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灾害经济研究,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灾害问题的实质即是经济问题 2
(一)灾害问题是相对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 2
(二)灾害是可以计量的经济损失 3
(三)经济因素是决定灾害问题的基本因素 6
(四)结论:灾害问题的实质即是经济问题 9
二 经济研究与灾害经济学 9
(一)经济研究与灾害问题 9
(二)建立灾害经济学的必要性 12
(三)中国对灾害经济问题的初步研究 17
三 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与任务 22
(一)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目标 22
(二)灾害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24
四 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8
(一)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8
(二)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2
五 灾害经济学的地位和基本理论框架 35
(一)灾害经济学的独特地位 35
(二)灾害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 36
(三)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39
第二章 四项基本规律 41
一 不可避免规律 41
(一)灾害与灾害损失不可避免 41
(二)灾害与灾害损失可以减轻 45
(三)不可避免规律下的灾害经济 48
二 不断发展规律 49
(一)影响灾害不断发展的因素 49
(二)不断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 52
(三)不断发展规律的新趋势 56
三 人灾互制规律 59
(一)人对灾害的制约 60
(二)灾害对人类的制约 62
(三)人灾互制规律发展的两个图示 69
(四)人类应有的作为 71
四 区域组合规律 76
(一)区域组合规律及影响因素 76
(二)区域组合规律的层次性 79
(三)区域组合规律与区域经济 86
第三章 五条基本原理 88
一 周期发展原理 88
(一)两个层次的周期发展问题 88
(二)灾害周期发展的历史考察 90
(三)周期发展原理的表现形态 92
(四)灾害周期发展与经济发展周期 98
(五)灾害经济的周期发展 99
二 害利互变原理 101
(一)害利互变原理的基本内涵 101
(二)害利互变的临界点 102
(三)如何利用害利互变原理 105
三 连锁反应原理 110
(一)灾害链与经济链 110
(二)连锁反应原理的理论界定 112
(三)连锁反应原理的举证 113
(四)适应连锁反应原理的经济对策 115
四 负负得正原理 116
(一)负负得正原理的提出 116
(二)负负得正原理的内涵与外延 117
(三)负负得正原理对灾害经济实践的指导 119
五 标本兼治原理 121
(一)治标与治本的经济学意义 121
(二)标本兼治原理的理论界定 122
(三)标本兼治原理的举证 126
第四章 灾害经济的宏观解析 132
一 灾害致因的经济学分析 132
(一)基本观点——经济利益驱动是致灾的根本因素 132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灾害的膨胀 136
(三)公共地的悲剧与经济制度缺陷 140
(四)经济增长方式与灾变 147
(五)经济道德的沦丧与灾变 149
(六)结束语 150
二 灾害与经济发展 151
(一)灾害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151
(二)三种理论假设 155
(三)灾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演进 157
(四)政府行为的作用 159
三 农业灾害经济 161
(一)农业灾害经济的特点 162
(二)农业灾害经济的周期波动 165
(三)农业灾害经济的区域分异 169
(四)农业灾害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 171
四 工业灾害经济 173
(一)工业灾害经济的基本规律解析 173
(二)工业化的巨大代价——事故和公害 176
(三)工业灾害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 186
五 其他产业灾害经济 192
(一)服务行业中的灾害经济问题 192
(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灾害经济问题 193
六 灾害与财政经济 196
(一)灾害对国家财政的双重损害 196
(二)国家财政对灾害的投入 200
(三)配套的税收政策 201
第五章 灾害经济的微观解析 202
一 灾害经济微观解析的基本观点 202
(一)基本出发点——宏、微观有机结合 202
(二)利益冲突与强制性规则调整 204
(三)即期“转移型”补偿是根本出路 206
(四)风险管理与风险费用核算是关键 208
(五)揭示微观灾害经济的行为特征与规律 209
二 灾害与企业经济 209
(一)灾害对企业的损害与影响 210
(二)成本核算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213
(三)典型的企业经济模式 217
(四)企业风险的管理 220
三 灾害与家庭经济 225
(一)灾害对家庭的损害与影响 225
(二)收入差距、阶层划分与穷人效应 228
(三)家庭风险的管理 236
四 灾害与社会公共组织 239
(一)社会公共组织的经济意义 239
(二)社会公共组织中的独特灾害经济问题 241
(三)社会公共组织对灾害事故的经济反应 244
第六章 灾害损失与经济补偿 245
一 灾害经济损失的构成 246
(一)有关概念的解析 246
(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公式 248
(三)公式之外的思考 251
二 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 253
(一)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尺度 253
(二)有关估损方法简介 255
(三)人类创造的财富损失的计量 259
(四)自然人的生命与健康损失的计量 262
(五)自然资源损失的计量 266
(六)相关费用损失的计量 269
三 灾害经济损失的补偿 271
(一)几种灾害经济损失补偿理论 271
(二)灾害经济损失补偿实践的发展 275
(三)灾害经济损失补偿的趋势 278
四 灾害损失补偿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281
(一)灾害损失补偿的基本结构解析 282
(二)各种补偿方式的比较与效率分析 285
(三)适宜的灾害经济补偿组合方式 287
第七章 减灾与经济效益 291
一 减灾的一般经济学分析 291
(一)减灾目标及其经济学意义 291
(二)减灾的经济功能 295
(三)两类不同性质的减灾方式 298
(四)蓬勃发展的减灾运动 301
二 减灾投入 304
(一)减灾投入及其结构分析 304
(二)减灾投入与常规经济投入的分异 309
(三)减灾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310
三 减灾决策 316
(一)减灾决策的经济价值 316
(二)减灾方案的制定与优选 318
(三)宏观的减灾决策 321
(四)微观的减灾决策 334
四 减灾效益的评价 338
(一)减灾效益的经济学分析 338
(二)减灾效益的非经济学思考 345
(三)个案列举 347
第八章 灾害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52
一 全球的灾害问题 352
(一)全球灾害问题的总括分析 353
(二)发达国家的灾害问题 361
(三)发展中国家的灾害问题 367
(四)结论 372
二 灾害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 373
(一)制约的主要方式与表现 373
(二)灾害恶化导致制约力的扩张 376
三 减轻灾害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80
(一)适宜的经济发展观 380
(二)全球统一的减灾行动 383
(三)诱人的可持续发展 387
主要参考文献 389
附录 开展灾害问题研究,建立中国灾情学 392
后记 402
再版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