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方法概述 1
科学方法与国际关系研究&阎学通 2
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时殷弘 7
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秦亚青 16
本章延伸阅读 23
第二章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学术创新 25
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秦亚青 26
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张曙光 35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阎学通 48
本章延伸阅读 59
第三章 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 60
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郑永年 张弛 61
中国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动因&姜宅九 66
小国为何能长期存在&周方银 75
重估中国外交所处之国际环境&张睿壮 85
本章延伸阅读 93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94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秦亚青 95
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许田波 108
国际制度与国家自主性&田野 116
消耗战博弈与媾和时机的选择&周方银 122
本章延伸阅读 130
第五章 概念操作化与测量 131
21世纪的改变现状国家是什么样的&江忆恩 132
如何判断修正主义国家&韦宗友 136
软实力要素及对中美软实力的衡量&阎学通 徐进 143
本章延伸阅读 150
第六章 案例资料收集 151
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解&时殷弘 152
浅谈美国外交文献的利用&张曙光 162
本章延伸阅读 172
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变量控制 173
中国明代战略文化与儒家文化的一致性研究&李晓燕 174
两党政治下的美国军控政策&周宝根 186
欧洲认同的形成&范勇鹏 195
弱者何以能胜&杨少华 209
国际政治环境与能源安全&庞珣 219
本章延伸阅读 232
第八章 研究方案设计 234
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徐进 235
英美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张振江 256
本章延伸阅读 276
索引 277
图1-1 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20
图2-1 对战争根源与维持和平的认识分歧 50
图2-2 对政治实力与国际权力转移的认识 54
图4-1 政府与国有企业博弈 119
图4-2 消耗战博弈 124
图4-3 有终止条件的消耗战博弈 125
图5-1 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145
图7-1 《论语》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77
图7-2 《孟子》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78
图7-3 《荀子》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79
图7-4 《明太祖宝训》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83
图7-5 《明太宗宝训》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83
图7-6 《明世宗宝训》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84
图7-7 《明穆宗宝训》中的战略文化认知图 185
图7-8 两党军控主张归纳和比较 188
图7-9 认为加入欧共体“受益”者和对经济一体化“强烈支持”者的百分比 200
图7-10 四个国家群中认为加入欧共体“受益”者和对经济一体化“强烈支持”者的百分比 201
图7-11 认为成员国身份是“好事情”者的比例 203
图7-12 对一体化失败“非常遗憾”者的比例 204
图7-13 感觉自己“仅是欧洲人”和“既是欧洲人又是某国人”两项总和的比例 204
图7-14 欧洲法院判例数量的上升 208
图7-15 公民对各欧盟机构的信任程度 208
图8-1 战争法变迁的逻辑链 252
图8-2 理性与战争法规范的对应关系 253
表2-1 分析层次与哲学观念 49
表2-2 对天下性质和王权基础的认识 52
表4-1 竞争性逻辑的动力学框架 111
表4-2 国际竞争和国家形成通过“自强型改革”而互构 114
表7-1 主要变量表 198
表7-2 EB27数据中BENEFIT和PARTICIP与MEMBRSHP和REGRET的相关性分析 202
表7-3 EB40数据中BENEFIT和PARTICIP与MEMBRSHP和REGRET的相关性分析 202
表7-4 “兴趣”、“了解”和“利益”与对一体化支持态度的相关性 205
表7-5 “欧洲议会选举的重要性”、“投票意愿”和“利益”与对一体化支持态度的相关性 206
表7-6 当代不对称冲突情况概览(1945~2007年) 213
表7-7 变量控制后的不对称冲突统计检验结果 218
表7-8 当代不对称冲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18
表7-9 变量描述 224
表7-10 模型的描述性统计(1973年10月至1983年12月) 225
表7-11 模型的描述性统计(1984年1月至2002年12月) 225
表7-12 效应参数汇总(1973年10月至1983年12月) 226
表7-13 效应参数汇总(1984年1月至2002年12月)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