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伤寒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聂惠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7723003
  • 页数:680 页
图书介绍:

张仲景原序 1

引子:导读十则 3

一、《伤寒论》溯源 3

二、《伤寒论》的六经与六经辨证 5

三、《伤寒论》的辨证法术 7

四、《伤寒论》的论治法术 11

五、《伤寒论》的组方法术 13

六、《伤寒论》的用药法术 19

七、《伤寒论》对临床医学的贡献 21

八、《伤寒论》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25

九、学好《伤寒论》之心法 26

十、《伤寒论》的研究 31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7

概论 37

一、太阳的生理 37

二、太阳的病理 37

三、太阳病证候类型 38

四、太阳病治则 39

五、太阳病的传变关系 39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39

一、太阳病提纲 39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41

(一)太阳中风脉证提纲 41

(二)太阳伤寒脉证提纲 42

(三)太阳温病脉证提纲 43

三、辨病发于阴阳 45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6

第二节 太阳病证 49

一、太阳经证 49

(一)中风表虚证 49

1、桂枝汤证 49

2、桂枝汤禁例 63

3、桂枝汤兼证 65

(1)桂枝加葛根汤证 65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67

(3)桂枝加附子汤证 71

(4)桂枝去芍药汤证 73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74

(6)桂枝新加汤证 75

(二)伤寒表实证 79

1、麻黄汤证 79

2、麻黄汤禁例 85

3、麻黄汤兼证 92

(1)葛根汤证 92

(2)大青龙汤证 94

(3)小青龙汤证 98

(三)表郁轻证 103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103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106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107

二、太阳腑证 111

(一)太阳蓄水证 111

(二)太阳蓄血证 122

1、桃核承气汤证 122

2、抵当汤证 126

3、抵当丸证 128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130

一、变证论治法则 130

二、辨表里缓急先后治则 131

(一)汗下先后治则 131

(二)标本缓急治则 134

三、辨寒热真假 136

四、辨虚证实证 137

五、辨阴阳自和欲愈候 139

六、热证 141

(一)热郁胸膈证 141

1、栀子豉汤证 141

2、栀子厚朴汤证 146

3、栀子干姜汤证 147

4、栀子豉汤禁例 148

(二)热邪迫肺证 149

(三)热迫阳明证 154

(四)热迫大肠证 154

七、虚证 159

(一)心阳虚证 159

1、桂枝甘草汤证 159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60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62

4、桂枝加桂汤证 163

(二)阳虚兼水气证 167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67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68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172

(三)脾虚证 176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76

2、小建中汤证 178

3、桂枝人参汤证 180

(四)肾阳虚证 182

1、干姜附子汤证 182

2、茯苓四逆汤证 183

3、真武汤证 185

(五)阴阳两虚证 185

1、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证 185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89

3、炙甘草汤证 190

八、结胸证 194

(一)结胸辨证 194

(二)热实结胸证 197

1、大陷胸汤证 197

2、大陷胸丸证 205

3、小陷胸汤证 206

(三)寒实结胸证 210

九、脏结证 213

十、痞证 214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214

(二)热痞证 215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15

2、附子泻心汤证 219

(三)寒热错杂痞证 221

1、半夏泻心汤证 221

2、生姜泻心汤证 227

3、甘草泻心汤证 230

(四)痰气痞证 234

(五)水痞证 237

(六)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 238

十一、上热下寒证 242

十二、火逆变证 244

(一)火邪迫血变证 244

(二)误灸变证及预后 245

(三)误熨变证及自愈机转 247

(四)火逆坏证的预后 248

(五)温病误火的变证 250

十三、吐逆变证 251

十四、汗下逆变证 253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257

一、风寒湿痹证 257

(一)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证 257

(二)甘草附子汤证 260

二、水饮停聚证 262

三、胸膈痰实证 266

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 269

一、合病证 269

(一)太阳阳明合病 269

(二)太阳少阳合病 271

(三)三阳合病 273

二、并病证 274

(一)太阳阳明并病 274

(二)太阳少阳并病 276

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 279

太阳篇总结 280

一、汗法的运用 284

二、消法的运用 286

三、吐法的运用 287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91

概论 291

一、阳明的生理 291

二、阳明的病理 291

三、阳明病证候类别 292

四、阳明病治则 292

五、阳明病的传变关系 293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293

一、阳明病提纲 293

二、阳明病主要脉证 294

三、阳明病病因病机 296

第二节 阳明病证 301

一、阳明经表证 301

二、阳明热证 302

(一)栀子豉汤证 302

(二)白虎汤证 304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309

(四)猪苓汤证 314

三、阳明实证 316

(一)承气汤证 316

1、调胃承气汤证 316

2、小承气汤证 321

3、大承气汤证 327

(二)润导法证 342

1、麻子仁丸证 342

2、蜜煎方及猪胆汁方证 344

(三)下法辨证 347

(四)下法禁例 351

四、阳明寒证 355

五、阳明虚证 361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361

一、发黄证 361

(一)湿热发黄证 361

1、茵陈蒿汤证 361

2、栀子柏皮汤证 366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368

(二)寒湿发黄证 370

(三)火逆发黄证 371

(四)合病发黄证 372

二、血热证 374

(一)衄血证 374

(二)蓄血证 375

(三)下血证 377

第四节 阳明病预后 379

第五节 阳明病欲解时 380

阳明篇总结 380

一、清法的运用 383

二、下法的运用 385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90

概论 390

一、少阳的生理 390

二、少阳的病理 390

三、少阳病证候类别 391

四、少阳病治则与禁忌 391

五、少阳病的传变关系 391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392

一、少阳病提纲 392

二、少阳病治禁 393

第二节 少阳病证 395

一、小柴胡汤证 395

二、小柴胡汤禁例 415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417

一、变证论治法则 417

二、柴胡桂枝汤证 417

三、大柴胡汤证 420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425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27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429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434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 436

附:热入血室 437

少阳篇总结 440

和法的运用 441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47

概论 447

一、太阴的生理 447

二、太阴的病理 447

三、太阴病的证治 447

四、太阴病的传变关系 448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448

第二节 太阴病证 450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451

一、太阴兼表证 451

二、太阴腹痛证 452

三、太阴发黄证 458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459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459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460

三、太阴转属阳明证 461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462

太阴篇总结 462

补法的运用 463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66

概论 466

一、少阴的生理 466

二、少阴的病理 466

三、少阴病证候类别 467

四、少阴病治则与禁忌 467

五、少阴病的传变关系 467

六、少阴病预后 467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468

一、少阴病提纲 468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469

三、少阴病治禁 471

第二节 少阴病证 474

一、少阴寒化证 474

(一)四逆汤证 474

(二)通脉四逆汤证 479

(三)白通汤证 483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484

(五)真武汤证 488

(六)附子汤证 493

(七)吴茱萸汤证 496

(八)桃花汤证 497

(九)少阴下利可灸证 501

二、少阴热化证 503

(一)黄连阿胶汤证 503

(二)猪苓汤证 506

(三)热移膀胱证 509

(四)少阴下利可刺证 510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511

一、少阴兼太阳证 511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511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514

二、少阴兼阳明证 515

三、少阴类似证 518

第四节 咽痛诸证 525

一、猪肤汤证 525

二、甘草汤与桔梗汤证 526

三、苦酒汤证 529

四、半夏散及汤证 530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 533

一、少阴病欲愈证 533

二、少阴病可治证 534

三、少阴病危重证 535

第六节 少阴病欲解时 341

少阴篇总结 542

温法的运用 544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48

概论 548

一、厥阴的生理、病理 548

二、厥阴病证候类别 548

三、厥阴病治则 549

四、厥阴病的传变关系 549

第一节 厥阴病辨证纲要 549

第二节 厥阴病证 550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550

(一)乌梅丸证 550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554

(三)麻黄升麻汤证 555

二、厥阴寒证 558

(一)当归四逆汤证 55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561

(三)吴茱萸汤证 564

三、厥阴热证 566

第三节 厥逆辨证 570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570

二、辨厥逆证 571

(一)热厥 571

1.热厥的特点与禁忌 571

2.热厥轻证 572

3.热厥重证 573

(二)寒厥 574

1.阳虚阴盛厥 574

2.冷结膀胱厥 575

(三)痰厥 576

(四)水厥 577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578

第四节 辨呕哕下利证 582

一、辨呕证 582

(一)阳虚阴盛呕 582

(二)邪转少阳呕 582

(三)痈脓致呕 583

二、辨哕证 584

(一)胃寒致哕证 584

(二)哕而腹满证 585

三、辨下利证 586

(一)下利辨证 586

(二)实热下利证 586

(三)虚寒下利证 589

1、虚寒下利证治 589

2、虚寒下利兼表治则 589

第五节 厥热胜复证 591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596

一、厥阴病可愈证 596

二、厥阴病危重证 597

三、厥阴虚寒下利的转归 599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 604

厥阴篇总结 605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608

概论 608

一、何谓霍乱 608

二、霍乱的病因病机 608

三、霍乱的类型 608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609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610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的异同 610

二、霍乱治法 611

(一)四逆加人参汤证 611

(二)五苓散、理中丸证 613

(三)桂枝汤证 616

(四)四逆汤证 617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619

三、愈后调养 620

霍乱篇总结 621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624

概论 624

第一节 阴阳易证 624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625

一、差后劳复证治 625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625

(二)小柴胡汤证 627

(三)牡蛎泽泻散证 628

(四)理中丸证 629

(五)竹叶石膏汤证 631

二、差后饮食调养 634

差后劳复篇总结 635

附篇 637

一、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639

二、仲景脉法的运用 646

三、《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意义 650

四、《长沙方歌括》方歌辑录 653

附录 669

一、本书未录的原文 671

二、古今剂量折算表 673

三、主要参考书目 674

四、条文索引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