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 3
第一章 西格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轫 3
导论 3
弗洛伊德的生平 4
弗洛伊德的理论 7
回顾 7
心智结构 11
本能 14
心灵的地形学区分 17
梦与症状 19
性的发展 21
作为治疗的精神分析 28
第二章 梅兰尼·克来茵:主体关系 33
生平 33
理论 39
回顾 39
自我的发展 42
偏执一分裂的心智位置 45
忧郁心智位置 52
克来茵学派和儿童所进行的精神分析工作 57
评论 62
第三章 隆纳·费尔邦:自我的动态结构 71
生平 71
理论 76
回顾 76
分裂心智位置 79
分裂状态 87
情绪发展 90
婴儿依赖 91
过渡阶段和过渡技术 92
伊底帕斯情结 96
治疗 98
评论 100
第四章 唐纳·温尼可:浮现中的自我 107
生平 108
理论 116
回顾 116
匮乏(privation)与精神病 119
过渡现象 126
剥夺和非行(delinquency) 129
评论 135
第五章 麦可·巴林:和谐而相互穿透的混合 145
生平 145
理论 150
和谐而相互穿透的混合 151
客体关系的发展 153
ocnophils及philobats 155
三体(three-body)、二体(two-body)及一体(one-body)模式 158
基本裂隙(the basic fault) 161
恶性和良性的退行 164
碰触 167
种种治疗的文化 169
评论 173
第六章 哈瑞·甘翠普:分裂心智的经验 179
生平 180
理论 187
从弗洛伊德到客体关系 187
分裂和忧郁的心智位置 191
退行的ego 192
治疗 196
评论 198
第七章 强·鲍比:依附理论 207
生平 207
理论 212
回顾 212
依附理论 215
发展阶段 216
陌生情境 220
对分离的反应 223
哀悼 226
情绪剥夺 230
治疗 231
评论 234
第二篇 应用 243
第八章 客体关系理论的实务应用 243
一个以关系为取向的架构 243
口腔期 245
肛门期 251
伊底帕斯期 255
案例 258
客体关系与其他取径 267
第九章 如何运用差异与多样性来进行治疗 277
边缘与精神病状态 280
天性与教养 285
涉及社会权力的种种差异性 288
第十章 客体关系的种种前提 293
个体与团体 293
人们寻求的是什么? 301
驱力与关系 301
关系与意义 305
善与恶 309
参考文献 315
索引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