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荀子之正名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
第二节 社会历史学视角的引入 8
第三节 封建宗法社会的解体及其思想史意义 11
第四节 从仁义到礼义 17
第五节 修己与治人 23
第一章 从“利仁”到“安仁”:荀子道德论证之展开 28
第一节 群居和一之道 31
第二节 审吾所以适人,人之所以来我也 34
第三节 成人之道 38
第四节 参乎天地 41
第五节 知与力 46
第二章 以心治性:荀子道德基础之建立 51
第一节 人之所以为人者 52
第二节 以心治性 59
第三节 治心之道 67
第四节 力行近乎仁 78
第五节 一种隐含的性善论? 82
第三章 义以为上:荀子道德德性论 92
第一节 礼者,人道之极也 95
第二节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102
第三节 处仁以义,然后仁也 113
第四节 情文俱尽 129
第四章 学为圣人:荀子理智德性论 134
第一节 是是非非谓之知 136
第二节 不学不成 146
第三节 圣也者,尽伦者也 157
第五章 君子明乐:荀子道德情感论 166
第一节 明礼乐知人心 168
第二节 乐者,所以成德也 174
第三节 致乐以治心 187
第四节 美善相乐 198
第六章 养心与养德:荀子道德修养论 208
第一节 人不可以无耻 211
第二节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217
第三节 不苟 232
第四节 言有坛宇 240
余论 249
参考文献 253
附录一 荀子的历史世界 263
附录二 仁者自爱:儒家道德生命观及其哲学基础——由《荀子·子道篇》“三子论仁知”章生发的讨论 289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