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3
晚清中国 3
辛亥革命 48
中华民国建立 110
第一卷 北京政府 153
第一章 政治 153
北京政府统治确立 153
民国初年内阁更迭 169
民国初年的政党 177
宋教仁被刺 188
民国初年的国会 193
中华革命党 196
袁世凯称帝 203
新旧约法之争 218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222
冯国璋代理总统 228
护法运动与护法军政府 231
安福国会与徐世昌就任总统 243
五四运动 249
中国国民党成立 259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261
中国共产党成立 268
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 284
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 294
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 300
曹锟贿选 310
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312
北京政变 325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 330
孙中山北上 334
孙中山逝世 342
五卅运动 354
省港大罢工 360
广州国民政府 364
廖仲恺被刺 370
国民党“二大” 374
三一八惨案 380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84
奉直军阀联合组成北京政府 389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394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98
中华民国军政府 404
北洋军阀政府覆亡 414
第二章 外交 421
各国承认中华民国 421
日本占领山东 426
中日“二十一条”的签订 429
中俄蒙协约 431
巴黎和会 432
华盛顿会议 435
临城劫车案 437
中苏关系 439
关税特别会议 446
万县惨案 450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453
第三章 军事 461
北洋军阀形成 461
二次革命 466
护国战争 473
直皖战争 486
第一次直奉战争 488
第二次直奉战争 490
黄埔军校 494
第一次东征 507
第二次东征 511
郭松龄倒戈 515
国奉直南口大战 517
北伐战争 524
五原誓师与西安解危之役 538
第四章 经济 545
农林水利 545
工矿生产 555
商业 563
商标注册 569
财政金融 575
铁路建设与运输 590
公路建设与运输 604
航运与航空 610
邮政电信 622
海关 642
第五章 文化 663
新文化运动 663
文学与书画摄影 671
戏曲与民间艺术 692
电影艺术 704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711
留学教育 73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759
新闻出版 769
中外文化交流 794
科学技术 801
文博与考古 806
体育 814
医疗卫生 835
第六章 社会 843
社会团体 843
宗教 855
灾荒 867
慈善赈济 880
民风民俗 883
城乡风貌 902
名胜古迹 909
第二卷 南京国民政府确立 7
第一章 政治 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改组 7
国民政府地方机构设置 22
国民党中央党部暨地方党部 53
东北易帜 63
北平扩大会议 71
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 75
广州国民政府与西南政务委员会 82
九一八事变 91
中共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 98
国民党“四大” 106
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 122
国民政府迁都洛阳 133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37
废止内战大同盟 150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55
福建事变 163
十三世达赖圆寂与九世班禅在内地的活动 170
新疆政局 181
内蒙“自治”运动 190
华北“自治”运动 202
国民党“五大” 207
一二九运动 217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24
胡汉民病逝与两广事变 235
七君子事件 244
西安事变 251
第二章 军事 275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机构 275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287
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 293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307
国民党军队对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318
一二八淞沪抗战 329
长城抗战 348
热河抗战 365
东北抗日义勇军 371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80
庐山军官训练团 386
红军长征 395
日军增兵华北 408
红军东征抗日 414
绥远抗战 421
海军建设 429
空军建设 448
防空防毒演习与宣传 465
军事训练 476
国外军事考察 481
第三章 外交 491
外交部机构设置 491
驻外使领馆的设置 496
海外华侨与侨务 531
各国驻华使领馆 555
济南惨案 571
国联调查团来华 583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 593
中苏关系 630
中美关系 640
中德关系 646
中英关系 654
中国与其他各国的交往 667
收回外国租界权 676
在国联的外交活动 690
军政要员海外游历 699
第四章 经济 715
农业生产 715
水利建设 745
工矿生产 769
商业 791
商品检验 802
度量衡的统一 803
商标注册 806
国货运动 825
财政金融 829
铁路建设 845
钱塘江大桥工程 866
公路建设 868
航运 883
港口建设 889
民用航空 896
邮政电信 903
对外贸易与海关 920
华北走私 935
市政建设 943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948
第五章 文化 959
文学艺术 959
左翼文化运动 991
新闻出版 996
教育 1006
中央研究院与北平研究院 1050
学术研究活动 1056
文博与考古 1067
体育 1079
医疗卫生 1122
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1126
第六章 社会 1161
社会团体及其活动 1161
宗教 1165
灾荒 1191
赈济与慈善 1201
风土民俗 1209
烟赌娼 1270
奉安大典 1276
新生活运动 1298
童子军 1303
名人活动 1310
风景名胜 1324
第三卷 抗日战争 7
第一章 政治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
国民政府西迁与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立 17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 22
国民党抗战政策 30
日军对华东地区的轰炸 33
南京大屠杀 45
九世班禅圆寂与十世班禅坐床 70
各党派的抗日民主活动 75
抗日根椐地政权建设 79
国民参政会 89
保卫中国同盟 97
三民主义青年团 100
汪精卫叛国投敌 104
西康建省 107
国民精神总动员 113
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 115
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 129
国民党特务组织 137
中国对日德意宣战 140
延安整风运动 146
盛世才反共 149
日军在沦陷区的暴行 155
日军对大后方的轰炸 172
蒋介石就任国民政府主席 187
新疆三区革命 190
中共“七大” 193
华侨与祖国抗战 198
抗战中的台湾同胞 226
日本投降 230
第二章 外交 269
九国公约会议与陶德曼调停 269
中苏关系 271
中美关系 275
中英关系 303
美国援华空军 309
中美中英签署新约 318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 321
史迪威事件 327
中印关系 334
中缅关系 340
中法关系 342
朝鲜抗日志士在华活动 346
外国使节在中国 351
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 354
抗日外交九烈士 358
开罗会议 362
参与创立联合国 366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 374
日本反战同盟 382
欧美人民声援中国抗战 392
国际友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支援 396
第三章 经济 403
大后方的农业生产 403
水利建设 405
厂矿内迁 411
工矿与兵工生产 414
商标注册 425
财政金融 432
铁路建设与运输 441
公路建设与驿运 446
航运 453
邮政电信 457
海关 462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68
对外贸易 476
工合运动 479
第四章 军事 489
卢沟桥事变 489
平津抗战 499
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关 508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519
淞沪会战 526
冀察抗战 548
平型关大捷 558
太原会战 561
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游击战争 575
南京保卫战 592
新四军挺进敌后 602
徐州会战 607
豫东作战 634
武汉会战 641
广州失陷 656
海军抗战 661
空军抗战 676
南岳军事会议及南岳游干班 713
南昌会战 715
随枣战役 718
第一次长沙会战 723
桂南会战 728
1939至1940年的局部攻势作战 738
枣宜会战 752
豫南会战 757
东北抗日联军 760
百团大战 764
上高会战 767
中条山会战 769
第二次长沙会战 773
香港沦陷 776
第三次长沙会战 790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796
浙赣会战 802
中国驻印军 806
鄂西会战 811
人民群众的敌后游击战争 816
常德会战 830
打通中印公路作战 834
豫湘桂会战 850
青年军的组建 855
军事院校与军队整训 857
国际军事交流 866
抗日军政大学 874
八路军、新四军的练兵运动 877
湘西会战 882
正面战场的反攻 886
敌后战场的反攻 895
第五章 文化 905
国统区的文学艺术 905
抗日根据地的文学艺术 927
电影创作 934
国统区的新闻出版 953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 959
抗战时期的教育 964
科技学术研究 995
体育运动 1004
医疗卫生与疾病防治 1007
国际文化交流 1014
第六章 社会 1021
宗教 1021
灾荒 1046
难民 1051
抗战中的少数民族 1058
劳军 1070
“孤岛”生活 1084
民俗 1092
荣军 1110
附录一 汪伪政权 1117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117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1129
汪伪国民政府 1145
汪伪军队 1169
汪伪“清乡运动” 1181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1184
汪伪政权的外事活动 1187
沦陷区经济 1213
汉奸文化与奴化教育 1227
附录二 伪满政权 1231
“满洲国”的建立及伪满政权 1231
伪满军警 1249
伪满文化宣传 1259
伪满教育 1266
伪满经济 1269
第四卷 国民党政府覆亡 7
第一章 政治 7
重庆谈判 7
台湾重回中国版图 13
政治协商会议 19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25
国共和平谈判 30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39
中国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 44
国民政府审判汉奸 54
国民党政府镇压反内战运动 58
国民党特务组织及活动 62
新疆联合政府 67
“制宪”国民大会 74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102
国民政府改组 106
五二〇运动 111
“行宪”国民大会 121
“行宪”后的国民党政府 233
绥远、新疆和平解放 238
新政协会议 241
国民党政府的覆亡 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56
第二章 军事 263
国民党军抢占战略要地 263
解放军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278
整军复员 283
内战初期的国民党军 294
四平街保卫战 310
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314
国民党军进攻苏皖解放区 317
国民党军进攻山东解放区 322
国民党军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 329
国民党军进攻晋察冀、晋绥解放区 335
国民党军进攻东北解放区 339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345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351
解放军开始局部反攻 355
解放军突破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 365
陕北解放军转入反攻 373
国民党军对胶东发动“九月攻势” 376
解放军在晋察冀转入战略进攻 379
国民党军在东北实施机动防御 385
国民党军“清剿”大别山失败 392
国民党军分区防御新战略失败 396
国民党军被迫实施重点防御战略 423
辽沈战役 430
淮海战役 442
平津战役 451
太原战役 463
渡江战役 471
国民党兵败大陆 481
第三章 外交 503
东北问题与中苏关系 503
香港问题与中英关系 507
遣俘遣侨 511
美国援助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 521
马歇尔调处 527
“联总”与“行总” 534
巴黎和会 538
参与处理日本战后问题 541
参加联合国会议 544
国民党政府发展对外关系 547
魏德迈访华与美国援华法案 561
第四章 经济 569
国民政府接收日伪财产 569
农业生产 579
水利建设 608
资源委员会与工矿生产 619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 653
商业 657
商标注册 661
财政金融 674
铁路建设与运输 695
公路建设 705
国营招商局与航运 709
航空运输 731
邮政 734
电信 751
海关与对外贸易 759
台湾经济建设 768
解放区的经济建设 784
第五章 文化 791
文学艺术 791
国统区的新闻出版 808
国统区的教育 813
解放区的文化教育 839
中央研究院与科学研究 845
文博与考古 850
第七届全运会与体育运动 853
医疗与疾病防治 865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872
第六章 社会 883
社会团体 883
宗教 892
灾荒 901
善后救济 913
赈济事业 936
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会 943
遣返难民 952
毒赌娼 960
警政与司法 972
侨务 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