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清]龚自珍、魏源 1
近代今文经学发展与著述 1
龚自珍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11
龚自珍的教育思想 11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11
(二)“尊德性”、“道问学”的人才教育论 14
(三)学习西学,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 15
龚自珍教育文论选读 17
乙丙之际著议第六 17
乙丙之际著议第九 19
明良论二 20
明良论三 21
抱小 22
辩知觉 23
阐告子 23
病梅馆记 24
长短言自序 24
陈硕甫所著书序 25
与人笺一 26
与人笺五 27
与江子屏? 27
某生与友人书 28
龚自珍《杂述》选读 28
古史钩沈论一 28
古史钩沈论二 29
古史钩沈论三 32
古史钩沈论四 33
六经正名 35
六经正名答问一 37
六经正名答问二 37
六经正名答问三 37
六经正名答问四 37
六经正名答问五 38
五经大义终始论 38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一 42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二 42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三 43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四 43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五 43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六 43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七 44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八 44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九 44
平均篇 44
尊史 46
尊史三 48
尊命 48
尊命二 49
尊任 50
尊隐 51
宥情 52
论私 53
臣里 54
保甲正名 55
地丁正名 56
撰四等十仪 57
祀典杂议五首 58
对策 61
京师乐籍说 64
家塾策问一 65
家塾策问二 66
述思古子议 67
说中古文 68
释魂魄 69
辩知觉 69
表孤虚 70
释风 70
阐告子 71
非五行传 71
说月暑 72
魏源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76
魏源的教育思想 76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76
(二)向西方学习,改革封建教育 78
(三)学习论 81
(四)教化论 82
《默觚》解读 85
默觚上·学篇一 85
默觚上·学篇二 88
默觚上·学篇三 90
默觚上·学篇四 91
默觚上·学篇五 92
默觚上·学篇六 94
默觚上·学篇七 96
默觚上·学篇八 97
默觚上·学篇九 98
默觚上·学篇十 100
默觚上·学篇十一 101
默觚上·学篇十二 102
默觚上·学篇十三 103
默觚上·学篇十四 105
附:《默觚》教育思想评析 106
魏源教育文论选读二篇 112
论语孟子类编序 112
海国图志叙(节选) 113
[清]鸦片战争时期 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118
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118
社会的变迁与“新教育”的产生 118
(一)内忧外患的中国社会 118
(二)“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和“新教育”的萌芽 122
太平天国教育思想与教育文献选读 126
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 126
(一)太平天国教育的指导思想 126
(二)太平天国教育的方针政策 131
(三)太平天国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 144
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教育思想 157
(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教育思想的建立及其意义 157
(二)洪秀全反孔的文化教育思想 171
(三)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和向西方学习的教育思想 185
太平天国教育文献分类选读 201
(一)太平天国的教育纲领 201
(二)太平天国教育内容 203
(三)太平天国的教育设施 213
(四)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223
早期地主知识分子改良主义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 228
“天崩地解”的时代和早期维新教育思潮的形成 228
冯桂芬的教育观 229
(一)思想渊源和经历 229
(二)学习“西学”,改良教育的主张 231
冯桂芬教育文论选读 233
改科举议 咸丰十一年(1861) 233
采西学议 咸丰十一年(1861) 236
郑观应的教育观 238
(一)改良维新教育观的形成 238
(二)重西学、倡女教的教育观 240
(三)《学校》《西学》导读 243
郑观应教育文论选读 248
考试 光绪十年(1884) 248
学校 光绪十八年(1892) 253
西学 光绪十八年(1892) 255
王筠教学改革思想与《教童子法》 257
王筠《教童子法》解读 光绪二十二年(1896) 261
龙启瑞:家塾课程 道光二十七年(1847) 267
小学义塾启(附规条) 同治九年(1870)七月 268
附:小学义塾规条 268
吴煦:杭州辅仁义塾序(附规条) 同治十年(1871)九月 271
附:辅仁义塾规条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