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国家建设、革命与政党:理论预设 1
二、选题意义 7
三、研究综述 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9
第一章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困境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萌发 23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困境:终极精神与社会主导力量的孱弱 23
一、国家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主题与前提 23
二、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困境之一:终极精神的缺失 26
三、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困境之二:社会主导力量的孱弱 29
第二节 信仰与组织:近代政党的政治应对 31
一、信仰与组织: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要求 31
二、近代政党的政治应对:信仰重塑和组织重建 38
第三节 信仰重塑和组织重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萌发 42
一、现代化的开启与政党产生的推动力 43
二、西学东渐与西方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46
三、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萌发 50
第二章 政党与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孙中山政党观念与建党思想 55
第一节 政党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55
一、政党与政党类型 55
二、政党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58
第二节 政党与革命党:孙中山政党观念 61
一、“政党”与“革命党”区分的缘起 61
二、“政党”与“革命党”:孙中山的政党观念 63
三、孙中山的政党观念评述 67
第三节 孙中山建党思想 69
一、组织性政党:孙中山对近代中国的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政治应对 69
二、孙中山建党思想的流变 72
第三章 政党与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89
第一节 三民主义:作为革命和国家建设特征的意识形态 89
一、作为革命和国家建设特征的政党意识形态 89
二、三民主义:孙中山指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 94
第二节 意识形态之一:民族主义 98
一、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98
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曲折发展 101
三、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 105
第三节 意识形态之二:民权主义 108
一、自由平等观 109
二、五权宪法 112
三、直接民权 115
第四节 意识形态之三:民生主义 118
一、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118
二、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127
第四章 政党与国家建设的社会基础:孙中山政党社会整合思想 133
第一节 孙中山政党社会整合与近代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 133
一、政党的社会整合与近代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 133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群体与孙中山的政党社会整合 137
第二节 会党:孙中山政党社会整合的借助力量 139
一、会党的群体意识、结构特征及其与早期革命党的结合 140
二、孙中山对会党反满思想的借用 141
三、会党的加盟及其体制对早期孙中山所建政党的影响 143
第三节 华侨:孙中山政党社会整合的海外社会基础 145
一、近代华侨群体的形成及其特征 145
二、孙中山对华侨群体的组织和动员 148
三、华侨群体对孙中山政党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150
第四节 农民:孙中山政党社会整合的基本力量 157
一、农民与近代中国革命:一种基于理论和现实的分析 157
二、孙中山早期革命对农民的疏离与民初农民的反党意识 160
三、孙中山晚年对农民的动员和组织 165
第五章 政党与国家建设的基本途径: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 169
第一节 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 169
一、以党治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70
二、以党治国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175
第二节 以党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 182
一、以党建国 182
二、党在国上 185
三、主义治国 188
四、党统军队 190
五、领袖至上 192
六、政党政治 194
第三节 建国程序论:以党治国的实施方案 196
一、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孙中山早期的建国程序论 196
二、军政、训政与宪政:孙中山辛亥革命后的建国程序论 201
第六章 政党与国家建设的目标: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 207
第一节 总统制、内阁制与五院制政体:孙中山政党政治的制度架构 208
一、孙中山的总统制政体观 208
二、孙中山的内阁制政体观 215
三、孙中山的五院制政体观 222
第二节 两党制与一党制:孙中山政党政治的基本模式 227
一、两党制:民初孙中山政党政治的基本模式 227
二、一党制:晚年孙中山政党政治的基本模式 239
结语 先行者有益的探索 242
一、孙中山政党思想的主要特点 242
二、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