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苏区纪略 11
大事记 29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69
第一章 建置 69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69
第二节 沿革 69
第三节 边界 7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3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3
第三节 苏区时期 76
第四节 建国后 77
第三章 县城变迁 80
第一节 升乡 80
第二节 瓦冈 80
第三节 龙市 81
第二篇 乡(镇)、场龙市镇 85
茅坪乡 86
大陇乡 88
葛田乡 90
荷花乡 91
睦村乡 92
东上乡 93
古城乡 95
坳里乡 97
新城乡 98
鹅岭乡 99
柏路乡 100
国营宁冈县白石垦殖场 101
宁冈县林场 102
第三篇 自然环境 10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05
第一节 地质 105
第二节 地貌 107
第二章 山岭 河流 108
第一节 山岭 108
第二节 河流 110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111
第一节 土壤 111
第二节 植被 118
第四章 气候 水文 118
第一节 气候 118
第二节 物候 126
第三节 水文 12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29
第一节 野生植物资源 129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 131
第三节 水资源 131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32
第六章 灾异 133
第一节 水灾 133
第二节 旱灾 134
第三节 病虫兽鼠蛇灾 135
第四节 其他灾害 137
第五节 异象 138
第四篇 人口 139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39
第一节 人口源流 139
第二节 历代人口 139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4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42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142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144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48
第四节 职业 行业 149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51
第一节 节育绝育 151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54
第三节 优生优育 154
第四节 人口规划 155
第四章 老龄工作 156
第五篇 明、清、民国时期政制第一章 地方行政机构 161
第一节 县衙(县署) 161
第二节 县政府(县公署) 168
第三节 区、乡行政机构 171
第二章 议政机构 172
第一节 选举 172
第二节 机构 174
第三章 司法 警政机构 175
第一节 司法 175
第二节 警政 175
第四章 人事管理 176
第一节 任用 176
第二节 编制 177
第三节 薪俸 178
第五章 党团地方组织 18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宁冈县组织 183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县党部 185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县党部 185
第四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宁冈分团 185
第六篇 中国共产党宁冈县组织第一章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87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党组织 187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的党组织 188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党组织 191
第二章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196
第一节 县党员代表会议 197
第二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197
第三章 重大政治运动 198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 198
第二节 抗美援朝 200
第三节 “三反”、“五反” 201
第四节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201
第五节 农业合作化 202
第六节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203
第七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204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四清) 207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208
第四章 组织建设 212
第一节 党员教育 212
第二节 组织整顿 213
第五章 宣传教育 214
第一节 社会宣传 214
第二节 政治理论教育 214
第六章 统一战线 215
第一节 对台工作 侨务 215
第二节 选拔非党干部 218
第三节 宗教工作 218
第七章 纪律检查 2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8
第二节 纪检工作 219
第八章 信访 落实政策 222
第一节 信访 222
第二节 落实政策 223
第七篇 群众团体 225
第一章 工农妇商组织 225
第一节 工会 225
第二节 农会 228
第三节 妇女会 229
第四节 商会 232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233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234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34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238
第三节 儿童团 239
附 童子军 239
第三章 文化科技卫生组织 240
第一节 文联 240
第二节 社联 240
第三节 卫协 240
第四节 科协 241
第四章 其他社团组织 241
第一节 反帝大同盟 241
第二节 互济会 241
第三节 中苏友好协会 242
第四节 抗美援朝分会 242
第五节 台属联谊会 242
第六节 红十字会 242
第八篇 人民政权 人民政协第一章 权力机构 243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243
第二节 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244
第三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45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46
第五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248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 251
第二章 行政机构 252
第一节 宁冈县人民委员会 252
第二节 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252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 253
第四节 基层政权 258
第五节 政务活动制度 259
第六节 外事 接待 259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262
第一节 政协宁冈县委员会 262
第二节 机构设置 26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265
第九篇 公安 司法 267
第一章 公安 267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268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269
第三节 治安管理 270
第四节 监所管理 275
第二章 检察 275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76
第二节 法纪检察 277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7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78
第三章 审判 278
第一节 刑事审判 279
第二节 民事审判 280
第三节 经济审判 280
第四节 申诉复查 28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81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81
第二节 人民调解 282
第三节 公证 法律顾问 283
第十篇 民政 285
第一章 优待抚恤 285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85
第二节 伤残人员优抚 288
第二章 社会福利 289
第一节 救灾赈济 289
第二节 慈善事业 291
第三节 福利事业 291
第四节 殡葬 293
第三章 安置工作 294
第一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294
第二节 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295
第四章 婚姻登记 295
第一节 婚姻宣传 295
第二节 结婚 离婚 复婚 296
第十一篇 劳动人事 297
第一章 劳动 297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97
第二节 劳动就业 298
第三节 职业培训 299
第四节 上山下乡 300
第二章 人事 301
第一节 干部结构 301
第二节 人员编制 302
第三节 干部任用 303
第四节 干部培训 305
第五节 干部考核 305
第六节 精简下放 306
第三章 工资 劳保 福利 307
第一节 工资 307
第二节 劳保 福利 309
第四章 离休 退休(职) 310
第一节 职工退休(职) 310
第二节 干部离休 311
第三节 离休、退休(职)费统筹 311
第十二篇 军事 313
第一章 军事地理 313
第一节 战略地位 313
第二节 军事要地 313
第二章 军事机构 兵役制 314
第一节 军事机构 314
第二节 兵役制 318
第三章 地方武装 民间武装 321
第一节 地方武装 321
第二节 民间武装 322
第四章 驻军 军事设施 324
第一节 驻军 324
第二节 军事设施 327
第五章 重大战事 329
第一节 农民起义军战事 329
第二节 反清军转战永宁 330
第三节 北伐军攻克宁冈 330
第四节 红军在宁冈的重大战斗 330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冈 333
第十三篇 经济综述 335
第一章 经济规模 335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335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336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 339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34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342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42
第二节 产业结构 343
第三节 商品流通结构 345
第四节 收入与分配结构 346
第五节 积累与消费结构 349
第三章 经济效益 352
第一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 352
第二节 生产物耗率 352
第三节 农用土地生产率 353
第四节 工业资金产值率和产值利税率 353
第五节 商品流通费用率 353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 3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353
第一节 收入水平 353
第二节 消费水平 356
第五章 经济发展横向比较 359
第十四篇 农业 363
第一章 土地制度 36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63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364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364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365
第二章 种植业 365
第一节 耕地 366
第二节 耕作制度 367
第三节 粮油作物种植 368
第四节 其他作物种植 372
第五节 农技农艺 375
第六节 农业机具 380
第三章 养殖业 382
第一节 畜牧业 382
第二节 渔业 387
第三节 其他养殖 390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9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91
第二节 劳动管理 391
第三节 财务物资管理 392
第四节 分配管理 393
附 宁冈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纪略 394
第十五篇 林业 397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97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 397
第二节 林种 399
第二章 营林 401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40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403
第三节 幼林抚育 405
第三章 油茶生产 406
第一节 品种 面积 产量 406
第二节 种植 垦复 采摘 408
第四章 采伐 购销 409
第一节 采伐 409
第二节 收购 410
第三节 销售 411
第四节 运输 412
第五章 林业基建 413
第一节 林场(基地)设置 413
第二节 林区公路 415
第六章 山林管护 4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5
第二节 山林权属管理 416
第三节 森林保护 417
第四节 木竹流通管理 418
第五节 山林纠纷调处 419
第六节 制止乱砍滥伐 420
第十六篇 水利 水电第一章 水利 423
第一节 水利设施 423
第二节 抗洪抗旱 432
第二章 水电 434
第一节 电站 434
附 大陇电站简介 435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437
第三节 供电 439
附 宁冈县火力发电情况简介 440
第三章 水土保持 440
第一节 水土流失 440
第二节 综合治理 441
第四章 管理 4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2
第二节 水利管理 443
第三节 电力管理 444
第四节 资金来源与管理 445
第五节 技术管理 446
第十七篇 工业 449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449
第一节 私营工业企业 449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450
第三节 国营工业企业 451
第二章 工业行业 453
第一节 塑料 化工业 453
第二节 瓷业 454
第三节 机械工业 454
第四节 食品 饮料业 455
第五节 木竹制品业 456
第六节 造纸 印刷业 457
第七节 饲料工业 457
第八节 矿产工业 457
第三章 生产经营 458
第一节 生产设备 458
第二节 原材料供应 461
第三节 产品 产量 质量 462
第四节 产品销售 464
第五节 经济效益 465
第十八篇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建设 467
第一节 乡道 驿道 467
第二节 水路 468
第三节 公路 469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473
第五节 机场 铁路 477
第二章 交通运输 477
第一节 人力运输 477
第二节 水路运输 478
第三节 公路运输 480
第四节 装卸 搬运 482
第三章 交通管理 483
第一节 运输管理 483
第二节 路政管理 484
第三节 规费征收 485
第四节 道路养护 485
第四章 邮电 486
第一节 机构 486
第二节 邮政 487
第三节 电信 490
第十九篇 商业 495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95
第一节 国营商业企业 496
第二节 供销商业企业 498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企业 499
第四节 私营商业企业 500
第二章 商业网点 500
第一节 商店 501
第二节 圩场 501
第三章 商业经营 506
第一节 百货 507
第二节 五金交电 508
第三节 药品 医械 509
第四节 副食品 510
第五节 饮食服务 513
第六节 农业生产资料 514
第七节 计划物资供应 515
第八节 对外贸易 516
第四章 物资收购 517
第一节 农林副土特产品收购 517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 518
第二十篇 粮油经营 519
第一章 机构 51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19
第二节 企业单位 520
第三节 基层粮管所(站) 520
第二章 购销 521
第一节 征购 521
第二节 销售 525
第三章 储运 529
第一节 粮仓 529
第二节 保管 532
第三节 调运 533
第四章 加工 534
第一节 粮油加工 534
第二节 食品加工 534
第三节 饲料加工 535
第二十一篇 乡镇企业第一章 企业构成 537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537
第二节 村办企业 538
第三节 户办、联户办企业 538
第四节 局直属企业 539
第二章 主要行业 540
第一节 土特产品加工业 541
第二节 饮料 食品业 543
第三节 土陶业 543
第四节 铁器生产业 544
第五节 缝纫业 544
第六节 建筑材料业 544
第二十二篇 财政 税务第一章 财政 5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47
第三节 财政收入 548
第四节 财政支出 554
第五节 债券 557
第六节 财政监督 560
第二章 税务 5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61
第二节 田赋 农业税 561
第三节 工商税收 563
第四节 税收减免 569
第五节 税务检查 572
第二十三篇 金融 57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73
第一节 银行 573
第二节 信用社 575
第三节 保险公司 575
第二章 货币 576
第一节 货币种类与发行 576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77
第三章 存款 580
第一节 单位存款 581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581
第三节 储户存款 582
第四章 贷款 585
第一节 工商贷款 585
第二节 农业贷款与农贷豁免 588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591
第四节 信贷管理 592
第五章 结算与代理业务 594
第一节 结算 594
第二节 代理业务 595
第六章 保险 597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97
第二节 保额、保费与储金 598
第三节 理赔与优待 600
第二十四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县城建设 603
第一节 总体规划 603
第二节 公房建筑 604
第三节 街道 河堤 605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606
第五节 供电 607
第六节 街道卫生和绿化 607
第二章 乡村建设 608
第一节 集镇建设 608
第二节 自然村建设 610
附 柏路乡柏路自然村建设简介 611
第三章 建筑业 61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611
第二节 设备 613
第三节 设计 613
第四节 施工管理 613
第五节 质量监督 614
第四章 房产管理 615
第一节 房屋产权 615
第二节 公房管理 61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616
第一节 环境现状 616
第二节 保护 治理 620
第六章 土地管理 621
第一节 土地利用 621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622
第二十五篇 老区扶贫开发第一章 扶贫开发措施 628
第一节 优惠政策 628
第二节 扶贫资金 629
第三节 扶贫实物 631
第四节 科技教育开发 633
第二章 效益 634
第一节 增强经济实力 634
第二节 发展农村生产 635
第三节 改善基础设施 637
第四节 提高生活水平 637
第二十六篇 经济体制改革与治理整顿第一章 农工商体制改革 639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639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641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645
第二章 经济技术协作 649
第一节 横向联合 649
第二节 技术引进 650
第三节 劳务输出 651
第四节 友好往来 651
第三章 治理经济环境 652
第一节 清理整顿公司 652
第二节 治理通货膨胀 652
第三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653
第二十七篇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 65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55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656
第三节 基建计划管理 659
第四节 流通计划管理 660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6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60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61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663
第四节 合同管理 667
第五节 商标 广告管理 668
第三章 物价管理 668
第一节 物价演变 668
第二节 物价调整 671
第三节 商品差价 675
第四节 商品交换比价 678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679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680
第一节 计量演变 680
第二节 计量器具检定 681
第三节 标准管理 681
第五章 统计管理 683
第一节 专业统计 683
第二节 统计调查 683
第三节 统计监督 685
第六章 审计管理 685
第一节 国家审计 686
第二节 内部审计 687
第二十八篇 教育 689
第一章 各类教育 689
第一节 私塾 书院 儒学 689
附 龙江书院 691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93
附 县幼儿园 694
第三节 普通教育 695
附 龙市小学 700
附 宁冈中学 705
第四节 职业(专业)教育 706
第五节 成人教育 707
第二章 教育管理 710
第一节 教育行政 710
第二节 学校行政 711
第三节 教学工作 711
第四节 教师队伍 714
第五节 经费 设备 718
第六节 勤工俭学 集资办学 720
第二十九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机构 队伍 7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2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23
第三节 科技队伍 724
第四节 科技协会 725
第二章 科普活动 72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25
第二节 技术培训 726
第三节 科技服务 727
第三章 科技应用 729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 729
第二节 工业科技应用 734
第三节 其他 735
第三十篇 文化 737
第一章 机构 73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3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738
第三节 企业机构 739
第二章 文学艺术 741
第一节 文艺团体 74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742
第三节 戏剧曲艺 743
第四节 音乐 舞蹈 745
第五节 书画 摄影 展览 749
第六节 民间文学 750
第七节 民间艺术 755
第三章 电影 757
第一节 电影管理 757
第二节 影片发行 757
第三节 电影放映 758
第四节 电影宣传 759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759
第一节 新闻 759
第二节 广播 760
第三节 电视 761
第五章 文化娱乐 762
第一节 文艺演出 762
第二节 会演 调演 763
第三节 晚会 舞会 763
第四节 录像放映 764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764
第一节 图书 764
第二节 档案 765
第七章 史志编纂 768
第一节 党史征集 768
第二节 地名志编纂 768
第三节 县志编纂 769
第三十一篇 艺文 773
第一章 散文选 773
第一节 古文 773
第二节 革命回忆录 777
第二章 诗词选 781
第三章 歌谣选 789
第一节 山歌 789
第二节 儿歌 792
第三节 苏区民歌 792
第四章 楹联选 796
第五章 名人题词题字选 797
第六章 书目 篇目 805
第一节 书目 805
第二节 篇目 810
第三十二篇 体育 827
第一章 学校体育 827
第一节 体育教学 827
第二节 课外活动 828
第三节 劳卫制与达标 828
第四节 业余体校 829
第二章 群众体育 829
第一节 机关、工厂体育 829
第二节 农村体育 831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32
第一节 县办运动会 832
第二节 参加大区、省、地运动会 834
第四章 体育管理 8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34
第二节 培训与考核 835
第三节 设施与经费 836
第三十三篇 卫生 医药第一章 机构 8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39
第二节 防保机构 840
第三节 医疗机构 840
附 茅坪红军医院 843
第二章 队伍 843
第一节 行政干部队伍 843
第二节 防疫保健队伍 844
第三节 医疗技术队伍 844
第三章 医疗 846
第一节 设施 846
第二节 技术 847
第三节 方式 849
第四节 制度 850
第四章 卫生 852
第一节 食品卫生 852
第二节 环境卫生 853
第三节 学校卫生 854
第四节 工业卫生 855
第五章 防治 855
第一节 传染病 855
第二节 地方病 857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60
第四节 计划免疫 863
第五节 死因回顾调查 864
第六章 药业 865
第一节 中药 865
第二节 西药 868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68
第三十四篇 文物 胜迹第一章 革命文物 871
第一节 旧址 旧居 871
第二节 革命遗物 877
第三节 标语选辑 881
第四节 纪念设施 884
第二章 古代文物 886
第一节 古建筑 886
第二节 古墓 888
第三节 馆藏文物 889
第四节 民间文物 890
第三章 名胜古迹 891
第四章 文物管理 893
第一节 文物普查 893
第二节 文物保护 894
第三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4
第三十五篇 方言 谚语第一章 方言 897
第一节 赣语 897
第二节 客家话 899
第三节 常用词汇 900
第二章 谚语 904
第一节 俗语 904
第二节 农谚 905
第三节 气象谚语 906
第四节 歇后语 907
第三十六篇 宗教 风俗第一章 宗教 909
第一节 教别 909
第二节 寺观 911
第二章 风俗 913
第一节 时令节日 914
第二节 生产习俗 917
第三节 生活习俗 919
第四节 公共道德 925
附 龙市公社先锋大队管理委员会乡规民约 927
第五节 陋习 禁忌 927
第三十七篇 人物 929
第一章 人物传 929
第一节 革命烈士 929
第二节 古代人物 942
附 宋礼籍贯考 946
第三节 近现代人物 947
第二章 人物表 958
一、县籍古代职官表 958
二、民国时期人物表 963
三、苏维埃时期县籍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表 965
四、建国后在县高级科技人员表 966
五、县籍在外地工作人员表 968
六、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973
第三章 人名录 976
一、革命烈士名录 976
二、苏维埃时期红军战士、县乡干部名录 981
三、抗日、抗美援朝阵亡将士名录 985
附录 987
一、重要文献选辑 987
二、本届修志文选 1010
本届修志始末 1013
县志编纂机构、人员、顾问和审定单位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