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财经研究之路(代序) 1
经济篇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论 3
1.01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3
1.0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构特征 14
1.0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有矛盾 22
1.04 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形式的二重性及其基础 26
1.05 商品经济形式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范畴的影响 35
1.0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运行机制 41
1.07 按劳分配的现实经济条件 53
1.08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自主与强制 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论 73
2.0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有矛盾与经济体制改革 73
2.02 探寻全民所有制产权实现形式 91
2.0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97
2.04 农业生产责任制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 107
2.05 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环境 121
2.06 企业工资体制改革 124
2.07 行政事业部门工资体制改革 133
2.08 社会保险体制改革 139
2.09 银行体制改革 155
2.10 利率体制改革 162
2.11 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有机结合 167
2.12 十年经济改革得失评析 173
第三章 经济管理论 183
3.01 管理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183
3.02 运用价值规律搞好企业管理 194
3.03 以管理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向效益转化 199
3.04 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04
3.05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215
3.06 我国消费基金膨胀的形成与治理 228
3.07 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239
3.08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与方法 247
第四章 河北经济发展的战略策略论 259
4.01 河北经济发展战略表述的建议 259
4.02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61
4.03 河北工业产业结构的财政分析与优化对策 267
4.04 如何落实科技兴冀战略 271
4.05 科技兴冀与人才政策 275
4.06 河北经济如何尽快上台阶 278
4.07 加快振兴河北必须抓好两大主要环节 281
4.08 深谋远虑、重效求实强河北 287
财政篇 295
第五章 财政理论 295
5.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财特点 295
5.02 现代财政理财之道 299
5.03 公共财政的理财原则 309
5.04 财政职能的市场经济化 316
5.05 公共财政及其经济职能 320
5.06 财政要积极适应和促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331
5.07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定位理财思路 336
5.08 国有企业财务与财政关系新论 341
第六章 财政改革论 349
6.01 振兴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349
6.02 深化财政改革 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355
6.03 市场经济呼唤财税转轨变型 359
6.04 转变理财观念 深化财政改革 362
6.05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367
6.06 十年财政改革得失反思 371
6.07 我国财政运行机制的扭曲与矫治 380
6.08 我国分税制方案的政策导向 391
6.09 现行分税制方案存在的问题 401
6.10 建立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409
6.11 积极探索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办法 421
6.12 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 427
6.13 支出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 432
6.14 主动探寻预算管理新模式 438
6.15 着力推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 443
第七章 财政管理论 449
7.01 走科技兴财之路 449
7.02 按照分税制的政策导向调整财源发展战略 455
7.03 按照公共财政职能搞好财源建设 462
7.04 财政要积极促进国企改革与发展 468
7.05 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471
7.06 优化河北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477
7.07 我国财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489
7.08 谋求河北财政状况好转的思路 494
7.09 加入WTO:中国财政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499
第八章 税收改革与管理论 507
8.0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与税收 507
8.0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税收职能 517
8.03 我国税制改革要实现六大转变 525
8.04 改以税收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535
8.05 新时期加强税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538
第九章 更新观念与财经研究方法 546
9.01 精神文明建设要更新和强化十大观念 546
9.02 关于财经研究与写作的几个有关问题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