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本书内容介绍 1
1.1引言 1
1.2多用户接入 2
1.3蜂窝概念 4
1.4信道操作模式 5
1.5本书目标 6
1.6本书结构 7
第2章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双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 9
2.1引言 9
2.2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法 10
2.2.1蜂窝FDMA系统 10
2.2.2蜂窝TDMA系统 11
2.2.3蜂窝SDMA系统 11
2.2.4蜂窝CDMA系统 12
2.3 TDD内在属性 17
2.3.1信道互异性 18
2.3.2 Ad hoc和多跳通信 19
2.3.3忙音概念 20
2.3.4往返时延 21
2.3.5同步和信道非对称性 22
2.3.6 TDD底层的概念 23
2.4基于TDD的UMTS空中接口 27
2.5无线资源分配技术 28
2.5.1固定信道分配技术 28
2.5.2动态信道分配技术 29
2.5.3随机信道分配技术 31
2.6小结 31
第3章 干扰和容量分析 33
3.1引言 33
3.2容量定义 33
3.2.1理想功率控制下的容量 34
3.2.2非理想功率控制下的容量 35
3.3 CDMA-TDD系统中的邻信道干扰 37
3.3.1邻信道干扰的性质 38
3.3.2单干扰小区 40
3.3.3多干扰小区 51
3.4 CDMA-TDD系统中的共信道干扰 58
3.4.1仿真平台 58
3.4.2性能度量 58
3.4.3结果 59
3.5小结 61
第4章 利用时隙反序思想的集中式DCA算法 62
4.1引言 62
4.2单个小区中应用时隙反序技术 62
4.2.1系统模型 62
4.2.2一种简单的DCA算法 65
4.2.3仿真环境 66
4.2.4仿真结果 67
4.3多小区环境下的时隙反序技术 68
4.3.1系统模型 68
4.3.2 DCA算法 73
4.3.3仿真平台 75
4.3.4结果 78
4.4小结 89
第5章 利用时隙反序原理的分布式动态信道分配(DCA)算法 90
5.1引言 90
5.2问题表述 90
5.3时隙分配方案 92
5.4时隙反序算法 95
5.5系统模型 96
5.5.1上行链路 97
5.5.2下行链路 98
5.5.3容量和阻塞的定义 98
5.6结果 100
5.7小结 103
第6章 基于UTRA-TDD的机会驱动多址接入技术 104
6.1引言 104
6.2 UTRA-TDD ODMA背景介绍 106
6.2.1特征 106
6.2.2收集ODMA网络参数 107
6.2.3 ODMA中的其他工作 110
6.3路径损耗研究 111
6.3.1仿真模型 111
6.3.2干扰特性 112
6.3.3相关阴影衰落 114
6.3.4结果 115
6.4容量覆盖分析 116
6.4.1仿真模型 116
6.4.2功率控制 117
6.4.3容量限制 117
6.4.4结果和讨论 120
6.5小结 121
第7章 多跳CDMA网络中的路由策略 123
7.1概述 123
7.2多跳网络的架构 124
7.2.1拓扑结构 124
7.2.2 CDMA的影响 125
7.3使用路径损耗和基于干扰为度量的路由 125
7.3.1路径损耗路由 126
7.3.2基于干扰的路由算法 127
7.4基于干扰的准入控制 128
7.5基于拥塞的路由 130
7.5.1拥塞度量和路由 130
7.5.2本地拥塞度量 130
7.5.3集中式的拥塞度量 131
7.6信令开销和延迟 131
7.7结果 132
7.7.1容量 133
7.7.2功率 136
7.7.3网络分配 138
7.8小结 140
第8章 多跳环境下的动态信道分配 142
8.1动态信道分配技术 142
8.2路由和动态信道分配联合算法 142
8.2.1同时路由和资源分配 142
8.2.2时隙分配 143
8.2.3 CDMA可行性条件 145
8.3结果 147
8.4小结 149
第9章 无线资源度量估计 151
9.1应用于无线资源分配的度量估计 151
9.2无线资源度量映射函数 153
9.2.1无线资源映射函数建立的过程 153
9.2.2误块率映射函数和用户数据吞吐量 155
9.3 TDD-CDMA系统中多速率传输 156
9.3.1 WWW业务模型 156
9.3.2多速率传输模式 156
9.3.3 TDD-CDMA系统模型和多速率传输模式 157
9.3.4无线资源度量函数示例 159
9.4无线资源度量区域 168
9.4.1多媒体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和RRA 168
9.4.2容量限和总速率 169
9.4.3基于负载的可预测的无线资源度量区域 171
9.4.4多媒体业务仿真模型 173
9.4.5无线资源度量区域的例子 173
9.5小结 176
第10章TDD的干扰消除技术 177
10.1引言 177
10.2动因 177
10.3线性预编码的性能分析 178
10.4预编码技术分类 180
10.4.1分块处理技术 180
10.4.2逐位处理技术 181
10.5功率调整因子 182
10.6联合传输 184
10.7发射机预编码 185
10.7.1无约束优化 185
10.7.2有约束优化 187
10.8去相关预滤波器和联合最优序列 187
10.8.1去相关预滤波器 188
10.8.2联合最优化序列 189
10.9预Rake分集 189
10.10复杂度 193
10.11其他技术 194
10.12仿真结果 194
第11章TDD-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 197
11.1引言 197
11.1.1课题综述 197
11.1.2智能天线优缺点的一般性看法 197
11.2信道建模问题 198
11.2.1大尺度传播特性 198
11.2.2小尺度传播特性 199
11.2.3天线阵列引导矢量 200
11.2.4上行信道完备模型 201
11.3信道容量问题——智能天线的信息论基础 201
11.3.1香农容量公式 202
11.3.2信道容量随天线阵列增加 202
11.3.3多用户容量提升 203
11.4上行链路处理算法 204
11.4.1时域Rake接收机 204
11.4.2空时处理 205
11.4.3上行算法比较 207
11.5下行链路处理算法 210
11.5.1 TDD下行链路传输利用上行信道信息 211
11.5.2仿真结果和比较 212
11.6未来TDD无线系统 214
11.6.1 OFDM技术简介 214
11.6.2将OFDM与空间复用结构结合 216
11.6.3容量比较 218
11.6.4编码问题 219
11.7讨论和小结 219
第12章 蜂窝OFDMA-TDD 221
12.1动因与难题 221
12.2干扰分析 222
12.2.1功率控制 222
12.2.2固定发射功率 226
12.3忙音方法 227
12.4延迟—吞吐量性能 231
12.4.1吞吐量性能和丢包 232
12.4.2延迟性能 232
12.4.3蜂窝间干扰效应建模 234
12.5数值结果 236
12.6应用于蜂窝OFDMA/TDD的忙音措施 239
12.6.1现存CCI抑制技术 239
12.6.2基于忙音突发的算法 240
12.6.3基准——随机子信道分配 243
12.6.4系统模型 244
12.6.5仿真结果 245
12.7小结 248
附录T的求导:无约束优化 249
参考文献 250
缩略语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