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2
第一章 理论缘起及发展 5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5
一、古典学派的理论 5
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 7
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9
第二节 二元社会结构理论 9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属性 9
二、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 10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 11
四、二元社会结构的转换 12
第二章 我国的城乡差距 15
第一节 收入水平差距 15
一、人均纯收入 15
二、财产性收入 16
第二节 消费水平差距 17
一、人均消费支出 17
二、恩格尔系数 18
第三节 家庭财富差距 19
一、家庭储蓄存款 19
二、耐用品拥有量 19
第四节 发展环境差距 20
一、信息获取条件 20
二、公共产品供给 21
第三章 我国的城乡分隔 22
第一节 户籍制度分隔 22
一、二元户籍制度的变革历程 22
二、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原因 24
三、二元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 24
四、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 25
第二节 保障制度分隔 27
一、覆盖面差异大 27
二、筹资方式不公 28
三、保障水平不同 28
四、管理体制各异 28
五、保障模式有别 29
第三节 就业制度分隔 30
一、管理不相同 30
二、机会不公平 31
三、待遇不平等 32
第四节 教育制度分隔 32
一、受教育程度失衡 33
二、教学资源差异大 33
三、教学内容城市化 39
四、教师待遇两重天 40
五、入学机会悬殊 41
六、发展前景迥异 42
第五节 金融制度分隔 43
一、财政投入不公 43
二、金融发展失衡 44
三、资金缺乏双向流动 46
第六节 土地制度分隔 47
一、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双轨制 47
二、建设用地用益物权的二元化 47
三、土地交易市场的双重性 48
第四章 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 49
第一节 巴东县的城乡差距 49
一、公共产品差距 50
二、经济水平差距 53
三、生产要素差距 57
第二节 巴东县的城乡分隔 61
一、同地居民不同命 61
二、一县公民两前程 63
第五章 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村的负面影响 66
第一节 二元社会结构的成因和特点 66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成因 66
二、二元社会结构的特点 67
第二节 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69
一、对物质生活质量的影响 70
二、对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 70
第三节 对农民权利的影响 71
一、政治权利 71
二、经济权利 72
三、文化权利 73
四、社会权利 74
第六章 国外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经验及启示 75
第一节 部分发达国家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践 75
一、美国 75
二、英国 77
三、法国 79
四、德国 80
五、日本 82
六、挪威 84
七、加拿大 85
第二节 部分发展中国家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措施 87
一、韩国 87
二、巴西 88
三、印度 89
第三节 启示 90
一、以政策法规为依据 90
二、以国家投入为主体 91
三、以民众参与为基础 92
四、以农民组织为支撑 93
五、以公共事业建设为先导 94
第七章 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发展的出路探讨 95
第一节 消除制度壁垒 95
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 95
二、整合城乡社会保障 97
三、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102
四、统一城乡就业制度 106
五、破解二元土地制度 109
第二节 促进生产要素城乡对流 111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11
二、积极应对民工“回流潮” 117
三、资本回流农村 127
四、科技信息下乡 129
第三节 重视农村自身发展:建设新农村 130
一、发挥精英的带头作用 130
二、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138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143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151
五、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157
六、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166
七、重视发展农业科技 172
第四节 积极争取外援 183
一、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183
二、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188
三、借助“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 200
第五节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 205
一、城乡关系的理论渊源 205
二、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 208
三、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实践模式 211
四、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思路 214
附录 218
参考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