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循环经济与区域循环经济概述 1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1
一、基本内涵 1
二、基本原则 1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2
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 2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5
一、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二、区域循环经济的概念 6
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 6
第四节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原则 7
一、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意义 7
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8
三、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9
第二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12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趋势 12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日渐完善 12
二、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13
三、经济调控手段备受青睐 13
四、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监控”转变 14
第二节 欧盟可持续生产 14
一、废弃物管理体系 14
二、电子电器产品 17
三、可持续建筑 19
四、可再生能源 20
五、生态社区 24
第三节 日本循环型国家 26
一、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静脉产业 26
二、主要载体——生态工业园区 27
三、发展目标——循环型社会 29
第四节 美国市场化运作 31
一、电力行业的排污交易 32
二、社区中的契约安排 33
三、照明产品自愿协议 33
第五节 区域间合作实践 34
一、森林管理委员会组织 34
二、欧盟CO2排放交易框架 35
三、东盟环境合作 36
第六节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37
一、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37
二、基于市场机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37
三、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 38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 39
五、促进全社会参与,形成官产学研民互助的协同推进机制 39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物质流分析 41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概述 41
一、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41
二、内涵与外延 42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45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 48
一、理论基础 48
二、物质类型 49
三、基本概念 50
四、系统边界 51
五、分析框架 51
六、平衡修订 52
七、物质流指标 52
八、物质流账户 54
九、实践方法 57
第三节 OECD国家的实践 63
一、全球物质流动概况 64
二、OECD国家物质流分析 67
三、主要矿产资源物质流分析 68
四、经验借鉴 75
第四节 物质流分析在我国的应用 76
一、国家能源系统中化石燃料的物质流分析 76
二、辽宁省物质流分析 78
三、贵阳市物质流分析1 82
第五节 物质流分析的政策意义与应用前景 84
一、政策意义 84
二、前景展望 88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模式 90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体系 90
一、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90
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 92
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运行障碍 94
第二节 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95
第三节 国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综述与进展 98
一、甘肃省建设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 98
二、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做法 99
三、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做法 104
四、山东省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107
五、辽宁省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109
六、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类型比较 110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 111
一、生产领域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12
二、消费领域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 114
三、商业化回收处理和处置模式 117
四、绿色服务模式 117
五、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其他重要体系 118
第五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120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概述 120
一、技术支撑体系 120
二、资源回收体系 121
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23
四、政策支撑体系 124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政策需求分析 125
一、辽宁省战略转型的政策思考 125
二、贵阳市循环经济政策缺口与需求分析 127
三、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130
第三节 政策体系的概念模型 135
第四节 政策体系的特征 136
一、整体性 136
二、动态性 137
三、目的性 137
第五节 政策体系的结构 138
一、纵向结构 139
二、横向结构 140
第六节 政策体系调控 145
一、激励约束机制 145
二、传导反馈机制 145
第七节 政策评价 146
一、政策问题分析 147
二、政策目标分析 147
三、政策规范与价值取向分析 147
第六章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149
第一节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149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与内涵 149
二、园区分布情况 150
三、园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150
四、园区创建的障碍 153
第二节 促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政策环境 155
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性政策 155
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日臻完善 157
三、废弃物再利用的优惠政策及发展动态 160
第三节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实践模式 162
一、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理论依据 163
二、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模式 163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 164
第四节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173
一、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现状 173
二、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78
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180
第七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 183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概述 183
一、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含义 183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183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86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 186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186
三、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方案设计与优选 188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190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190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管理 191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191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组织管理 192
第五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框架 192
一、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框架 192
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框架 193
第八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案例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99
第一节 资源循环体系建设 199
一、水资源 199
二、土地资源 201
三、能源 202
四、废弃资源与再生资源 204
第二节 产业生态循环体系建设 206
一、现状与不足 206
二、规划目标 207
三、行动方案 207
第三节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行动方案 212
一、现状与不足 212
二、规划目标 213
三、行动方案 213
第四节 城镇循环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216
一、现状与不足 216
二、规划目标 217
三、行动方案 217
第五节 绿色消费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219
一、现状与不足 219
二、规划目标 220
三、行动方案 220
第六节 循环经济能力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223
一、现状与不足 223
二、规划目标 223
三、行动方案 223
参考文献 228
附表1 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名录(2010年) 233
附表2 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35
附表3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36
附表4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37
附表5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