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感悟老子大成智慧需要多维视角 1
一、《老子》是古代大成智慧经典 1
二、多视角、多路径走近老子,读懂老子 7
三、多渠道、多层面探索老子大成智慧的古今契合点 10
四、转换角度,深化层次,常读常新 12
第二章 从中国文化特点视角感悟老子大成智慧的文化地位 15
一、儒道同源而视角不同 15
二、儒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左右脑 18
三、儒道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左右手 21
四、借老子大成智慧打造全脑型中国智慧 24
第三章 从中西文化激荡融合视角感悟老子大成智慧的时代价值 27
一、《老子》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而传播久远 27
二、在中西文化激荡融合中老子大成智慧的影响力 29
三、老子大成智慧在文化因素决定未来认同中的角色定位和独特优势 31
四、发掘老子大成智慧走向世界的潜在价值和力量 35
第四章 从哲学加科学视角感悟老子的智慧玄机 38
一、老子探究事理的玄机妙门是哲学加科学 38
二、对宇宙起源的最早探索和大胆设想 40
三、以科学加哲学的视角探索万象变化规律 42
四、借数学原理阐明哲学理论 46
五、在心灵上同化宇宙以探究天人之际 49
第五章 从时空体系视角感悟老子的宇宙观 53
一、“域中四大”与自在已然的时空体系 53
二、宇宙“混沌”之思与时空特性探究 54
三、天人合一观与时空组合规律探索 56
四、把握对世界的认识系统和价值定位 57
五、大成智慧就是置身大时空、遵循大法则 59
六、坚持以天下观天下的大胸怀、大眼界 60
第六章 从哲学范畴视角感悟老子的道德内涵 63
一、得与失 64
二、公与私 64
三、上与下 66
四、大与小 67
五、重与轻 68
六、静与躁 70
七、强与弱 71
八、智与愚 72
九、虚与实 74
十、多与少 75
十一、荣与辱 77
十二、立与守 78
第七章 从生态文明视角感悟老子的生态哲学 81
一、从“天地不仁”到生态危机的理性反思 81
二、从“道法自然”到自然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 85
三、“天地万物得一”的生态整体法则 88
四、“高抑下举”的生态平衡法则 91
五、“知和曰常”的生态和谐法则 93
六、“复归其根”的生态循环法则 95
七、“师法自然”的生态治理法则 98
第八章 从治国理政视角感悟老子的大国方略 101
一、用大智慧治大国 101
二、治大国要持重守静,不要折腾 103
三、以无事取天下 106
四、爱民是治大国的根本之策 110
五、大国处下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大国外交方略 112
六、要有“爱以身为天下”的大国情怀 115
第九章 从以人为本视角感悟老子的民心观念 118
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18
二、洞察民心,关注民生 120
三、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122
四、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123
五、以浑厚质朴之心,换取一片民心 125
六、敢于忍辱负重,更得民心 128
第十章 从领导学视角感悟老子的领导智慧 130
一、上善若水是提升领导力的崇高境界 130
二、无为而无不为是领导活动的基本原则 134
三、无胜于有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137
四、为而不争是高明的领导之道 140
五、执古御今是领导者预见未来的钥匙 142
六、为政不在言多 145
第十一章 从公共管理视角感悟老子的善治思想 148
一、善言——善言无瑕谪 148
二、善行——善行无辙迹 150
三、善数——善数不用筹策 152
四、善闭——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153
五、善结——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154
六、善用——善用人者为之下 155
七、善建——善建者不拔 157
八、善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158
第十二章 从思维方式视角感悟老子的逆向制胜 161
一、“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逆向制胜的理论依据 161
二、从战略上逆向制胜:以柔克刚 163
三、从战术上逆向制胜:以退为进 165
四、着眼长远的逆向制胜:先予后取 167
五、应对躁动的逆向制胜:以静制动 169
六、观察思考的逆向制胜:正言若反 171
七、逆向思维的综合运用:大智若愚 173
第十三章 从成功学视角感悟老子的成功智慧 176
一、不为私而成其私是走向成功的点津 176
二、信念和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178
三、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战胜自己 180
四、共胜双赢是不争善胜的成功之策 182
五、始于足下是走向成功的切入点 184
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86
第十四章 从审美观视角感悟老子的大美理念 188
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88
二、见素抱朴是大美理念的价值取向 190
三、虚以致静的审美心境 193
四、返璞归真的大美追求 195
五、坚持冲气以为和的和谐美 198
六、提升上善若水的精神美 199
第十五章 从人生观视角感悟老子的精气神 203
一、凝练精气神是深根固柢之本 203
二、乐天知命,凝聚精气神 205
三、抟气致柔,提升气质魅力 207
四、坚持贵生而不惧死的精神 211
五、提高人生境界,展示精气神 213
六、谷神不死,精神永存 215
附录:《老子》 217
主要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