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宪法结构的一般理论 4
二、宪法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8
第一章 宪法关系结构 15
第一节 宪法概念 15
一、宪法概念的特征 15
二、宪法概念的功能 17
三、宪法概念的种类 20
四、宪法概念的规范性 23
第二节 宪法关系的主体 28
一、主体概念的形成 31
二、主体概念的转化 34
三、主体概念与内容概念的关系 40
四、公民及各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定性 42
第三节 宪法关系的客体 48
一、宪法权力行为 49
二、宪法权利行为 51
第四节 宪法关系的内容 53
一、宪法权力 53
二、宪法权利 64
三、宪法权力与宪法权利的关系 76
第五节 宪法关系的生成条件及其体系 81
一、宪法关系的生成条件 81
二、宪法关系的图式体系 92
第二章 宪法体系结构 95
第一节 宪法体系结构的一般理论 95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体系结构 99
一、宪法典 99
二、宪法性法律 100
三、宪法惯例 103
四、宪法解释 105
第三章 宪法形式结构 109
第一节 宪法形式结构的类型 109
一、编章式结构 110
二、章节式结构 112
三、条款式结构 112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形式结构 114
第四章 宪法内容结构 118
第一节 序言及其效力 123
一、序言的类型 123
二、序言的效力 126
第二节 总纲及宪法的原则体系 129
一、总纲的内容及其类型 129
二、我国宪法的原则体系 131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体系 173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宪法中的地位 173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 184
第四节 国家机构及其权力体系 248
一、国家机构在宪法中的地位 248
二、宪法中的国家机构权力体系 252
三、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国家权力体系之借鉴 317
第五节 我国宪法内容结构的调整与完善 319
一、序言与总纲部分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320
二、总纲与国家机构部分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321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内容的调整与完善 322
结语 326
参考文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