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路的力作&李步云 1
序二 社会主义宪政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韩大元 1
第一章 导言 1
一、何谓宪政 1
(一)宪政:一种阐释比较的考察 1
(二)宪政:一种历史文化的考察 4
(三)“三位一体”的宪政概念界说 7
二、何谓中国社会主义宪政之特色 10
三、为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 16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发轫与尝试 22
一、毛泽东及其中国共产党人的法律观与宪政观 22
(一)法律观 22
(二)人民共和的国体观 24
(三)民主集中制的政体观 34
(四)政党合作式的监督观 41
(五)人民权利观 45
(六)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观 50
二、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对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影响 53
(一)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原因之理论分析 54
(二)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对新中国宪政之影响 60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其实施与评价 6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68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73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宪政体制的确立 74
(四)政府体制的确立与宪政发展 81
(五)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施 85
(六)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与对学术自由的侵害 87
(七)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宪政之评价 9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确立与探索 105
一、1954年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框架的基本确立 105
(一)为何要制定1954年宪法 105
(二)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 108
(三)1954年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基本框架的确立 112
(四)1954年宪法的立宪目的分析 119
(五)1954年宪法的局限性 127
二、公民学术自由与宪法保障 129
(一)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政治批判 129
(二)“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及其宪法思考 132
三、1957年反右扩大化及其教训 135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右扩大化前党的基本政策 135
(二)党内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139
(三)反右扩大化事件及其宪法分析 142
(四)反右扩大化对中国民主法治的影响 145
四、“文化大革命”与1954年宪法的命运 149
(一)对《海瑞罢官》批判的政治化:“文革”的序幕 149
(二)宪法秩序外的“政治革命” 155
(三)砸烂“公、检、法”与法律虚无主义 158
(四)接班人的选择与人治之治 160
(五)公民宪法权利的践踏与蹂躏 163
(六)对“文化大革命”的宪政思考 164
五、1954年宪法的实施及其评价 190
(一)1954年宪法的实施 190
(二)1954年宪法实施评价 193
六、1975年宪法:新中国宪政发展史上的大倒退 195
(一)1954年宪法的修改与1975年宪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195
(二)1954年宪法的修改过程 196
(三)关于是否设置“国家主席”机构的争论 199
(四)1975年宪法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01
(五)1975年宪法确立的基本内容 202
(六)关于1975年宪法的评价 207
七、1978年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意识的复苏 208
(一)1975年宪法修改的原因与1978年宪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208
(二)1975年宪法的修改过程 209
(三)1978年宪法的指导思想:承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210
(四)1978年宪法确立的基本内容 211
(五)1978年宪法的两次修改 213
(六)关于1978年宪法的评价 21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重构与发展 234
一、邓小平的宪政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基石 234
(一)制度化、法律化民主观与“十六字”法制观 234
(二)建立法治社会的法治观 239
(三)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观 243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 245
(五)树立法律极大权威的至上观 246
二、1982年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框架之重构 248
(一)1982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48
(二)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 263
(三)1982年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框架的重构 272
(四)1982年宪法的立宪目的与思考 282
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根 290
(一)市场经济体制在宪法中的确立 29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的基础 293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本 298
(一)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宪法中的确认 298
(二)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内在要素 300
五、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源 303
(一)何谓人权 303
(二)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确认 308
(三)人权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价值 317
六、建构法治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之途 327
(一)建构法治政府的提出与实施 327
(二)法治政府就是有限政府与宪治政府 338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未来与展望 353
一、宪法在中国实施何以艰难 353
(一)“宪法不是法”的认知观念尚未打破 355
(二)法官发现法律之方法机械与教条化 356
(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批复客观上阻碍了宪法的可诉性 358
(四)社会成员普遍缺乏宪法思维 361
(五)缺乏宪法实施的制度机制 362
二、执政党的宪政修养日臻提高与成熟 363
(一)20世纪80年代:执政党提出了法治宪政理念认知,并逐步开始制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 364
(二)20世纪90年代:执政党深化了法治宪政的理念,并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366
(三)21世纪头十年:执政党的宪政修养日臻成熟,具有了较强的宪政意识,并尝试宪政制度建构的历史实践 373
(四)21世纪头十年之后:执政党的宪政修养逐步成熟,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将必然从党内制度迈向宪法法律制度,彻底完成从人治到法治、从宪法到宪政的转变 38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体系更加完备 389
四、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亟待确立 392
(一)我国现行违宪审查机制之评价 392
(二)在我国应当建立怎样的宪法实施机制 404
五、宪法应当适时修改与完善 405
(一)宪法的基本评价 405
(二)宪法应当适时修改与完善 407
六、解释宪法程序必将确立 417
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