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1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2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9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18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30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37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40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41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55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66
第四节 结语 80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88
第一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89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100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116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147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161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186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200
第一节 生的悲哀 201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213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233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269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281
第一节 “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282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295
第三节 道德 法律 血缘 人道 326
第六章 天朝心态 350
第一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351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383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405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407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414
第三节 开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418
附录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42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438
初版后记 454
安徽文艺版后记(一) 455
安徽文艺版版后记(二) 458
新版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