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
第三节 五行学说 8
第四节 五脏生理功能 15
第五节 五脏之间的关系 23
第六节 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27
第七节 六腑与奇恒之腑 30
第八节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35
第九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38
第十节 经络 48
第十一节 体质 54
第十二节 病因 56
第十三节 发病与病机 64
第十四节 预防与康复 72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 74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 74
第二节 望诊 76
第三节 闻诊 87
第四节 问诊 89
第五节 切诊 97
第六节 八纲辨证 100
第七节 脏腑辨证 105
第八节 气血津液辨证 112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116
第一节 治则与治法 116
第二节 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122
第三节 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126
第四节 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129
第五节 儿科与骨伤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134
第六节 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136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139
第一节 藏医基础知识 139
第二节 藏药基础知识 143
第三节 蒙医基础知识 150
第四节 蒙药基础知识 152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58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158
第二节 尿液检查 168
第三节 粪便检查 175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178
第五节 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183
第六节 肾功能与血液生化检查 187
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咨询 194
第一节 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194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内涵 202
第三节 用药咨询服务 205
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210
第一节 处方 210
第二节 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 213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217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用量 221
第五节 中药的调剂 226
第六节 中药汤剂的煎煮 233
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239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及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239
第二节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246
第九章 非处方药 255
第一节 内科用药 255
第二节 外科用药 265
第三节 妇科用药 267
第四节 儿科用药 272
第五节 五官科用药 276
第六节 骨伤科用药 282
第七节 皮肤科用药 286
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289
第一节 合理用药 289
第二节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293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 296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305
第一节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 305
第二节 哺乳期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 309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313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 317
第十二章 中药不良反应 321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321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323
第三节 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326
第四节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334
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第二节 传统中医药典籍 341
第三节 现代中医药信息 346
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350
第一节 医疗器械 350
第二节 卫生材料及辅料 355
第三节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360
第四节 体温计与血压计 366
第五节 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与制氧机 370
第六节 助听器与拔罐器 373
第七节 针具与灸具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