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赪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1928394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结合历史文献以及方言调查、类型学研究的成果,描写和讨论了汉语比较句、数量短语与名词、数量短语与动词等句式与结构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引言 1

1.问题的提出 1

2.研究设想和说明 3

上编 比较句语序的历史演变 8

第一章 比较句语序历史演变研究综述 8

第一节 平比句语序历史演变研究综述 9

第二节 差比句语序历史演变研究综述 14

2.1差比句语序的历史演变 14

2.2“比”字句的产生与发展 17

2.3差比句式演变的原因 22

第三节 比较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4

3.1研究集中于差比句式的历史演变 24

3.2缺乏对各个历史时期比较句类型的全面考察 24

3.3比较句的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 26

第四节 国外语序类型学有关比较句的研究介绍 29

第五节 本书“比较句”研究的内容和有关说明 42

第二章 平比句的历史演变 44

第一节 唐宋时期的平比句 44

1&1 比较词由“像似”义类动词虚化而来的平比句 44

1&2 “比”字平比句 49

1&3 “与”字平比句 49

1&4 唐宋时期平比句小结 50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平比句 51

第三节 平比句历史演变总论 56

3&1 平比句历史演变小结 56

3&2 “如似”字句发展中的一些特点 57

3&3 框式平比句式“与”字句的来源 61

第三章 差比句的历史演变 66

第一节 唐宋时期的差比句 66

1&1 “于”字句 66

1&2 “如似,,字句 68

1&3 “比”字句 72

1&4 “比似”句 73

1&5 “超过”义动词句表示差比 75

1&6 “得”字句 80

1&7 唐宋差比句小结 882

第二节 “比”字句的语法化 83

2&1 唐代“比”字句的演变 83

2&2 宋代“比”字比较句的发展 87

2&3 “比”字比较句的语法化过程 91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差比句 97

3.1 差比句的类型 97

3.2 两类差比句基准的构成情况 101

3.3 结果项的构成情况 103

第四章 汉语比较句语序类型演变的历时与共时观察 108

第一节 汉语比较句语序类型历史演变概述 108

1.1 平比句式的历史演变概述 109

1.2 差比句式的历史演变概述 113

第二节 汉语比较句语序类型的共时空间分布 117

2.1 汉语方言的平比句 118

2.2 汉语方言的差比句 119

第三节 汉语比较句历史演变中的一些问题 122

3.1 “基准+结果”型差比句在汉语中的扩散模式 122

3.2 现代汉语南方方言中“结果+基准”型差比句“过”字句的来源 128

3.3 现代汉语方言比较句语序类型与比较句历史演变的关系 130

第四节 小结 131

中编数量短语与中心词语序的历史发展 134

第五章 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的语序 134

第一节 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语序以往研究的回顾及本研究的说明 134

1.1 “数+量+名”式成为优势语序的时间 134

1.2 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语序发生变化的原因 137

1.3 本书数量短语与中心名词语序研究的内容和说明 14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晚唐五代汉语数量格式的演变 147

2.1 魏晋南北朝至晚唐五代汉语各类数量格式一般使用情况的说明 147

2.2 魏晋南北朝至晚唐五代各类数量格式的使用情况和量词使用情况的考察 150

2.3 各类数量格式的句法功能考察 156

第三节 汉语数量格式的类型学观察 161

3.1 “名+数+量”结构的性质 161

3.2 晚唐五代汉语量词语法化的程度 165

3.3 汉语数量格式语序的类型学观察 166

第四节 小结 169

第六章 数量短语与中心动词的语序 170

第一节 数量短语与中心动词语序以往研究的回顾及本研究的说明 170

1.1 表示动作行为次数的数量短语与中心动词的语序 170

1.2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时间的数量短语与中心动词的语序 174

第二节 各历史时期汉语动量表示法的发展 175

2.1 汉语史上动量表示法的一般描述 175

2.2 汉至元明各类动量表示法的考察 181

第三节 动词与时量成分语序的古今演变考察 187

第四节 “数+动量”短语后移的原因 194

4.1 汉语“数+动量”短语与动词语序的形成与稳定 194

4.2 现代汉语“数+动量+动”式语法意义的形成 199

第五节 小结 203

下编 “名受+名施+动”句式的历史发展 206

第七章“名受(+名施+动”句式研究综述 206

第一节对“名受(+名施)+动”句式构成的研究 207

第二节对“名受(+名施)+动”句式表义功能的讨论 209

第三节对“名受(+名施)+动”句式历史演变的研究 213

第四节本书“名受(+名施)+动”句式研究的内容和有关说明 217

第八章“名受(+名施)+动”句式的古今比较 219

第一节“名受(+名施)+动”句式结构构成的古今比较 219

1.1“名受(+名施)+动”句式的类型 219

1.2受事成分的构成 220

1.3施事的构成 221

1.4谓语的构成 222

第二节“名受(+名施)+动”句式语义和功能的古今比较 227

2.1有定性标记性的对比 227

2.2有生性的对比分析 231

2.3受事和施事的人称差异 233

2.4对照功能的差异 235

2.5否定句对比 236

2.6表义功能对比 236

第三节“名受(+名施)+动”句式古今对比小结 246

第九章“名受(+名施)+动”句式的发展变化 249

第一节各时期“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 249

1.1汉魏时期“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 249

1.2唐宋时期“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 255

1.3元明时期“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 263

1.4清代“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 269

1.5“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进程小结 272

第二节“名受(+名施)+动”句式演变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276

2.1补语等补足成分的发展对“名受(+名施)+动”句式的演变的影响 276

2.2表祈使的“名受(+名施)+动”句式 278

第三节小结 286

结语 288

1.汉语语序的历史变化总述 288

2.影响汉语语序发展变化的因素 291

3.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研究对汉语史研究提出的新问题 293

参考文献 297

引用文献 308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