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RFID技术概述 1
1.1 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 1
1.2 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
1.2.1 RFID标签 5
1.2.2 读写器 5
1.2.3 天线 6
1.2.4 中间件 6
1.2.5 应用软件 6
1.2.6 RFID系统工作原理 6
1.2.7 RFID领域的关键技术 7
1.3 RFID分类方法 8
1.3.1 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类 8
1.3.2 根据交互原理进行分类 11
1.3.3 RFID标签分类 14
1.3.4 根据读写器和天线进行分类 14
1.3.5 根据安全算法进行分类 15
1.4 RFID典型应用概述 15
1.5 RFID基准测试 19
1.5.1 RFID基准测试的分类 19
1.5.2 RFID基准测试的挑战 20
1.5.3 RFID基准测试的价值 22
1.6 小结 22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RFID技术基础 24
2.1 电磁波传播 24
2.1.1 电磁场基本定律和方程 24
2.1.2 电磁波的频谱 26
2.1.3 自由空间中的电波传播 28
2.2 编码、调制与多路复用 31
2.2.1 基带编码 31
2.2.2 数字调制技术 34
2.2.3 多路复用 38
2.3 反向散射 40
2.3.1 电磁波的散射 40
2.3.2 雷达基本原理 41
2.3.3 RFID系统的反向散射调制 42
2.4 RFID天线 44
2.4.1 天线基础 44
2.4.2 天线的特性参数 46
2.4.3 UHF频段RFID天线的种类 50
2.5 小结 53
参考文献 53
第3章 RFID标准与标准化 54
3.1 RFID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概述 54
3.1.1 标准的种类和层级 54
3.1.2 RFID国际标准化机构 55
3.2 ISO相关标准化工作概述 55
3.2.1 ISO的RFID标准体系 55
3.2.2 空中接口通信协议标准 56
3.2.3 应用需求概要 57
3.2.4 数据内容标准 58
3.2.5 性能测试和一致性测试标准 58
3.2.6 实时定位系统 58
3.3 EPCglobal相关标准化工作概述 59
3.3.1 EPCglobal概述 59
3.3.2 EPCglobal的RFID标准体系 61
3.3.3 EPCglobal网络 63
3.3.4 EPCglobal标准和接口介绍 64
3.4 我国RFID标准化工作 69
3.5 小结 70
参考文献 71
第4章 RFID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详解 72
4.1 ISO/IEC 18000-6C空中接口通信协议 72
4.1.1 ISO/IEC 18000-6C空中接口通信协议的基本要素 72
4.1.2 分析测试对象与方法 85
4.2 标签功能性测试 86
4.2.1 标签功能参考测试环境 86
4.2.2 标签频率范围 88
4.2.3 标签解调能力 94
4.2.4 标签占空比 96
4.2.5 标签导言信号 98
4.2.6 标签后向链路频率容限 101
4.2.7 标签后向链路时间参数T1 103
4.2.8 标签后向链路(读写器前向链路)时间参数T2 105
4.3 读写器功能性测试 108
4.3.1 读写器功能参考测试环境 108
4.3.2 读写器数据编码 110
4.3.3 读写器RF包络 111
4.3.4 读写器导言信号 112
4.3.5 读写器上电与下电波形 114
4.3.6 读写器时间参数T3 115
4.3.7 读写器时间参数T4 118
4.4 ISO/IEC 18000-6C协议访问流程测试分析 120
4.4.1 测试部署与方法 121
4.4.2 测试结果分析 121
4.5 小结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5章 RFID性能基准测试建模 129
5.1 RFID性能基准测试 129
5.2 基于无线射频原理的RFID性能评价标准 130
5.2.1 前向链路的激活 131
5.2.2 后向链路的解调 131
5.2.3 并发链路的可靠性 132
5.2.4 时序调度的效率 132
5.3 基于应用效果的RFID性能评价标准 132
5.3.1 识别范围 133
5.3.2 识读率 136
5.3.3 RFID标签反向散射强度 137
5.4 基于Petri网的RFID自动测试系统建模 138
5.4.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 139
5.4.2 结合RFID基准测试特点的Petri网 141
5.4.3 Petri网建模分析举例 144
5.5 小结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6章 RFID性能基准测试方法学研究 150
6.1 基准测试研究的三个阶段 150
6.2 测试方法学的研究内容 152
6.3 RFID基准测试系统结构 154
6.4 RFID基准测试系统设计 155
6.5 RFID标签基准测试需求分析 160
6.6 读写器基准测试需求分析 165
6.7 天线基准测试需求分析 170
6.8 RFID系统性能基准组合测试 172
6.9 小结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7章 RFID性能基准测试系统规划与实施 177
7.1 RFID基本测试环境 177
7.2 RFID基准测试仪器 183
7.2.1 频谱分析仪 183
7.2.2 矢量信号发生器 185
7.2.3 标准读写器信令单元 187
7.3 RFID基准测试工具 189
7.3.1 一维直线导轨 189
7.3.2 天线转台 190
7.3.3 基准测试龙门架(α Gate) 190
7.3.4 测试辅助器件 191
7.4 RFID基准测试软件设计 193
7.4.1 架构设计 193
7.4.2 基准测试中间件设计 195
7.4.3 数据库设计 198
7.5 RFID性能基准测试的实施 201
7.5.1 RFID标签响应频率测试 201
7.5.2 RFID标签介质影响测试 204
7.5.3 RFID标签排列密度测试 207
7.5.4 RFID标签天线一致性测试 211
7.5.5 RFID标签芯片稳定性测试 214
7.5.6 RFID标签芯片功耗测试 217
7.5.7 读写器频谱表现测试 220
7.5.8 读写器接收灵敏度测试 221
7.5.9 读写器防碰撞能力测试 223
7.5.10 读写器抗邻道干扰测试 227
7.5.11 天线能量分布测试 230
7.5.12 天线频带增益测试 233
7.6 小结 235
参考文献 237
第8章 RFID基准测试优化设计 239
8.1 RFID基准测试的试验策略 240
8.1.1 输入/输出模型的刻画 240
8.1.2 RFID基准测试的三种试验策略 241
8.1.3 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241
8.2 基准测试的误差分析 241
8.2.1 误差的基本概念 242
8.2.2 测试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 243
8.3 测试结果的影响显著性分析 245
8.3.1 单因子方差分析 245
8.3.2 双因子方差分析 246
8.4 基准测试的正交试验设计 248
8.4.1 正交试验设计概述 248
8.4.2 RFID组合测试正交试验设计举例 250
8.5 基准测试的响应面分析法 256
8.5.1 响应面设计方法 257
8.5.2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龙门架快速部署测试 258
8.6 小结 266
参考文献 267
第9章 RFID人体电磁生物效应分析 268
9.1 生物电磁学的理论基础 268
9.1.1 生物体电磁特性 268
9.1.2 射频和微波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69
9.1.3 射频电磁场的安全标准 271
9.2 电磁生物效应的常用研究方法 272
9.2.1 有限元法(FEM) 273
9.2.2 矩量法(MoM) 273
9.2.3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274
9.3 RFID系统的电磁生物效应建模 275
9.3.1 RFID系统的比吸收率计算方法 275
9.3.2 RFID系统人体生物电磁计算结果 277
9.4 小结 280
参考文献 280
第10章 构建物联网新世界 281
10.1 物联网概念 281
10.1.1 物联网的初级探索 281
10.1.2 物联网应用架构 284
10.1.3 物联网的感知能力 285
10.2 物联网核心技术 286
10.2.1 CPS:增强型感知终端 286
10.2.2 数据发现:数据的共享与追溯机制 288
10.2.3 公共服务平台:行业级数据管理与聚合中心 293
10.3 物联网典型应用 298
10.4 小结 304
参考文献 304
附录A ISO SC-31的相关标准 305
A.1 ISO SC-31正式执行的标准 305
A.2 ISO SC-31正在制定的标准 311
A.3 ISO SC-31已经取消的标准 316
附录B RFID基础技术专利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