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政区·自然地理第一章 政区 23
第一节 建置 23
一、境域沿革 23
二、城区变迁 24
三、乡镇、街道演变 25
第二节 乡镇 26
一、李庄镇 26
二、菜坝镇 26
三、牟坪镇 27
四、赵场镇 27
五、象鼻镇 28
六、高店镇 28
七、沙坪镇 28
八、金坪镇 29
九、李端镇 29
十、南广镇 30
十一、明威乡 30
十二、宗场乡 30
十三、思坡乡 31
十四、邱场乡 31
十五、凉姜乡 31
十六、宋家乡 32
第三节 街道 32
一、东城街道 32
二、南城街道 33
三、西城街道 33
四、北城街道 33
五、西郊街道 34
六、南岸街道 34
七、安阜街道 35
八、白沙湾街道 35
第二章 自然地理 36
第一节 地貌地质 36
一、地貌 36
二、地质 38
第二节 气候水文 39
一、气候 39
二、水文 41
第三节 自然资源 42
一、土地资源 42
二、水资源 43
三、植被资源 43
四、野生动物资源 44
五、矿产资源 44
第四节 自然灾害 45
一、旱灾 45
二、洪涝灾害 45
三、暴雨、强风、冰雹灾害 45
四、病虫害 46
五、山地灾害 47
第二篇 经济管理 48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8
第一节 计划编制 48
一、编制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48
二、编制第七个五年计划 48
三、编制第八个五年计划 49
四、编制第九个五年计划 49
五、编制第十个五年计划 50
第二节 计划执行及实绩 50
一、“七五”计划执行实绩 50
二、“八五”计划执行实绩 51
三、“九五”计划执行实绩 51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53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 54
一、贯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54
二、矿业秩序整治 55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5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统计 55
一、定期报表 55
二、抽样调查 56
第二节 普查 56
一、第四、五次人口普查 56
二、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 57
三、第三次工业普查 57
四、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 57
五、第一次农业普查 58
第三节 统计监督与服务 58
一、统计监督 58
二、统计服务 5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59
第一节 市场建设与监管 59
一、市场建设 59
二、市场规范化管理 6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61
一、企业登记 61
二、清理整顿公司 62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63
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概况 63
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 6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65
一、合同鉴证与检查 65
二、企业信用评定 66
三、经济合同纠纷调解与裁定 66
四、动产物抵押登记管理 6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67
一、商标管理 67
二、广告管理 68
第六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68
一、查处假冒伪劣商品 68
二、开展维权活动 69
第四章 物价管理 70
第一节 物价运行状况 70
一、物价高涨期 71
二、物价低落期 72
第二节 物价监测与调控 72
一、物价预测预警 72
二、建立价格调节基金 72
三、价调基金使用 73
第三节 主要商品价格与非商品收费 73
一、主要农副产品价格 73
二、日用工业品价格 74
三、非商品收费 74
四、工农产品交换比价 76
五、集市贸易商品价格 76
第四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 77
一、收费年审 77
二、清理整顿收费项目 78
三、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扎口收费 78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78
一、规范价格行为 78
二、查处价格违纪违法行为 79
第六节 价格评估与服务 80
一、三轮车、出租车营运权拍卖与出让 80
二、其它价格评估服务 80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80
第一节 质量监督 80
一、产品质量监督 80
二、商品质量监督 81
三、全面质量管理 81
第二节 计量监督 82
一、计量器具检定 82
二、开展“计量信得过”活动 8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84
一、推行国际标准 84
二、代码、条码工作 84
第六章 审计 85
第一节 国家审计 85
一、财税审计 85
二、金融审计 86
三、农业资金审计 86
四、企业审计 87
五、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88
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89
七、专项经费审计 89
八、其它审计 90
第二节 内审社审 90
一、内部审计 90
二、社会审计 90
第七章 国土管理 91
第一节 国土资源调查 91
一、土地详查 91
二、土地登记 91
三、地价评估 91
第二节 用地管理 93
一、地籍管理 93
二、土地计划管理 93
三、用地审批管理 94
四、征地全程管理 94
五、农村建房占地管理 95
六、征地补偿 95
第三节 国土开发整治 96
一、土地开发、复垦、整治 96
二、基本农田保护 97
三、土地利用规划 97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管理 98
一、整顿土地“隐形”市场 98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 98
三、企业改制中土地使用权处置 99
第五节 土地执法监察 99
一、查处违法用地 99
二、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100
第三篇 体制改革 101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1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01
一、土地承包 101
二、两田分开 101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102
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102
二、产业结构调整 102
三、多成份、多产业一体化经营 102
第三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03
一、农技服务体系 103
二、农经服务体系 103
第二章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104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104
一、放权、让利 104
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 105
三、三项制度改革 107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109
一、企业股份制改革 109
二、优势扩张、资产重组 111
第三章 宏观调控体系改革 112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112
一、由指令性向指导性计划过渡 112
二、引导固定资产投资、监控重点项目 112
三、物价管理体制改革 112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 113
一、改革信贷管理体制 113
二、建立新的金融体系 114
第三节 财税体制改革 114
一、包干管理体制 114
二、“分税制”管理体制 115
第四节 粮油购销体制改革 116
一、稳步放开粮食价格 116
二、经营体制多元化 116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116
第四章 教科卫体制改革 117
第一节 教育改革 117
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17
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117
三、教育结构调整 117
四、农科教统筹 118
第二节 科技改革 118
一、科技拨款改革 118
二、改革农村科技管理体制 118
第三节 医疗卫生改革 119
一、管理体制改革 119
二、医疗机构内部改革 119
三、卫生资源调整、配置 119
第五章 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119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 119
一、市(区)级机构改革 119
二、乡镇机构改革 120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20
一、建立公务员制度 120
二、人才市场化建设 121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21
第一节 养老保险 121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21
二、补充养老保险 123
第二节 医疗保险 124
一、大病统筹 124
二、基本医疗保险 124
第三节 工伤、生育保险 125
一、工伤保险 125
二、生育保险 125
第四节 失业保险 125
第五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26
第六节 住房制度改革 126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 126
二、成本价售房与集资建房 127
第四篇 经济发展 128
第一章 农业 128
第一节 农业布局 128
一、农业区划 128
二、农业综合开发 129
第二节 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 129
一、耕地、劳动力 129
二、水利 130
三、肥料 133
四、农业机具 133
五、生产技术 135
第三节 种植业 139
一、粮食作物 139
二、蔬菜 141
三、经济作物 142
第四节 养殖业 143
一、畜禽 143
二、渔业 145
三、疫病防治 147
第五节 林业 148
一、林业资源与保护 148
二、林业生产 150
三、植树造林与大林业开发 154
第六节 乡镇企业 155
一、发展概况 155
二、企业管理 156
三、主要企业简介 157
第七节 农林牧渔场 158
一、农场 158
二、林场 158
三、畜牧场 159
四、渔场 159
第二章 工业 159
第一节 工业布局 159
一、辖区工业概况 159
二、辖区工业区划 160
三、辖区工业结构 161
四、辖区内市(地级)属主要企业简介 167
第二节 轻化工业 169
一、概况 169
二、企业改制 169
三、企业管理 171
四、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 172
五、主要企业简介 172
第三节 机、电、煤工业 173
一、概况 173
二、企业改制 174
三、企业管理 176
四、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 177
五、主要企业简介 178
第四节 二轻工业 179
一、概况 179
二、企业改制 180
三、企业管理 182
四、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 184
五、主要企业简介 185
第五节 三轻工业与街道工业 186
一、三轻工业 186
二、街道工业 188
第六节 民营工业 188
一、发展概况 188
二、主要企业简介 189
第七节 商办工业 190
一、粮食局属工业 190
二、商业局属工业 192
三、供销社属工业 192
四、酒管局属工业 192
第三章 商贸 193
第一节 商贸体系 193
一、商业构成 193
二、商品流通体制 196
三、商业网点 198
四、集市贸易 199
五、文明经商 201
第二节 日用商品购销 202
一、百货 202
二、家电、五交化 203
三、食品、副食品 204
四、蔬菜水产 204
五、煤炭 205
第三节 粮油购销 205
一、粮食购销 205
二、油料购销 208
三、粮食储运 209
四、粮食市场 210
第四节 涉农购销与废旧回收 211
一、农资供应 211
二、农副产品收购 212
三、废旧物资收购 213
第五节 服务业 214
一、餐饮 214
二、住宿 216
三、其他 217
第六节 专营商品 218
一、糖、酒 218
二、烟草 218
三、盐 219
四、石油 220
五、医药、医疗器械 221
六、金银饰品及珠宝 222
第七节 物资供应 223
一、概况 223
二、调拨与经营 224
第八节 对外贸易 225
一、外贸体制改革 225
二、进出口业务 226
第四章 交通邮电 227
第一节 公路 227
一、境内线路 227
二、公路桥梁 229
三、建设、养护 230
四、公路营运 231
五、规费征收 232
第二节 水路 233
一、航道 233
二、渡口 233
三、码头 234
四、水路营运 235
第三节 铁路 236
一、线路 236
二、桥梁隧道 236
三、车站 237
四、铁路营运 237
第四节 民航 238
一、机场建设 238
二、民航线路 239
三、民航营运 239
第五节 邮政 240
一、邮政管理 240
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 240
三、邮政业务 241
第六节 电信 244
一、电信体制改革 244
二、无线电报 245
三、有线电报 245
四、长途电话 245
五、市内电话 246
六、农村电话 247
七、电话、电视会议 248
八、无线移动电话 248
九、无线寻呼 249
十、网络建设 249
第五章 财政税务 250
第一节 财政管理 250
一、预算管理 250
二、事业、行政财务管理 251
三、企业财务管理 252
四、国有资产管理 252
五、会计事务管理 253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54
一、预算收入 254
二、预算外收入 25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256
一、预算支出 256
二、预算外支出 257
三、决算平衡 258
第四节 税务管理 259
一、管理体制 259
二、票证管理 259
三、税务稽查 260
第五节 税种 261
一、中央税税种 262
二、地方税税种 263
第六节 税收 264
一、税收征管 264
二、重点税源与税收 265
第六章 金融 267
第一节 机构 267
一、银行 267
二、保险 269
三、证券 270
第二节 金融管理与稽核 271
一、金融机构审核 271
二、金融稽核 271
三、货币管理 272
四、资金管理 273
五、金银管理 274
六、清理“拖欠” 274
第三节 金融业务 275
一、储蓄 275
二、信贷 278
三、资金拆借 283
四、国际非贸易及贸易结算 283
五、地方债券与国库券发行 284
六、利率调整 285
七、保险业务 287
八、证券业务 291
第五篇 城乡建设 293
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 293
第一节 城市规划 293
一、宜宾市城市“90”总规 293
二、宜宾市城市“97”总规 295
第二节 乡镇规划 295
一、试点建制镇规划 296
二、一般建制乡镇规划 297
三、村镇规划管理 297
第三节 开发区规划 298
一、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298
二、旧州工业开发区规划 298
第二章 城区、乡镇建设 299
第一节 旧城区改造 299
一、房屋 299
二、街道 299
三、防洪护岸 301
第二节 开发区建设 301
一、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301
二、旧州工业开发区建设 304
第三节 乡村建设 306
一、乡镇建设 306
二、村、社建设 307
第四节 新能源建设 308
一、农村能源技术应用 308
二、城镇沼气 308
第三章 城市管理 309
第一节 建设工程管理 309
一、工程立项与招标投标 309
二、施工企业资质审查 309
三、工程质量监督与竣工验收 309
四、工程安全管理 310
第二节 房产管理 310
一、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310
二、城镇房屋拆迁 311
三、房地产业 312
四、租赁管理 313
五、解决私房改造遗留问题 314
第三节 市容卫生管理 315
一、街道清扫保洁 315
二、垃圾清运处理 315
三、公厕及粪便管理 316
第四章 建筑业 31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17
一、概况 317
二、区属建安企业简介 317
第二节 勘测设计 318
一、勘测 318
二、设计 319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19
一、材料 319
二、工具 320
三、结构 320
第五章 公用事业 321
第一节 供水 321
一、水厂建设 321
二、供水管网建设 321
三、城市供水 322
四、社会自备水 323
第二节 供电 323
一、辖区内国家电网 323
二、地方电力 325
三、电力供应 325
第三节 供气 326
一、机构 326
二、配气站及管网建设 326
第四节 公共交通 328
一、城市公共客运 328
二、出租车客运 329
三、人力三轮车客运 329
第五节 城市绿化 330
一、公共绿地 330
二、专用绿地 330
第六篇 景区、旅游第一章 景区 332
第一节 园林建设 332
一、翠屏公园 332
二、流杯池公园 333
三、天池公园 334
四、人民公园 334
第二节 古迹·景点 335
一、哪吒行宫·千佛台·千佛寺 335
二、真武山古建筑群 336
三、大观楼 336
四、流杯池公园古迹景点 337
五、锁江石刻 338
六、水东门 338
七、白塔山景区·白塔·东山古城遗址 338
八、旧州塔·大佛沱石刻 339
九、七星山塔 339
十、“丹山碧水”摩岩石刻造像 340
十一、摩岩石刻牌坊 340
十二、李庄古镇及主要景点 340
十三、五粮液厂区景点 342
第三节 休闲广场 344
一、人民广场 344
二、南岸文化广场 344
三、江北文化广场 345
四、合江门广场 345
第二章 旅游 345
第一节 服务设施 345
一、旅行社 345
二、宾馆、饭店 346
三、行业管理 347
第二节 旅游开发 348
一、规划与建设 348
二、宣传促销 348
三、经济效益 349
第七篇 政治 350
第一章 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 350
第一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 350
一、宜宾市第五届党代表大会 350
二、宜宾市第六届党代表大会 350
三、宜宾市第七届党代表大会 351
四、翠屏区第一届党代表大会 351
第二节 党的组织机构 352
一、市(区)委常委会 352
二、市(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352
三、市(区)委职能机构 353
第三节 党的领导工作 353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 353
二、联系实际作出决策 354
三、总结经验,抓好决策实施 355
第四节 纪检、监察 356
一、廉政建设 356
二、纠风和执法监察 357
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357
第五节 党务工作 358
一、组织工作 358
二、宣传工作 361
三、统一战线工作 364
第六节 其他工作 365
一、政策研究 365
二、信访工作 366
三、机要保密工作 367
四、党史研究 368
五、区直机关党建工作 369
六、党校教育 37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71
第一节 市(区)人民代表大会 371
一、宜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371
二、宜宾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372
三、宜宾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372
四、宜宾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73
五、翠屏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74
第二节 市(区)人大常委会 374
一、组织机构 374
二、常委会例会及工作审议 375
第三节 市(区)人大工作 377
一、选举工作 377
二、监督工作 378
三、法制建设 379
四、议案办理 379
五、视察活动 380
六、乡镇人大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 380
第三章 人民政府 381
第一节 市(区)人民政府建制与机构设置 381
一、建制沿革 381
二、直属机构设置 382
三、派出机构 383
四、乡镇人民政府 383
第二节 政务记略 384
一、宏观领导 384
二、组织实施中心任务 386
三、为民办实事 387
第三节 直属政务 389
一、办公室工作 389
二、行政监察 390
三、外事、侨务 391
四、经济协作 393
五、档案管理 395
六、地方志工作 39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39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396
一、历届政协会议 396
二、委员界别变动 398
三、办事机构 400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00
一、参政议政 400
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401
三、提案办理 401
四、视察调研 402
五、文史资料征编 402
六、联谊活动 402
第五章 民主党派 40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宜宾市委员会 403
一、组织、思想建设 403
二、参政议政 403
三、祖国统一联谊工作 404
四、社会服务 404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宜宾市委员会 405
一、组织、思想建设 405
二、参政议政 405
三、支教助教与社会服务 406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宜宾市委员会 406
一、组织、思想建设 406
二、参政议政 407
三、为经济建设服务 407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宜宾市委员会 408
一、组织、思想建设 408
二、参政议政 408
三、科技咨询与服务 408
第五节 九三学社宜宾市委员会 409
一、组织、思想建设 409
二、参政议政 409
三、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409
第六章 民政 410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410
一、依法治村(居)活动 410
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 411
第二节 优抚、安置 411
一、优待抚恤 411
二、烈士褒扬 412
三、安置工作 41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414
一、城乡救济 414
二、灾害救济 416
三、福利集资 418
四、福利事业、企业 418
第四节 民政管理 419
一、婚姻登记 419
二、殡葬管理 420
三、社团管理 420
四、勘界定界 421
五、地名管理 421
第五节 残疾人事业 422
一、残疾人工作网络 422
二、残疾人分布状况 422
三、残疾人工作 423
第七章 政法 426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26
一、社会治安防范网络 426
二、维护社会稳定 427
三、“创模”、“创安”活动 427
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428
第二节 公安 429
一、打击刑事犯罪 429
二、治安管理 431
三、户政管理 432
四、交通管理 434
五、消防工作 437
六、“110”报警台 438
七、队伍建设 438
第三节 检察 439
一、刑事检察 439
二、经济检察 440
三、法纪检察 441
四、监所检察 442
五、控申及民事、行政检察 443
第四节 审判 443
一、刑事审判 443
二、民事审判 444
三、经济审判 445
四、行政审判 446
五、执行工作 446
六、立案和审监 447
第五节 司法行政 448
一、普法宣传 448
二、依法治市 449
三、公证 450
四、律师 450
五、人民调解 451
六、基层法律服务 451
第八章 军事 452
第一节 军事机关及部队 452
第二节 义务兵征集 453
第三节 预备役 454
第四节 民兵 454
一、组织建设 454
二、军事训练 455
三、战备执勤 456
第五节 军民共建 457
一、双拥工作 457
二、国防教育 457
三、参与地方建设和扶贫 458
第六节 人民防空 458
一、人防工程建设维护 458
二、通信警报建设 459
三、人防工程开发利用 459
第九章 人事 459
第一节 机构编制 459
一、党政群机关编制 459
二、街道、乡镇编制 460
三、编制管理 461
第二节 干部录用、安置、调配 462
一、干部聘(录)用 462
二、干部安置 463
三、干部调配 463
四、人才资源开发利用 463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64
一、任免 464
二、考核 464
三、培训 464
四、奖惩 465
五、清退临时聘用人员 465
六、退休干部管理 465
第四节 职称评定 465
一、管理 465
二、评定 466
三、技工定级 467
第五节 工资、福利 468
一、工资 468
二、福利待遇 469
第十章 劳动 47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71
一、就业培训 471
二、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 471
三、劳动安置 471
四、劳动调配 473
第二节 劳动工资 473
一、劳动工资宏观管理 473
二、调资 474
三、补贴、津贴 475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476
一、安全生产 476
二、劳动保护 477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用工年检 479
一、争议调解、仲裁 479
二、企业用工年检 480
第十一章 主要社会、群众团体 480
第一节 总工会 480
一、组织建设 480
二、宣传教育 481
三、群众生产工作 481
四、职工民主管理 482
五、关心职工生活 482
六、职工文体活动 482
七、发展“围墙经济” 483
第二节 共青团 483
一、组织建设 483
二、思想建设 483
三、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484
四、“学英模,树新风”活动 484
五、关心下一代工作 485
六、文体活动 485
七、少先队工作 485
第三节 妇联 486
一、组织建设 486
二、宣传教育 486
三、妇女活动 487
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487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488
一、科协组织 488
二、学术活动 489
三、科普活动 489
四、青少年科技活动 49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490
一、组织建设 490
二、学习引导 490
三、服务会员 491
四、参政议政 491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492
一、队伍建设 492
二、教育管理 492
三、服务维权 492
四、回报社会 493
第七节 私营企业协会 493
一、教育引导 493
二、服务会员 494
三、回报社会 494
第八节 红十字会工作 494
第九节 其他群众团体 495
一、台胞台属联谊会 495
二、侨联 495
第八篇 文化 496
第一章 教育 496
第一节 教育行政 496
一、学校管理 496
二、教育经费及改善办学条件 497
第二节 普通教育 498
一、幼儿教育 498
二、小学教育 499
三、中学教育 501
四、特殊教育 505
五、教育教学 505
第三节 其他教育 510
一、职业技术教育 510
二、大中专教育 512
三、成人教育 514
第四节 招生、考核 515
一、中、小学招生 515
二、大、中专招生 516
三、考核 516
第五节 教师队伍 516
一、教师职称评定 516
二、教师培训 517
三、教师待遇 517
四、教师分配、调动 518
第二章 科技 51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19
一、科研机构 519
二、科技队伍 522
第二节 科技管理 523
一、科研项目管理 523
二、科研经费管理 525
第三节 科技研究与应用 526
一、科技项目推广应用 526
二、科研成果 529
第四节 科技服务 530
一、科技信息、咨询 530
二、技术协作 531
第三章 文化艺术 533
第一节 文化、艺术单位 533
第二节 文学艺术 534
一、文学创作与论著 534
二、戏剧、杂技、音乐、舞蹈 535
三、美术、书法、摄影 537
第三节 社会文化 538
一、文化中心建设 538
二、文化宣传 539
三、文化活动 539
四、图书 540
五、电影 541
六、文博 541
第四节 报刊 542
第五节 文化市场 543
一、概况 543
二、管理 544
第四章 广播电视 544
第一节 广播电视设施建设 544
一、广播电视台站建设 544
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545
三、农村广播网络建设 546
第二节 广播电视节目 547
一、宣传性节目 547
二、娱乐性节目 548
第三节 行业管理 548
一、归口管理 548
二、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管理 548
三、音像制品管理 549
第五章 卫生 549
第一节 机构 549
一、医疗机构 549
二、专业机构 552
第二节 医疗 553
一、医疗队伍 553
二、医疗设备 553
三、医疗技术 554
四、医疗制度 556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58
一、传染病管理 558
二、常见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559
三、卫生监督监测 561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62
一、妇女保健 562
二、儿童保健 563
三、母子系统保健 563
四、婚前保健 564
五、母乳喂养 564
第五节 医药管理 565
一、医政管理 565
二、药政管理 566
第六章 体育 567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567
一、体育机构 567
二、体育设施 56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68
一、宣传贯彻体育法规 568
二、职工体育 569
三、农民体育 570
四、民间体育 570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71
一、体育课 571
二、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571
三、体育传统项目 571
四、课外体育活动 572
第四节 体育竞赛 573
一、区级竞赛 573
二、市级(地级)以上竞赛 573
三、承办省级以上运动会 577
四、破、创省级以上纪录 577
第五节 体育人才培养输送 578
第九篇 社会 579
第一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579
第一节 人口 579
一、人口数量 579
二、人口变动 580
三、人口分布 580
四、人口结构 58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582
一、机构网络 582
二、政策规定 583
三、措施与制度 583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586
五、成效 587
第二章 环境保护 588
第一节 环境管理与执法监察 588
一、环境管理 588
二、环保执法监察 589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环境状况 590
一、环境监测 590
二、环境状况 590
第三节 环保综合治理 592
一、治理工业污染源 592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593
三、农村环保 593
第三章 人民生活 594
第一节 城乡居民生活简况 594
一、收入 594
二、支出与消费 594
三、居住 597
四、文化生活 597
第二节 习俗礼仪 597
一、生活习俗 597
二、礼仪 598
三、节庆 600
四、回族习俗 600
第三节 方言俗语 601
一、方言 601
二、俗语 602
第四节 宗教 602
一、佛教 602
二、道教 603
三、伊斯兰教 603
四、天主教 603
五、基督教 604
第五节 老龄事业 604
一、老年人比例、结构 604
二、尊老敬老活动 604
三、老龄工作 606
四、老年教育 606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607
第一节 创建活动 607
一、创建文明单位 607
二、创建文明行业 608
三、创建文明片区、社区 608
四、“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 609
五、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09
第二节 文明新风 609
一、讲文明、树新风 609
二、见义勇为先进典型 610
第三节 爱国卫生 610
一、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610
二、创建卫生单位、片区、场镇 611
三、健康教育 611
四、除四害工作 612
第十篇 人物 613
第一章 人物传记 613
贾春源 613
龚瑞徵 614
邵允文 614
狄宫午 615
段天池 616
罗永祥 617
周一堂 618
韦焕章 619
吕逢权 620
蒲先云 621
张西挺 622
吕甫章 624
张汉夫 625
曹天成 626
丁文举 627
叶世强 628
万宗富 628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30
附录 64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宜宾市(翠屏区)重大历史事件补记 640
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640
城乡“一化三改造” 644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650
“大跃进” 653
“文化大革命”概况 66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66
二、诗词、楹联选辑 671
(一)宜宾八景 671
(二)石刻 673
三、历代入志主要人物简表 676
修志始末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