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导论 1
一、研究信息博弈的缘起 1
二、信息博弈的研究假设与框架 6
三、本书的研究目的与价值 14
第一章 信息博弈的基本原理 17
第一节 信息博弈的特点与结构 17
一、信息博弈的客观存在:从蛙鸣博弈分析 17
二、信息博弈的概念和分类 19
三、信息博弈的特点 20
四、信息博弈的结构 21
第二节 信息博弈产生的根源、本质、前提 23
一、信息博弈产生的根源 23
二、信息博弈产生的本质 25
三、信息博弈产生的前提 25
第三节 信息博弈的价值观 27
一、公义价值 28
二、效率价值 29
三、秩序价值 30
第四节 信息博弈的基本原则 31
一、合法性原则 31
二、合理性原则 32
第五节 信息博弈均衡及其法制启示 32
一、信息博弈均衡 32
二、信息博弈均衡是一种实际上的信息传播法制 35
三、根据公义、效率、秩序价值观建立信息传播法制 36
四、符合公义、效率、秩序价值的信息传播法制的特点 37
五、符合公义、效率、秩序价值的信息传播法制的功能 37
六、为什么存在不符合公认的公义、效率、秩序价值的信息传播法制? 39
第六节 信息博弈的环境制约 41
一、经济形态对信息博弈的制约 41
二、政治体制对信息博弈的制约 48
三、社会形势对信息博弈的制约 52
四、文化传统对信息博弈的制约 54
第七节 两人信息博弈 64
一、两人秘密信息博弈 64
二、说服博弈 65
三、一种应该受到禁止的信息传递:威胁的博弈分析 66
四、两人信息博弈的一个实例:空城计 67
五、纽科姆均衡模式的信息博弈分析 68
第八节 多人信息博弈 69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一种信息博弈的评析 69
二、聚点均衡理论在信息博弈中的应用分析 70
三、分离均衡:以所罗门王断真假母亲和指鹿为马的故事分析 72
四、沉默均衡:以《皇帝的新衣》为例的信息博弈分析 73
五、谣言的博弈分析 74
第二章 公民与政府信息博弈 77
第一节 公民向政府传递信息的博弈 77
一、公民表达自由的“搭便车”策略 77
二、信访的博弈及其法制启示 79
三、举报的博弈及法制启示 80
四、从博弈论看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81
第二节 政府向公民传递信息的宣传博弈 83
一、宣传博弈的基本策略:强调利益的关联性 84
二、从博弈论角度对中国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工作方针的文化辩护 85
第三节 政府收集公民意见与建议、个人信息、社会信息的博弈 89
一、听证中的博弈及其法制建议 89
二、政府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博弈 90
三、政府进行社会调查的博弈 92
第四节 公民需求政府信息的博弈 92
一、政府对公民需求信息公开的博弈策略 93
二、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公众的信息博弈 95
三、“非典”时期的公民需求政府信息的博弈 96
第五节 政府信息公开法:从博弈论角度进行的展望 97
一、政府信息公开法:前人的研究 97
二、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前景:一种博弈论的展望 99
第六节 一个案例:中国信息公开第一案的诉讼博弈 101
一、中国信息公开第一案的诉讼博弈情况 101
二、中国信息公开第一案的博弈启示 103
第三章 媒体与政府信息博弈 105
第一节 媒体与政府的自由与监管博弈 105
一、政府监管媒体的策略 106
二、网络出现带来媒体与政府之间自由与监管博弈的新变化 107
三、从博弈论看新闻法的制定 108
第二节 媒体需求政府信息的博弈与均衡:以新闻发布会为例的分析 111
第三节 媒体与政府的监督博弈 114
一、媒体监督政府的博弈分析与法制启示 114
二、媒体监督政府博弈均衡的旋涡模型 115
三、媒体监督政府的司法博弈——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透视 117
第四节 媒体与司法的博弈 120
一、媒体与司法博弈概述 120
二、司法在媒体报道中必须遵守的博弈规则 121
三、媒体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博弈规则 123
第四章 媒体与公民信息博弈 125
第一节 媒体与公民的博弈地位与空间 125
第二节 媒体采访报道公民信息的博弈与均衡 127
第三节 媒体向公民传递(报道)信息的博弈 129
一、从博弈论看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根源、前提与过程 129
二、媒体报道策略受制于公民与政府 130
三、从博弈论看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 131
四、中国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个人”并行的复合价值取向对媒体与公民信息博弈的作用 132
第四节 媒体与公众人物的信息博弈 133
一、媒体与公众人物的信息博弈概述 133
二、受众在媒体与公众人物之间信息博弈的地位 135
三、媒体与公众人物有关隐私权的诉讼博弈 135
第五节 公民向媒体反馈信息的博弈 136
一、受众调查博弈 136
二、公民向媒体反馈信息的博弈 137
三、从博弈论角度如何正确对待反馈 138
结论 信息博弈:均衡与法 141
参考文献 145
后记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