡头垄断市场的综合优势 118
第6章 要素市场定价理论 124
6.1 生产要素定价原理 124
6.1.1 生产要素的需求 124
6.1.2 生产要素的供给 126
6.1.3 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 126
6.2 工资理论 127
6.2.1 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27
6.2.2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29
6.3 利息理论 131
6.3.1 对资本支付利息的原因 131
6.3.2 利率的决定 132
6.3.3 利息的作用 133
6.4 地租理论 133
6.4.1 地租的决定 133
6.4.2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34
6.5 利润理论 136
6.5.1 正常利润 136
6.5.2 超额利润 137
6.6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138
6.6.1 收入分配的衡量: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138
6.6.2 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139
6.6.3 公平与效率 140
6.6.4 收入分配政策 140
第7章 微观经济政策 148
7.1 公共物品 149
7.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149
7.1.2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149
7.1.3 重要的公共物品 150
7.1.4 共有资源的过度使用 150
7.2 外部影响 151
7.2.1 外部影响及其后果 151
7.2.2 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152
7.3 垄断 154
7.3.1 垄断及其后果 154
7.3.2 反垄断政策 154
7.4 信息不对称 156
7.4.1 逆向选择 157
7.4.2 道德风险 157
7.4.3 委托-代理问题 159
第8章 国民收入核算 163
8.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64
8.1.1 研究对象:国民经济整体 164
8.1.2 假设前提: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有能力弥补 165
8.1.3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65
8.1.4 核心问题: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 165
8.1.5 研究方法:以总量分析为基础 165
8.1.6 理论框架: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65
8.2 国内生产总值 166
8.2.1 国内生产总值 166
8.2.2 国内生产总值的纵横比较 167
8.2.3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 171
8.3 核算GDP的方法 173
8.3.1 GDP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173
8.3.2 支出法 173
8.3.3 收入法 175
8.3.4 生产法 176
8.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177
8.5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78
第9章 国民收入决定 186
9.1 均衡国民收入 187
9.1.1 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187
9.1.2 消费、储蓄与投资 189
9.2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197
9.2.1 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 197
9.2.2 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201
9.2.3 乘数理论 204
9.3 IS-LM模型 208
9.3.1 IS曲线 208
9.3.2 LM曲线 211
9.3.3 IS-LM模型分析 218
9.3.4 IS-LM模型的应用 221
9.3.5 凯恩斯理论基本框架 222
9.4 AS-AD模型 223
9.4.1 AD曲线 224
9.4.2 AS曲线 225
9.4.3 AS-AD模型分析 227
9.4.4 AS-AD模型的应用 229
第10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238
10.1 经济周期 239
10.1.1 经济周期性波动 239
10.1.2 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242
10.2 经济增长 245
10.2.1 经济增长的含义 245
10.2.2 经济增长的源泉 247
10.2.3 经济增长模型 251
10.2.4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56
第11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263
11.1 失业 264
11.1.1 失业与充分就业 264
11.1.2 失业的种类 265
11.1.3 失业的影响与治理 267
11.2 通货膨胀 269
11.2.1 通货膨胀的内涵 270
11.2.2 通货膨胀的原因 274
11.2.3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治理对策 278
11.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82
11.3.1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282
11.3.2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283
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90
12.1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291
12.1.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91
12.1.2 目标之间的关系 291
12.2 财政政策 292
12.2.1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292
12.2.2 自动稳定器 293
12.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94
12.2.4 功能财政 295
12.2.5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295
12.3 货币政策 296
12.3.1 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296
12.3.2 货币政策工具 298
12.3.3 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00
12.3.4 货币政策的缺陷 300
1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301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