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元代 7
明代 7
清代 8
中华民国时期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6
第一篇 自然地理 5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53
第一节 地质 53
地层 53
构造 55
第二节 矿产 56
汞矿 56
金矿 58
多金属矿 58
铅锌矿 59
锑矿 60
稀有分散元素矿 60
煤矿 60
铁矿 61
磷矿 62
含钾页岩 62
重晶石矿 63
石灰岩矿 63
白云岩矿 63
硅砂矿 63
粘土 64
陶土 64
第三节 地貌 64
地貌特征 64
地貌类型 64
地貌分区 66
山脉 66
山峰 67
第二章 气候 70
第一节 气候概况 70
气候要素 70
四季变化 77
农业气候分区 77
第二节 物候 80
植物候 80
动物候 81
物候谚语 81
农事气候谚语 8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82
干旱 82
水灾 82
春低温 83
绵雨 83
凌冻 84
冰雹 84
风害 84
雷击灾害 85
第三章 水文 85
第一节 水系 85
清水江水系 85
都柳江水系 86
第二节 地下水 87
阴河 87
井泉 88
第三节 水资源 88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90
第一节 土壤 90
土壤类型 90
土壤分布 96
土壤性状 96
土壤分区 97
第二节 水土保持 98
第三节 植被 99
第五章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100
第一节 野生植物 100
种类 100
珍稀植物 101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01
种类 101
珍稀动物 102
第三节 微生物 102
危害人体类 102
危害畜禽类 102
危害农作物、林、果类 102
有益微生物类 103
第二篇 建置 10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04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10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11
第二章 现行政区 116
第一节 龙泉镇 117
第二节 龙泉区 118
金钟乡 118
扬武乡 119
龙塘乡 120
长青乡 121
合心水族乡 121
第三节 排调区 122
排调镇 122
孔庆乡 123
羊巫乡 123
加配乡 124
方胜乡 124
雅灰乡 125
排路乡 126
复兴乡 126
党早乡 127
第四节 兴仁区 127
兴仁镇 128
南皋乡 128
大兴乡 129
新华乡 130
岩英乡 130
烧茶乡 131
附一:区(镇)乡(镇)村(街)基本情况表 132
附二:建镇并乡撤区后的行政区划 139
第三篇 人口 141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构成 14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41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144
分布 144
密度 148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51
社会变动 151
自然变动 152
第四节 人口自然构成 155
性别 155
年龄 158
第五节 人口社会构成 160
婚姻 160
民族 160
行职业 163
文化程度 165
农业 非农业 168
附: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工农业总产值 169
第二章 人口控制 172
第一节 人口控制政策 172
第二节 措施及效果 175
第四篇 民族 179
第一章 苗族 179
第一节 族称 迁徙 人口及分布 179
族称 179
迁徙 179
人口及分布 180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181
语言 181
文字 186
第三节 家庭 社会组织 188
家庭 188
社会组织 188
第四节 习俗 190
生产习俗 190
生活习俗 191
婚姻习俗 194
丧葬习俗 196
节日 197
礼仪 199
信仰 200
禁忌 201
第五节 民间文艺 201
民间文学 201
音乐 舞蹈 204
工艺美术 206
附:苗历 206
第二章 汉族 207
第一节 迁徙 分布 207
迁徙 207
分布 208
第二节 家庭 家族 209
家庭 209
家族 209
第三节 习俗 210
居住 饮食 服饰 210
婚姻 211
丧葬 212
节日 213
礼仪 213
信仰 禁忌 214
第四节 方言 214
语音 214
词汇 216
语法 217
第三章 水族 218
第一节 迁徙 分布 218
迁徙 218
分布 218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220
语言 220
文字 221
第三节 家庭 社会组织 223
家庭 223
社会组织 223
第四节 习俗 224
居住 224
饮食 224
服饰 225
婚姻 226
丧葬 227
节日 229
礼仪 230
信仰 禁忌 230
第五节 民间文艺 231
民间文学 231
音乐 舞蹈 232
工艺美术 232
第四章 侗族 彝族 布依族其他少数民族 233
第一节 侗族 233
第二节 彝族 234
第三节 布依族 234
第四节 其他少数民族 235
第五章 民族工作 235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235
第二节 民族干部培养 236
第三节 经济扶持 237
第四节 民族识别 239
第五节 苗文推行 240
第六节 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240
第五篇 党派群团 243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群团 24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丹寨县地方组织 243
县党部 243
基层组织 244
主要活动 244
第二节 其它党派团体 246
进步党八寨县分部 246
少年贵州会八寨支部 246
三青团丹寨分团部 246
妇女会 247
农会 247
工会 247
商会 248
教育会 248
长老会 24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48
第一节 中共丹寨县委 248
组织沿革 248
直属工作机构 254
附:1991~1996年县委直属工作机构及群众团体 255
机关、农场党委、党组 256
附:1991~1996年机关、农场党委 256
派出机构党委 257
附:撤销的区、片党委会 258
乡(镇)党委 258
附一:撤并的乡、镇(公社)党组织 262
附二:1991~1996年区、镇、乡党组织 262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及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263
党的代表会议 263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264
第三节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266
组织机构 266
纪检工作 267
第四节 党务工作 268
组织工作 268
宣传工作 270
统战工作 273
党史征集工作 274
第五节 县委的重大活动 275
五大任务 275
土地改革 275
抗美援朝 276
镇压反革命 276
“三反” 276
“五反” 277
粮食统购统销 277
社会主义改造 278
肃反运动 279
整党整风 279
反右派斗争 280
“大跃进” 280
人民公社化 28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81
农业学大寨 282
“文化大革命” 283
政治体制改革 284
经济体制改革 285
教科体制改革 28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87
第一节 工会 287
组织沿革 287
历次会员代表大会 288
主要活动 289
第二节 共青团 293
组织沿革 293
历次团代会 293
主要活动 296
第三节 妇女会 298
组织沿革 298
历次妇代会 298
主要活动 300
第四节 农民协会 302
组织沿革 302
历次代表大会 302
主要活动 303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及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 304
工商联合会 304
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 304
历次个体工商业劳动者代表大会 305
主要活动 305
第六篇 政权 政协 307
第一章 元、明、清及民国政权 307
第一节 元、明、清政权 307
土司 307
八寨厅 308
第二节 民国政权 311
县公署 311
县政府 311
第三节 县参议会 316
组织机构 316
议政活动 316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318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318
县级代表选举 318
乡(镇)级代表选举 319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20
县人民代表大会 320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2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工作机构 325
常务委员会 325
工作机构 328
第四节 主要工作 329
干部任免 329
执法监督 329
议案处理 331
调查视察 333
代表联系 333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33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34
第二节 工作机构 339
附一:撤销的科、局、办公室 345
附二:1991~1996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345
第三节 派出机构及乡(镇)人民政府 348
派出机构 348
镇人民政府 349
乡人民政府 350
附一:撤销的乡(镇)、公社行政机构 354
附二:1991~1996年派出机构及乡(镇)人民政府 355
第四节 政务 355
施政方式 355
施政纪略 356
第五节 信访工作 364
来信来访 364
信访处理 365
第六节 档案管理 366
馆藏档案 366
档案整理 367
档案利用 368
第七节 老龄工作 369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370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0
各界代表会议 370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1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373
第三节 工作机构 376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77
参政议政 377
调查视察 378
提案处理 379
智力支边 379
文史研究 380
第七篇 军事 381
第一章 武装组织 381
第一节 地方武装 381
清代 381
民国时期 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83
第二节 驻军 386
清代 386
民国时期 3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88
第二章 军事设施及武器装备 388
第一节 军事设施 388
古城垣 388
营哨 389
农民起义防守墙 389
碉堡 390
第二节 武器装备 390
清代 390
民国时期 3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91
第三章 兵役 391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 391
募兵制 391
征兵制 39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92
志愿兵役 392
义务兵役 392
预备役 393
第四章 民兵 394
第一节 民兵建制 394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96
第三节 政治工作 397
形势教育 397
英雄业绩教育 398
文化政治教育 399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99
剿匪斗争 399
维护社会治安 400
除兽害 400
生产建设 400
第五章 战事纪略 401
第一节 元、明时期 401
第二节 清朝时期 402
雍乾年间 402
成同年间 404
光绪年间 405
第三节 民国时期 405
田现龙与何名超排调之战 405
杨文权护城之战 405
王家烈与吴剑平大登高之战 406
日军犯境 40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407
望乡台遭遇战 408
南皋战斗 408
兴仁保卫战 409
大寨攻击战 409
长青保卫战 409
扬武阻击战 410
雷公山合围丹寨进攻战 410
第六章 防空及战备支前 411
第一节 防空 411
民国时期的防空哨 411
人民防空 411
第二节 战备 支前 412
战备 412
支前 412
附:抗日战争时期县境的抗日宣传与支前活动 413
第八篇 公安司法 415
第一章 民国时期公安司法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公安警察机构 415
司法机构 415
监所 416
第二节 户籍管理 416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16
禁烟 禁赌 416
社会治安 417
消防 417
第四节 监所管理 417
第五节 审判 418
第二章 公安 418
第一节 户籍管理 418
常住人口管理 418
流动人口管理 419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19
治安保卫组织 419
禁毒 420
禁赌 420
列管行业管理 421
危险物品管理 421
公共场所管理 422
综合治理 42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23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424
打击反革命现行破坏活动 424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424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26
第六节 消防 426
第七节 改造地富反坏分子 427
第八节 劳改 劳教 428
劳改 428
劳教 429
第三章 检察 429
第一节 检察机构 42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30
审查批准逮捕 430
审查起诉 43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3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33
第五节 监所及劳改检察 433
监所检察 433
劳改检察 43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35
第四章 审判 436
第一节 法院机构 436
县人民法院 436
基层人民法庭 437
专门人民法庭 43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3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3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42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43
第六节 执行工作 443
第七节 案件复查 444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4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46
第二节 律师事务 447
第三节 公证工作 448
第四节 人民调解 448
第九篇 劳动人事民政 450
第一章 劳动 450
第一节 职工队伍 450
职工人数 450
职工构成 451
第二节 劳动管理 453
用工制度 453
劳动调配 454
就业安置 454
就业培训 456
劳动争议仲裁 457
第三节 职工工资 457
工资制度 457
工资改革 459
工资调整 460
第四节 保险福利 463
劳动保险 463
劳动保护 464
职工福利 466
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467
第二章 人事 469
第一节 编制 469
第二节 干部队伍 471
干部来源 471
干部分布 472
干部结构 47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77
干部任用 477
干部培训 478
考核奖惩 479
落实政策 480
第三章 民政 482
第一节 优抚 安置 482
优待抚恤 482
复员退伍安置 486
第二节 救济 488
自然灾害救济 488
火灾救济 491
困难户救济 492
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 493
特殊救济 493
扶贫扶优 494
第三节 社会福利 494
孤老残幼供养 494
残疾人事业 496
麻风病人救济治疗 496
收容遣送 497
第四节 婚姻登记 497
第十篇 国民经济管理 499
第一章 经济综述 49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499
第二节 经济结构 500
工农业比重 500
农业结构 502
工业结构 505
商业结构 506
第二章 生产关系 508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508
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关系 508
土地改革 511
农业合作化 512
人民公社 515
联产承包责任制 518
国营农林业生产关系 519
第二节 工业生产关系 520
国有工业 520
非国有工业 521
第三节 商业生产关系 522
第三章 土地管理 52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25
第二节 土地利用 526
第三节 土地清查 530
第四节 土地管理制度 532
第四章 计划管理 5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34
第二节 计划编制 535
第三节 计划执行 53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538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538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539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40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541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 541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 541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 542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543
第五章 统计管理 54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44
第二节 统计业务 544
第三节 农村抽样调查 545
抽样调查定点 545
产量调查 546
住户经济调查 547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54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48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49
市场设置 549
附:境内主要市场概况 550
管理制度措施 552
第三节 经济监督检查 554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 555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557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558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 559
商标管理 559
广告管理 560
第七章 物价管理 560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措施 560
第二节 价格调整 562
价格审定与检查 562
农副产品价格 563
工业品价格 567
非商品收费价格 569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570
第八章 计量管理 572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措施 572
第二节 度量衡 573
度具 573
量具 574
衡具 574
第三节 计量监督 575
第九章 物资管理 57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76
第二节 物资购进 576
第三节 物资供应 577
第十章 审计监督 578
第一节 审计体制 578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578
第三节 企业财务审计 579
第四节 基本建设审计 580
第五节 扶贫资金审计 581
附:“八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581
第十一篇 农业 587
第一章 种植业 587
第一节 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587
粮食作物 587
经济作物 596
其他作物 601
第二节 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 603
耕作制度 603
栽培技术 603
施肥 605
第三节 作物品种与改良 605
种子工作 605
水稻品种与改良 606
其他作物品种与改良 60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608
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608
病虫害防治 610
第五节 农场 果树良种场 611
国营金钟农场 611
大坪果树良种场 612
第二章 养殖业 613
第一节 畜禽饲养与品种改良 613
猪 613
牛 614
其他畜禽 615
第二节 饲草 饲料 618
饲草 618
饲料 619
第三节 畜禽病疫防治 619
病疫种类及危害 619
防治队伍与措施 620
第四节 渔业 623
渔业资源 623
稻田养鱼 624
塘库养鱼 625
第三章 林业 626
第一节 林业资源 626
林地 626
树种 627
第二节 造林育林 628
采种育苗 628
人工造林 629
育林 632
第三节 森林保护 634
护林防火 634
森林病虫害防治 635
推广节能灶 635
第四节 木材利用 636
采伐加工 636
木材收购 636
木材调销 637
第五节 林政 639
山林权属工作 639
林业“三定”与承包 640
采伐流通管理 640
制止乱砍滥伐查处林业案件 641
第六节 林场 苗圃 林业专业户 642
老冬寨国营林场 642
五里关国营苗圃 644
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户 644
第四章 水利 645
第一节 水利工程 645
蓄水工程 645
引水工程 647
提水工程 648
人畜饮水工程 650
附:主要水利工程简介 650
第二节 防汛 抗旱 652
防汛 652
抗旱 653
第三节 水利管理 654
管理组织机构 654
水利管理制度 654
第五章 农业机具 655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 655
第二节 新式农机具应用推广 656
第三节 农机管理 659
第六章 乡镇企业 659
第一节 发展综述 659
第二节 企业行业 663
工业企业 663
附:丹寨县锑品实业总公司 668
建筑业 669
交通运输业 669
商业饮食业 670
服务业 670
第三节 企业管理 671
经营管理 671
财务管理 672
技术管理 673
第七章 农业区划 674
第一节 区划工作 674
农业区(规)划组织机构 674
农业区(规)划业务 674
第二节 农业分区 676
Ⅰ区(东部低中山用林材、经济林、稻、黄牛、铅锌矿区) 676
Ⅱ区(中部低山丘陵粮、经、牧、渔、果林、矿产加工区) 677
Ⅲ区(西部低中山多种经营、稻、山羊、矿产、薪炭林区) 678
第十二篇 工业 交通 邮电 建设 680
第一章 工业 68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80
第二节 轻工业 684
粮食油脂饲料加工业 684
酿酒业 684
制糖业 685
纺织业 685
缝纫业 685
制革制鞋业 686
造纸业 686
印刷业 687
木竹家具制作 688
中小农具修造 688
小五金生产 688
日用陶器生产 688
其他修理业 689
第三节 重工业 689
汞铅锌锑采冶 689
炼铁铸铁 691
采煤炼焦 691
电力建设与供应 692
木材采运及加工 693
机械修造 693
建筑材料生产 694
化学工业 694
第四节 资产及效益 695
工业资产 695
经济效益 696
第五节 工业管理 699
管理机构 699
企业管理 700
第二章 交通 701
第一节 道路 701
大道 701
公路 701
第二节 桥梁 705
古道桥涵 705
公路桥 706
第三节 运输 707
运输机构 707
运输工具 708
运输业务 709
第四节 交通管理 711
公路管理 711
运输管理 712
交通监理 712
渡口管理 713
养路费征收 713
第三章 邮电 714
第一节 机构 714
第二节 邮政 715
邮递路线 715
邮政设施 716
邮政投递 716
邮政业务 718
第三节 电信 718
电话 718
电报传真 721
电信业务 722
第四章 建设环保 724
第一节 县城建设 724
城垣建设 724
街道建设 724
房屋建设 726
公共设施建设 729
园林建设 729
第二节 村镇建设 730
集镇建设 730
村寨建设 731
第三节 建筑施工与技术 732
建筑队伍 732
施工机械 732
建筑设计 734
建筑技艺 734
第四节 环境保护 735
环境监测 735
环境污染治理 738
第十三篇 贸易 379
第一章 贸易体制 37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739
第二节 国营商业 741
第三节 集体商业 742
合作社 742
供销合作社 742
公私合营商业 744
合作店组 745
第四节 粮油贸易体制 746
第二章 商业经营 746
第一节 民族特需商品经营 746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 748
第三节 食盐经营 750
第四节 石油产品经营 751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752
第六节 副食品经营 752
第七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753
第八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755
铁竹木制农具经营 755
耕牛调剂 756
化肥经营 757
农药、农药械、农用薄膜经营 757
农业机械供应 757
第三章 粮油经营 760
第一节 粮食购销 760
粮食征购 760
粮食销售 764
第二节 油脂购销 767
油料收购 767
油脂销售 769
第三节 粮油加工 770
粮食加工 770
油料加工 771
第四节 粮油储运 772
粮油仓储 772
粮油调运 773
第五节 饲料经营 775
第十四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777
第一章 财政 77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777
第二节 财政收入 778
本级财政收入 779
上级补助收入 780
预算外收入 78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783
经济建设费支出 784
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支出 786
抚恤救济费支出 788
行政管理费支出 789
其他支出 789
上解支出 790
预算外支出 791
第四节 财政管理 792
预算管理与决算 792
财务管理 793
财政监督 795
第二章 税务 796
第一节 农业税 796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农业各税 796
解放后的农业各税 797
第二节 工商各税 800
工商税制变革 800
工商各税征收 801
第三节 国营企业利润监交国家专项基金征集 807
国营企业利润监交 807
国家专项资金征集 808
第四节 征收管理 808
征收管理机构 808
征收管理制度 809
第三章 金融 810
第一节 金融机构 810
丹寨县合作金库 810
中央金库丹寨支金库 811
中国人民银行丹寨县支行 811
中国工商银行丹寨县支行 811
中国农业银行丹寨县支行 812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丹寨县支行 812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丹寨县支公司 812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现金管理 813
货币流通 813
现金管理 813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 815
单位存款 815
城镇储蓄 817
农村储蓄 819
第四节 贷款与拨款 821
信贷管理 821
工商信贷 822
农业信贷 824
基建拨款 825
第五节 结算 828
同城结算 828
异地结算 828
第六节 保险业务 829
承保业务 829
防灾理赔 830
第七节 信用合作社 831
组织 831
业务 832
第八节 民间金融活动 834
第十五篇 教育 科技 836
第一章 私塾书院 836
第一节 私塾 836
第二节 义学 厅学 书院 837
义学 837
厅学 837
书院 837
附:科举 837
第二章 学前及小学教育 838
第一节 学前教育 838
幼儿园 838
学前班 83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39
附:小学校简介 843
第三章 中等教育 846
第一节 普通教育 846
初级中学 846
高级中学 847
附:中学校简介 849
第二节 师范教育 851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852
蚕桑、纺织学校 852
林业中学 852
茶业中学 852
矿业初级中学 852
农业大学 853
卫生学校 853
农业中学 853
丹寨汞矿技工学校 854
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854
第四章 业余教育 85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85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856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及函授教育 85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丹寨工作站 857
电视教学 857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丹寨分校 858
中师函授 858
第五章 教师 858
第一节 教师队伍 858
第二节 教师培训 85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860
政治待遇 860
工资待遇 861
第六章 教育行政 863
第一节 行政管理 863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 863
区、乡(镇)级教育行政管理 863
对中小学的管理 864
第二节 思想教育 864
第三节 教育经费 865
第四节 教育设施 866
第五节 成绩考核及升学考试 867
第六节 教学方法 869
第七章 自然科学 870
第一节 科技组织 870
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870
县科学技术协会 870
基层学会协会 871
第二节 科技队伍及技术职务 872
科技队伍 872
技术职务 872
第三节 科学技术应用推广 873
科普及科技活动 873
农业科技 874
牧渔业科技 877
林业科技 878
水利科技 879
工建交科技 879
卫生科技 880
第四节 科学技术成果 881
农林牧水利 881
工业 883
医疗卫生 883
第八章 社会科学 884
第一节 社科团体 884
第二节 社科队伍及技术职务 885
社科队伍 885
社科专业技术职务 885
第三节 社科研究与成果 886
民族研究 886
经济及综合研究 887
史志研究 888
修志成果 889
文化研究 889
教育研究 890
附:至1990年底先后获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单 891
第十六篇 文化体育 894
第一章 文化事业 894
第一节 群众文化 894
民众教育馆 894
文化馆、站(室) 894
文艺演出 896
第二节 图书发行阅览 899
图书发行 899
图书阅览 902
第三节 电影 904
放映发行机构 904
放映发行业务 905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录像放映 907
广播 907
电视 909
录像放映 910
第五节 新闻报刊 910
报刊 910
新闻工作 911
第二章 文学艺术 912
第一节 民间文艺 912
民间文学 912
民间音乐 914
民间舞蹈 920
民间戏剧 920
民间工艺美术 922
第二节 创作文艺 923
文学 923
音乐 舞蹈 戏剧 926
美术 摄影 书法 927
第三章 文物 名胜 928
第一节 文物 928
文物调查与保护 928
遗址遗迹 929
摩崖碑刻 931
墓葬 933
第二节 名胜 935
山石洞泉 935
民族村寨 938
第四章 体育 941
第一节 体育设施 941
场地 941
器材 942
第二节 群众体育 942
学校体育 942
职工体育 944
民间体育 945
第三节 体育训练 947
第四节 体育竞赛 947
县内比赛 947
县际友谊邀请赛 948
参加地区级竞赛 948
参加省级竞赛 950
第十七篇 卫生医药 951
第一章 卫生事业机构 951
第一节 县属卫生事业机构 951
县卫生院 951
县人民医院 951
县民族中医院 952
县卫生防疫站 955
县妇幼保健站 955
县慢性病防治站 955
县药品检验所 956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956
第二节 区、乡(镇)卫生医疗机构 958
区卫生院 958
乡(镇)卫生院 959
第三节 厂场、学校卫生机构 960
丹寨金汞矿医院 960
老冬寨林场医务室 960
金钟农场医务室 960
丹寨民族中学医务室 960
第四节 村卫生室及个体开业医 961
村卫生室 961
个体开业医 961
第二章 卫生防疫保健 962
第一节 公共卫生 962
环境卫生 962
食品卫生 963
工业卫生 964
学校卫生 965
第二节 防疫 966
急性传染病防治 966
慢性传染病防治 970
地方病防治 975
计划免疫 975
第三节 妇幼保健 977
新法接生 977
妇女保健 977
儿童保健 978
第三章 医疗 978
第一节 中草医 978
附:民间草医验方选 979
第二节 西医 981
县级医疗 981
区级医疗 983
乡(镇)医疗 984
第四章 医药 984
第一节 医药机构 984
第二节 中草药资源 985
第三节 中药材采集加工 988
第四节 药品经营 989
第五节 药政 990
药品市场管理 990
药品质量管理 990
麻醉、毒性、限剧药品管理 991
药库药房管理 992
人物 993
人物传 993
革命烈士名录 1014
县境剿匪牺牲烈士 1014
抗美援朝牺牲烈士 1014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烈士 1016
在外执行任务及施工牺牲烈士 1016
丹寨县籍抗日阵亡官兵名录 1017
附录 1019
一、党政文告 1019
二、资料选刊 1031
三、修志文录 1043
四、丹寨县地方志编纂机构与成员变动情况 1048
五、至1990年丹寨县籍在外工作的行政副县(处)级和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名录 1050
编后记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