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地理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登武著
  • 出 版 社: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0924665
  • 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本文首次以黄土高原地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黄土高原维管植物区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深入调查和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植物区系组成、区系性质、特有现象、替代现象、地理联系、区系的起源与演化、区系分区及空间分异特征等方面对本区植物区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本区典型流域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典型植物群落区系进行了研究,另外,对本区保护植物、资源植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

1.2 植物区系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内容 3

1.2.1 植物区系的定义 3

1.2.2 植物区系研究的对象 3

1.2.3 植物区系研究的内容 4

1.3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5

1.3.1 国外研究进展 6

1.3.2 国内研究进展 8

1.3.3 陕西省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14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2.1 研究内容 16

2.2 研究方法 18

2.2.1 建立维管植物数据库 18

2.2.2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18

2.2.3 丰富度指数 18

2.2.4 优势类群和表征类群的确定 18

2.2.5 科、属的区系重要值 18

2.2.6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方法 19

2.2.7 植物区系谱分析 19

2.2.8 属、种相似性系数 19

2.2.9 聚类分析、主成分(PCA)分析 19

2.2.10 植物区系分区 19

2.2.11 区系种系发育性的数量指标 20

2.2.1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确定 20

2.2.13 资源植物的划分 20

2.3 研究目标 20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22

3.1 地理位置 22

3.2 地质地貌 22

3.3 气候 23

3.4 水文 23

3.4.1 地面水 23

3.4.2 水质 24

3.4.3 泥沙含量 24

3.4.4 地下水 24

3.5 土壤 25

3.6 植被 26

第四章 陕北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27

4.1 蕨类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7

4.2 蕨类植物优势科、属分析 27

4.2.1 优势科的分析 27

4.2.2 优势属的分析 28

4.3 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29

4.3.1 科的地理成分 29

4.3.2 属的地理成分 30

4.3.3 种的地理成分 31

4.4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 33

4.4.1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比较 33

4.4.2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种系密度的比较 34

4.4.3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相似性的比较 34

4.5 小结 35

4.5.1 种类较丰富,种系密度大 35

4.5.2 优势现象较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 35

4.5.3 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著 35

4.5.4 与邻近地区区系的联系密切 35

第五章 陕北黄土高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37

5.1 种子植物区系分类群组成 37

5.1.1 植物区系组成的数量特征 37

5.1.2 植物区系科、属的数量特性 38

5.1.3 优势类群与表征类群 45

5.2 植物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分析 53

5.2.1 植物生活型的多样性 53

5.2.2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54

5.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55

5.3.1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55

5.3.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57

5.3.3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71

5.3.4 优势类群和表征类群的地理成分分析 77

5.4 小结 78

5.4.1 种子植物区系分类群组成特点 78

5.4.2 植物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特点 78

5.4.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特点与性质 78

第六章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80

6.1 科的特有现象 80

6.2 属的特有现象 82

6.2.1 特有属组成 82

6.2.2 特有属的生活型和生态类型 83

6.2.3 特有属的地理分布 83

6.2.4 特有属的分布亚型 84

6.2.5 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85

6.3 种的特有现象 85

6.3.1 特有种的组成 85

6.3.2 特有种的生活型和生态类型 86

6.3.3 与其他地区特有种的比较 86

6.3.4 特有种的分布亚型 87

6.4 小结 88

第七章 植物区系的替代现象及区系的古老性 89

7.1 地理替代现象 89

7.2 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90

7.2.1 科级的古老性 90

7.2.2 属级的古老性 91

7.3 小结 91

第八章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92

8.1 R/T值分析 92

8.2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93

8.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93

8.2.2 主成分分析 94

8.2.3 聚类分析 94

8.3 与其他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97

8.3.1 与华北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97

8.3.2 与蒙古草原植物区系的关系 97

8.3.3 与秦岭北坡植物区系的关系 98

8.3.4 与东北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99

8.3.5 与西南、华中、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99

8.4 小结 99

第九章 植物区系的演变及新生代植物区系分析 100

9.1 植物区系的演变 100

9.1.1 白垩纪植物群 100

9.1.2 第三纪植物群 100

9.1.3 第四纪植物群 102

9.1.4 近期 106

9.2 陕北黄土高原新生代植物区系分析 107

9.2.1 现存陕北黄土高原新生代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107

9.2.2 现存陕北黄土高原新生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 107

9.3 小结 108

第十章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分区及空间分异 111

10.1 植物区系分区 111

10.1.1 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方法和方案 111

10.1.2 各植物分区主要区系特征 113

10.2 空间分异特征 117

10.2.1 各植物分区种的丰富度 117

10.2.2 各植物分区相似性 117

10.2.3 各分区种系发育性比较 118

10.3 小结 119

第十一章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以纸坊沟流域与县南沟流域比较为例 120

11.1 植物区系的比较 120

11.2 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比较 121

11.3 主要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比较 122

11.4 主要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生态类型比较 129

11.5 主要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 130

11.6 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130

11.7 小结 131

第十二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群落区系研究——以辽东栎群落植物区系为例 133

12.1 研究方法 133

12.1.1 调查方法 133

12.1.2 区系分析方法 134

12.2 结果与分析 134

12.2.1 不同区域辽东栎群落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134

12.2.2 不同区域辽东栎群落科、属、种组成的相似性 134

12.2.3 不同区域辽东栎群落区系特征 135

12.2.4 两地辽东栎群落各层片的区系分析 140

12.3 小结 141

第十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142

13.1 确定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依据和原则 142

13.2 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等级划分 143

13.2.1 一级保护植物 143

13.2.2 二级保护植物 143

13.2.3 三级保护植物 143

13.3 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分布和等级 143

13.4 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植物中的国家级、省级和区级保护植物 144

13.4.1 国家级保护植物 144

13.4.2 省级保护植物 144

13.4.3 陕北黄土高原区区级保护植物 145

13.5 珍稀濒危植物的地理成分 145

13.5.1 属的地理成分 145

13.5.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146

13.6 陕北黄土高原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 149

13.6.1 内在因素 149

13.6.2 外在因素 149

13.7 保护对策 149

13.7.1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 149

13.7.2 重视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149

13.7.3 对珍稀濒危植物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50

13.7.4 利用高新技术繁殖、保存物种资源 150

第十四章 陕北黄土高原资源植物与可持续发展 151

14.1 资源植物 151

14.1.1 药用植物资源 151

14.1.2 淀粉及糖类植物资源 152

14.1.3 油脂植物资源 153

14.1.4 芳香植物资源 153

14.1.5 野菜植物资源 153

14.1.6 农药植物资源 154

14.1.7 纤维植物资源 154

14.1.8 鞣料植物资源 155

14.1.9 树脂及树胶植物资源 155

14.1.10 橡胶及硬橡胶植物资源 155

14.1.11 保持水土植物资源 155

14.1.12 防风固沙植物资源 156

14.2 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157

14.2.1 维护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保护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157

14.2.2 完善科学管理制度,确保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157

14.2.3 提高植物资源的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本区植物资源 158

14.2.4 发展集约化生产 158

14.2.5 重视植物资源的保护 158

第十五章 结论 159

附表1 陕北黄土高原重点保护植物 160

附表2 陕北黄土高原自然保护区名录 167

附录 陕北黄土高原维管植物名录 168

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