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指导》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203251X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系列化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书法练习应具备的常识、方法,将深奥的学习方法和技法转化为通俗的文字与图片,同时概括了作者书法的体会,经验和成果,不仅适用于书法练习指导,也适合于书法鉴赏艺术收藏者的借鉴与参考。

第一章:书法艺术发展概述 1

一、中国文字的演变 1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刻文 1

(二)殷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2

(三)周代的金文及其他文字 3

(四)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文字 4

二、书法艺术的演变 5

(一)一枝独秀的殷墟陶刻书法 6

(二)甲骨钟鼎并盛的商周书法 6

(三)多体共存的秦汉书法 7

(四)书艺大盛的魏晋南北朝书法 8

(五)侧重法度的隋唐五代书法 9

(六)尚意入神的宋代书法 11

(七)复兴晋唐的元明书法 12

(八)重塑汉魏的清代书法 14

第二章 笔墨纸砚性能简介 16

一、笔 16

(一)毛笔的发明 16

(二)毛笔的雏形 16

(三)湖笔的由来 17

(四)毛笔的制作 17

(五)毛笔的种类 18

(六)佳笔的标准 20

(七)毛笔的选用 21

二、墨 21

(一)墨的产生和制作 21

(二)徽墨及其来历 22

(三)衡量好墨的标准 22

(四)墨的磨制和保养 23

(五)墨色的丰富变化 23

三、纸 24

(一)宣纸的产生 24

(二)宣纸的工艺 25

(三)宣纸的品类 25

(四)宣纸的选用 26

四、砚 27

(一)砚的产生 27

(二)砚的形体 28

(三)名砚种类 28

(四)砚台选用 30

五、关于“善书不择纸笔” 30

(一)“善书不择纸笔”的理论分析 30

(二)努力做“不择纸笔”的善书者 31

第三章 学书的方法 33

一、书法的含义概说 33

(一)书法的概念 33

(二)书法与写字的联系 34

(三)书法与写字的区别 34

二、入帖与出帖 35

(一)入帖与出帖的联系 36

(二)入帖与出帖的途径 36

(三)入帖与出帖的转化 38

三、学书中的心理调控 39

(一)增强信心 自我激励 39

(二)学习理论 提高境界 39

(三)重新读贴 寻找感觉 39

(四)请入赐教 指导进步 39

(五)参加活动 观摩交流 40

(六)开拓视野 书外求功 40

四、学书的境界转换 40

(一)有法无我 40

(二)有法有我 41

(三)化法化我 41

五、学识与悟化的促进 41

(一)学识是学书的阶梯 41

(二)悟化是学书的通途 42

第四章 选帖与临摹 44

一、碑帖的分类 44

(一)墨迹 44

(二)碑刻 44

(三)帖刻 45

二、碑帖的选择 45

(一)兴趣选择法 45

(二)性格选择法 46

(三)平正选择法 47

(四)碑刻优选法 48

(五)精品优选法 49

(六)良版优选法 50

三、读帖 51

(一)读帖的内容 51

(二)读帖的过程 51

(三)读帖的步骤 52

(四)读帖的方式 52

四、临摹 53

(一)摹帖 53

(二)临帖 53

(三)临摹中的守、弃、悟 54

(四)临摹中的笔病防治 55

第五章 笔法与技巧 57

一、执笔 57

(一)执笔方法种类 57

(二)执笔技法要领 58

(三)写字身法要领 58

二、笔顺 59

(一)一般字笔顺规律 59

(二)特殊字笔顺规律 60

(三)各书体笔顺特征 60

三、笔法 61

(一)入笔与收笔 61

(二)藏锋与露锋 61

(三)中锋与侧锋 62

(四)提笔与按笔 62

(五)转笔与折笔 62

(六)方笔与圆笔 63

(七)内?与外拓 63

(八)抢锋与衄锋 64

(九)挫锋与趯锋 64

(十)推拖捻特技 64

四、用笔效果 65

(一)轻重 65

(二)迟速 65

(三)疾涩 65

(四)中实 66

(五)笔势 66

(六)笔力 67

五、用笔意识 68

(一)转折变化风格美 68

(二)节奏变化韵律美 69

(三)动静变化和谐美 70

六、循法悟理 71

(一)循法 71

(二)悟理 72

(三)循法与悟理的关系 72

第六章 章法与布局 73

一、字距章法 73

(一)紧密字距的书写形式 73

(二)萧散字距的书写形式 73

(三)分组留白的书写形式 74

二、行距章法 74

(一)舒行书写形式 75

(二)破行书写形式 75

(三)宽行书写形式 75

(四)紧行书写形式 76

三、正文布局章法 76

(一)字行均等式 76

(二)字疏行密式 76

(三)字密行疏式 76

(四)字密行密式 77

(五)字疏行疏式 77

四、空间变化章法 77

(一)字行摆动式 78

(二)行空夸张式 78

(三)行空变异式 78

(四)空字留白式 79

(五)纵笔留白式 79

(六)牵连破白式 79

(七)行空充实式 80

第七章 篆书练习 81

一、篆书的种类 81

(一)甲骨文 81

(二)金文 81

(三)大篆 82

(四)小篆 82

二、篆书的风格 83

(一)钟鼎文风格 83

(二)石刻文风格 84

三、篆书的发展 84

(一)汉代的延续 84

(二)唐宋元明的变革 84

(三)清代的复兴 84

四、识篆的常识 85

五、写篆的用笔 85

六、篆书的结体 86

七、小篆范字例汇 87

第八章 隶书练习 94

一、隶书的萌生和发展 94

(一)战国隶书的萌芽 94

(二)秦代隶书的雏形 94

(三)汉代隶书的成熟 96

(四)清代隶书的复兴 97

二、隶书的别称 99

(一)徒隶 99

(二)左书 99

(三)八分 99

三、隶书名作风格 99

(一)方整平正类 100

(二)秀丽清劲类 100

(三)庄重雄浑类 101

(四)奇纵恣肆类 101

四、隶书的用笔特征 101

(一)波画 102

(二)点画 102

(三)横画 103

(四)竖画 103

(五)撇画 103

(六)钩画 103

(七)折画 104

(八)纵画 104

五、隶书的结体特征 104

(一)字型扁平为主 104

(二)字距宽于行距 105

(三)字字独立无牵连 105

(四)笔画形离意相连 105

(五)留有篆书的特征 105

六、隶书的异体特写 106

(一)篆杂体 107

(二)省破体 109

(三)俗别体 110

第九章 真书练习 114

一、真书的萌生和发展 114

(一)东汉时真书的萌生 114

(二)南北朝真书的发展 115

(三)隋唐时楷书的兴起 117

(四)清末魏碑的复兴 119

二、真书的艺术种类 120

(一)正楷 120

(二)魏碑 120

(三)楷书 121

(四)瘦金书 122

三、真书的点画特征 123

(一)点画 124

(二)横画 124

(三)竖画 124

(四)折画 124

(五)撇画 124

(六)捺画 124

(七)钩画 125

(八)挑画 125

四、真书的间架结构 125

第十章 草书练习 134

一、草书的萌生和发展 134

(一)汉代草书的萌生 134

(二)魏晋草书的成熟 136

(三)唐代狂草的风行 137

(四)宋代草书的兴盛 139

(五)元代草书的复古 141

(六)明代草书的出新 142

二、草书的种类 145

(一)章草 145

(二)今草 146

(三)狂草 148

(四)草书发展的趋势 148

三、草书的用笔技巧 149

(一)中锋行笔变化 149

(二)起收藏露变化 149

(三)线条形态变化 149

(四)使转回环变化 149

(五)点画方圆变化 150

(六)萦带虚实变化 150

(七)提按起伏变化 150

(八)导送笔到手到 150

四、草书的结体符号 150

第十一章 行书练习 165

一、行书的产生与发展 165

(一)汉末行书的产生 165

(二)魏晋行书的发展 166

(三)唐代行书的重法 166

(四)宋代行书的尚意 167

(五)明代行书的尚势 168

二、行书的艺术特点 169

(一)省减笔画 脱离楷法 169

(二)行笔流动 生动活泼 169

(三)方圆兼用 藏露自如 170

(四)萦带牵连 笔势连贯 170

三、行书的点画特征 170

四、行书的结体技巧 175

(一)主次分明 175

(二)攲正互补 175

(三)避就相让 175

(四)参差有致 176

(五)向背相间 176

(六)开合得体 176

(七)疏密变化 177

(八)收放自如 177

(九)增减调节 178

五、行书精品的艺术特色 178

(一)王羲之《兰亭序》 178

(二)颜真卿《祭侄文稿》 180

(三)苏轼《寒食诗》 181

第十二章 论书法练习名家名言一、学书 183

二、临摹 183

三、执笔 187

四、用墨 188

五、结字 188

六、笔法 190

七、笔势 194

附表:汉字简化与繁体对照表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