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白杨礼赞 1
一、时代的脉搏,作者的心声 1
二、运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3
三、结构严谨,线索分明 4
四、段落划分 7
五、重点段分析 9
六、对“那也是直挺秀颀的”一句的理解 11
七、对“纵横决荡”的解释 12
八、文体提法 12
九、修改比较 13
十、板书设计 15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6
第二课 松树的风格 22
一、陶铸和《松树的风格》 22
二、文章的立意与构思 23
三、不同的段落划分 25
四、寓概念于形象之中 26
五、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联想内容的丰富 28
六、共产主义的内容和民族的气派 30
七、一个长句的剖析 31
八、语言指瑕 32
九、板书设计 34
十、参考篇目索引 35
第三课 母亲的回忆 39
一、作者简介 39
二、关于题目的解释 41
三、对中心思想的不同归纳 42
四、几种不同的分段 42
五、文章的线索 43
六、写作特点 45
七、“客籍人”的解释 47
八、朱母钟太夫人传略 48
九、板书设计 50
十、参考篇目索引 50
第四课 藤野先生 53
一、写作本文的思想动机 53
二、主题辨析 55
三、贯穿全文的线索 58
四、两种分段法 60
五、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60
六、写作特点 62
七、副词的选用 63
八、释几个日语借词 64
九、本文的若干史实 66
十、鲁迅与“日暮里” 67
十一、词语辨析 68
十二、作者手稿研读 68
十三、板书设计 70
十四、参考篇目索引 70
第五课 论鲁迅 79
一、时代背景和中心 79
二、分段的不同意见 80
三、写作特点 81
四、作者对鲁迅精神的其他论述 83
五、板书设计 84
六、参考篇目索引 84
第六课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87
一、周恩来同志和本文有关情况 87
二、文章的标题和中心思想 89
三、段落划分 90
四、对全篇结构的看法 91
五、 段意分析 92
六、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94
七、运用语言的特点 95
八、释概念的说理方法 95
九、周恩来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 96
十、板书设计 105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06
第七课 说谦虚 108
一、本文发表的时代背景 108
二、段落与层次划分 109
三、旧题新义,高屋建瓴 112
四、正反对照,首尾照应 114
五、言浅意深,准确精炼,委婉深沉 116
六、关于文体的不同提法 118
七、补充注释 118
八、板书设计 119
九、参考篇目索引 120
第八课 祖冲之 122
一、祖冲之简介 122
二、对文体的不同意见 123
三、几种不同的分段 124
四、选材集中,突出中心 126
五、有叙有议的写法 127
六、内容典型真实,引言恰当生动 127
七、词语辨析 128
八、几则资料 129
九、板书设计 130
十、参考篇目索引 131
第九课 哥白尼 133
一、哥白尼和他所处的时代 133
二、关于本文的体裁 135
三、段落划分 135
四、记叙与评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137
五、剪裁得当,中心突出 137
六、引用人物语言,生动真实 138
七、多用复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 138
八、引文中的一处错误 139
九、对哥白尼学说的再评价 140
十、板书设计 141
十一、参考篇目索引 141
第一○课 革命烈士诗三首 143
口占一绝 143
一、作者和写作这首诗的时代 143
二、诗意理解 145
三、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 146
四、多样的表现手法 147
五、板书设计 148
狱中诗 148
一、作者和写作这首诗的时代 148
二、诗意理解 149
三、血性文章血写成 151
四、表现手法 151
五、板书设计 152
南京书所见 152
一、作者和写作这首诗的时代 152
二、诗意理解 153
三、头颅轻掷是吾徒 154
四、表现手法 155
五、板书设计 156
六、参考篇目索引 156
第一一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57
一、作者简介 157
二、时代背景 158
三、段落划分和内容分析 159
四、艺术特点 161
五、对本诗的高度评价 163
六、精益求精的“推敲” 164
七、板书设计 164
八、参考篇目索引 165
第一二课 反对自由主义 167
一、本文的写作时代 167
二、文章中心 168
三、段落层次分析 169
四、写作特点 175
五、板书设计 178
六、 参考篇目索引 178
第一三课 事事关心 180
一、作者和写作本文年代 180
二、几种段落划分 182
三、 内容分析 184
四、一联贯通全篇,以小见大的写法 186
五、语言特点 187
六、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 187
七、 “对联”作者异说 188
八、板书设计 189
九、参考篇目索引 189
第一四课 关于写文章 191
一、本文写作情况简介 191
二、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192
三、段落层次的分析 192
四、结构紧密,一气贯通 196
五、几组词语 198
六、与原文比较 199
七、板书设计 200
八、参考篇目索引 201
第一五课 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203
一、作者和信 203
二、两种分段和较致的主题 204
三、 三点希望的含义 205
四、写作特点 207
五、板书设计 210
六、参考篇目索引 211
第一六课 孔乙己 213
一、写作时间和标题 213
二、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 214
三、不同的段落划分 215
四、典型人物——孔乙己 217
五、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220
六、插叙、过渡和结尾 221
七、对几句话的理解 222
八、咸亨酒店 225
九、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226
十、作家谈《孔乙己》 226
十一、板书设计 232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233
第一七课 坚强的战士 239
一、作者和她的《青春之歌》 239
二、题目和有关内容 240
三、段落的不同划分与要点 241
四、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244
五、人物分析 245
六、通过多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47
七、开头和结尾 248
八、“囚歌”内容的分析 249
九、课文与原作比较 250
十、板书设计 255
十一、 参考篇目索引 255
第一八课 我的叔叔于勒 258
一、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58
二、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 259
三、不同的分段 261
四、逼真的人物形象 262
五、写作特点 264
六、板书设计 267
七、参考篇目索引 267
第一九课范进中举 271
一、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271
二、小说的思想意义 273
三、两种不同的段落划分 274
四、主要人物的典型形象 276
五、写作特点 279
六、板书设计 281
七、参考篇目索引 282
第二○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85
一、作者和本文 285
二、题目的科学性和文艺性 286
三、说明的层次 287
四、别具一格的设问和分项说明的方法 288
五、适当的比较和举例 288
六、为文章增色的抒情和引用 289
七、“思考和练习”选答 289
八、作者谈本文写作 291
九、板书设计 294
十、参考篇目索引 295
第二一课 晋祠 297
一、晋祠的由来和概貌 297
二、简介作者和体文入选情况 299
三、文体和中心思想 299
四、对本文结构的分析 300
五、抓住特点 302
六、结构匀称 303
七、手法多样 304
八、对课文删改的意见 305
九、白璧微瑕 307
十、作者谈本文写作 307
十一、课文与原文比较 309
十二、板书设计 312
十三、参考篇目索引 313
第二二课 公输 316
一、墨子和他的主张 316
二、对本文思想意义的理解 317
三、段落的不同分法 318
四、巧妙的论辩 319
五、叙事详略得当 321
六、对话简结犀利 321
七、精妙的比喻 322
八、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323
九、板书设计 328
十、参考篇目索引 328
第二三课《孟子》二章 33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33
一、孟子和《孟子》 333
二、文章的思想意义 335
三、段落划分异议 336
四、严密而深刻的论证 337
五、多样的论证方法 339
六、“三里”、“七里”解 340
七、板书设计 34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1
一、题意索解 341
二、段落划分三说 341
三、内容析要 342
四、论证特点 344
五、大量的排比句和其它修辞手法的运用 344
六、几个词语的解释 345
七、板书设计 347
八、参考篇目索引 348
第二四课 触龙说赵太后 351
一、触龙和触詟 351
二、《战国策》介绍 352
三、本文背景 353
四、段落划分三种 354
五、动情晓理,步步深入 354
六、结构紧凑,情节曲折 356
七、语言准确,对话简明传神 356
八、鲜明的对比 357
九、词语异释 358
十、文章可供借鉴和不足之处 359
十一、板书设计 361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361
第二五课 捕蛇者说 365
一、写作背景 365
二、体裁引起的争议 366
三、写作特点 367
四、对一些词语的异议 370
五、板书设计 373
六、参考篇目索引 373
第二六课 岳阳楼记 380
一、作者介绍 380
二、写作时间和岳阳楼今昔 381
三、本文文体异议 382
四、分段的不同意见 384
五、立意高远 385
六、写作特点 386
七、词句辨析 390
八、“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质疑 396
九、板书设计 397
十、参考篇目索引 397
第二七课 醉翁亭记 403
一、写作背景 403
二、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404
三、对文体的不同看法 406
四、层次的划分 407
五、写作特点 408
六、关于“伛偻提携” 411
七、板书设计 413
八、参考篇目索引 414
第二八课 芋老人传 418
一、作者简介 418
二、时代背景和文章主旨 419
三、不同的段落划分 419
四、立意高远,警策动人 422
五、以记铺垫,以议明理 424
六、“赞曰”一段,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425
七、繁简适度,详略得当 426
八、故事生动,言简意赅 426
九、对照和类比的运用 427
十、对“他日不忘老人芋”的理解 427
十一、难句解释 428
十二、板书设计 429
十三、参考篇目索引 429
第二九课 少年中国说 432
一、作者简介 432
二、写作的时代 433
三、强烈的爱国思想及其局限 434
四、段落的不同划分 436
五、比较论证和比喻论证 437
六、非凡的开头,昂扬的结尾 438
七、重迭使用排比、比喻,层层推进 439
八、“新文体”特色的体现 439
九、“恶”、“吸”的音读 440
十、“思考和练习”选答 441
十一、板书设计 442
十二、参考篇目索引 443
第三○课 诗词六首 44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45
一、作者的生平、籍贯和创作 445
二、段落的不同划分 446
三、工于炼字,巧于用词 448
四、立意超卓,充满奇情异采 449
五、板书设计 450
六、参考篇目索引 451
黄鹤楼 454
一、黄鹤楼的得名和历史变迁 454
二、崔颢及其《黄鹤楼》诗 456
三、本诗传颂不绝的原因 456
四、诗的结构 457
五、写作特色 458
六、几个词的异说( 461
七、板书设计 462
八、参考篇目索引 462
送友人 464
一、何时何处送何人 464
二、诗意寻绎 464
三、多样的表现手法 466
四、板书设计 468
五、参考篇目索引 468
过零丁洋 470
一、文天祥生平及其作品 470
二写作背景 471
三、留取丹心照汗青 472
四、写作特点 474
五、对“颈联”的不同理解 475
六、关于文天祥讨论资料四则 476
七、板书设计 479
八、参考篇目索引 479
浣溪沙 481
一、题解 481
二、对这首词的理解 483
三、写作特点 485
四、几个词句的异议 486
五、板书设计 489
六、参考篇目索引 489
清平乐 村居 491
一、写作年代异说 491
二、词牌和题目 492
三、词的中心 492
四、谁在“醉里 493
五、对“相媚好”的不同理解 494
六、这里的“无赖”是贬义还是褒义 495
七、写作特点 495
八、板书设计 499
九、参考篇目索引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