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1
序 1
甲辑 5
女人 5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8
背影 10
阿河 12
哀韦杰三君 17
飘零 19
白采 21
荷塘月色 23
一封信 25
《梅花》后记 27
怀魏握青君 29
儿女 31
乙辑 35
旅行杂记 35
说梦 40
海行杂记 42
你我 45
自序 45
甲辑 47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47
扬州的夏日 61
看花 63
我所见的叶圣陶 66
论无话可说 69
给亡妇 71
你我 74
谈抽烟 82
冬天 83
择偶记 85
说扬州 87
南京 89
潭拓寺 戒坛寺 92
乙辑 95
《忆》跋 95
《山野掇拾》 97
《子恺漫画》代序 101
《白采的诗》 103
《萍因遗稿》跋 110
《子恺画集》跋 111
《粤东之风》序 112
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 114
《燕知草》序 115
《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17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121
《谈美》序 125
论白话——读《南北极》与《小彼得》的感想 127
《子夜》 130
读《心病》 133
《文心》序 135
欧游杂记 137
序 137
威尼斯 139
佛罗伦司 142
罗马 145
滂卑故城 149
瑞士 151
荷兰 155
柏林 159
德瑞司登 163
莱茵河 165
巴黎 167
西行通讯〔录〕 178
伦敦杂记 183
自序 183
三家书店 185
文人宅 190
博物院 194
公园 198
加尔东尼市场 202
吃的 204
乞丐 207
圣诞节 209
房东太太 211
国文教学 215
序 215
部颁大学中国文学系科目表商榷 217
论大学国文选目 221
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224
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229
论教本与写作 233
论朗读 240
剪裁一例 245
写作杂谈 251
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 254
论诗学门径 256
文病类例 259
写作杂谈 268
关于写作答问 271
关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两个意见 273
读书指导 278
精读指导举隅 278
例言 278
鲁迅《药》指导大概 279
胡适《谈新诗》(节录)指导大概 294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307
略读指导举隅 319
例言 319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320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指导大概 339
《胡适文选》指导大概 356
新诗杂话 378
序 378
新诗的进步 380
解诗 382
诗与感觉 385
诗与哲理 389
诗与幽默 392
抗战与诗 397
诗与建国 399
爱国诗 403
北平诗——《北望集》序 407
诗的趋势 409
译诗 413
真诗 418
朗读与诗 423
诗的形式 427
诗韵 430
踪迹 443
匆匆 443
歌声 444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45
温州的踪迹 450
航船中的文明 454
语文零拾 456
序 456
陶诗的深度——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层冰堂五种》之三) 457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评石遗老人(陈衍)评点《宋诗精华录》 462
诗文评的发展——评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二、三分册:《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与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开明书店) 467
历史在战斗中——评冯雪峰《乡风与市风》 473
生活方法论——评冯友兰《新世训》 478
短长书 482
修辞学的比兴观——评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 484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序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487
中国文学与用语(译文) 493
日本语的欧化——谷崎润一郎《文章读本》提要 496
日本语的面目 500
调整你的语调——与为人(译文) 506
回到大的气派(译文)——英雄的时代要求英雄的表现 508
灵魂工程师(译文) 513
标准与尺度 517
自序 517
动乱时代 519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521
回来杂记 524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527
论严肃 531
论通俗化 534
论标语口号 536
论气节 538
论吃饭 541
什么是文学? 544
什么是文学的“生路”? 546
语文学常谈 549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551
诵读教学 553
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555
论诵读 557
论国语教育 561
古文学的欣赏 564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十批判书》 568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林庚著《中国文学史》序 572
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 575
论雅俗共赏 577
序 577
论雅俗共赏 578
论百读不厌 582
论逼真与如画——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 586
论书生的酸气 593
论朗诵诗 599
美国的朗诵诗 605
常识的诗 612
诗与话 619
歌谣里的重叠 623
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 625
禅家的语言 629
论老实话 633
鲁迅先生的杂感 636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 640
语文影及其他 646
序 646
语文影之辑 648
说话 648
沉默 650
撩天儿 652
如面谈 656
人话 661
论废话 663
很好 665
是喽嘛 668
不知道 670
话中有鬼 674
人生的一角之辑 676
正义 676
论自己 678
论别人 680
论诚意 682
论做作 684
论青年 686
论轰炸 688
论东西 690
自治底意义 692
新年底故事 695
奖券热 698
别 699
民众文学谈 705
憎 708
失名《冬天》跋 710
民众文学的讨论 711
《冬夜》序 715
《蕙的风》序 719
短诗与长诗 720
中等学校的学生生活 722
父母的责任 726
笑的历史 731
文艺的真实性 737
文艺之力 742
《梅花》的序 747
春晖的一月 752
白马读书录 755
《水上》 757
教育的信仰 758
课馀 762
团体生活 764
《吴稚晖先生文存》 769
执政府大屠杀记 772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 776
翻译事业与清华学生 781
悼何一公君 784
新诗 786
唱新诗等等 792
那里走 795
近来的几篇小说 804
悼王善瑾君 811
白马湖 812
论中国诗的出路 814
《文艺心理学》序 818
李健吾作《老王和他的同志们》序(节录) 821
茅盾的近作 822
刹那 824
赠言 826
《伦敦竹枝词》 827
《三秋草》 829
《新诗歌》旬刊 831
春 833
哀互生 834
《春蚕》 835
《谈美》 837
《行云流水》 838
《解放者》 839
《这时代》 840
关于“新诗歌”的问题(给芙影的信) 841
论青年读书风气 843
论说话的多少 845
内地描写——读舒新城先生《故乡》的感想 847
“欢喜老墓碑” 849
文言白话杂论 851
买书 854
论别字 856
松堂游记 858
什么是散文? 860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附:编选凡例) 862
选诗杂记 867
北平消息 871
初到清华记 872
清华的一日 874
绥行纪略 875
蒙自杂记 878
北平沦陷那一天 880
这一天 882
《原野》与《黑字二十八》的演出 883
《西南采风录》序 886
清华的民主制度 888
外东消夏录 889
重庆一瞥 893
文学与新闻 894
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898
三祝报章文学 899
新中国在望中 900
重庆行记 901
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906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907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张奚若等十教授为国共商谈致蒋介石、毛泽东电文 908
我是扬州人 910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913
谈闻一多教授生平 915
《语言与文学》发刊的话 916
闻一多先生与新诗 917
“五四”时代的文艺 919
中学生与文艺 921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923
文学的严肃性 924
文艺节纪念 926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 927
《闻一多全集》编辑记和拟目 929
大学的路 931
论学术的空气 932
《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935
今天的诗——介绍何达的诗集《我们开会》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