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云南省麻栗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6719582
  • 页数:11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地理、人口、民族、综合经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口岸、粮油、金融等三十篇。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地理 59

第一章 政区 5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59

第二节 位置 面积 国境线 61

一 位置 61

二 面积 61

三 国境线 62

第三节 乡镇 62

一 麻栗镇 62

二 大坪镇 67

三 南温河乡 70

四 猛硐瑶族乡 72

五 下金厂乡 74

六 八布乡 76

七 六河乡 79

八 杨万乡 81

九 铁厂乡 83

十 马街乡 87

十一 新寨乡 90

十二 董干镇 9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97

第一节 地质 97

一 地层 97

二 构造 100

三 地质发展史 101

第二节 地形 地貌 102

一 地形 102

二 地貌 103

第三节 山脉 河流 104

一 山脉 104

二 河流 104

第四节 气象 105

一 光能 105

二 热量 107

三 雨量 107

第五节 自然灾害 109

一 旱灾 109

二 洪灾 109

三 冰雹灾 110

四 霜灾 110

五 病虫害 110

第六节 异象 111

一 白蝴蝶满街飞 111

二 冷热水井 111

三 小河洞水倒流 111

四 大鱼 111

五 龙潭幻影 111

六 怪雾 112

七 小河断流 112

第三章 自然资源 1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3

第二节 水资源 117

一 河流 117

二 水库 坝塘 118

三 水资源分布 118

四 水能 118

五 水质 119

第三节 植物资源 121

一 作物 121

二 水果 121

三 药材 122

四 林木 122

五 竹林 122

六 草丛 122

七 菌类 123

八 花卉 123

第四节 动物资源 123

一 野生动物 123

二 家畜 家禽 124

第五节 矿藏资源 124

一 非金属矿 124

二 金属矿 124

第二篇 人口 127

第一章 总人口 127

第一节 变化 127

第二节 密度 128

第三节 普查 129

一 第一次人口普查 129

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 130

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 130

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 130

第四节 构成 130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35

第一节 机构 135

一 麻栗坡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135

二 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135

三 麻栗坡县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 135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35

一 宣传发动 135

二 晚婚晚育 136

三 生育子女数规定 136

四 独生子女 138

第三节 效果 138

第四节 奖惩 139

一 奖励 139

二 惩罚 141

第三篇 民族 147

第一章 汉族 147

第一节 源流 147

第二节 语言 147

一 语音 147

二 合音词 149

三 特殊句式 149

四 方言词 150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51

一 人口 151

二 分布 151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53

一 服饰 153

二 住房 154

三 饮食 154

四 婚姻 154

五 丧葬 155

六 禁忌 156

第五节 节日 156

一 春节 156

二 清明节 156

三 端阳节 157

四 中元节 157

五 中秋节 157

六 冬至节 157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57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58

一 佛教 158

二 道教 158

第二章 苗族 159

第一节 源流 159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59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60

一 人口 160

二 分布 160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61

一 服饰 161

二 住房 161

三 饮食 161

四 婚姻 161

五 丧葬 162

六 禁忌 163

第五节 节日 163

一 春节 163

二 花山节 164

三 清明节 164

四 端阳节 164

五 七月半 164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64

第七节 信仰 165

第三章 壮族 166

第一节 源流 166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66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66

一 人口 166

二 分布 166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67

一 服饰 167

二 住房 168

三 饮食 168

四 婚姻 168

五 丧葬 169

六 礼俗 169

七 禁忌 169

第五节 节日 170

一 春节 170

二 二月节 170

三 三月节 170

四 小年 170

五 懵懂节 170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71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71

第四章 瑶族 172

第一节 源流 172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72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72

一 人口 172

二 分布 172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73

一 服饰 173

二 住房 174

三 饮食 174

四 婚姻 174

五 丧葬 175

六 度戒 175

七 禁忌 176

第五节 节日 176

一 春节 176

二 清明节 176

三 六月六 177

四 七月半 177

五 盘王节 177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77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77

第五章 彝族 179

第一节 源流 179

第二节 语言 179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80

一 人口 180

二 分布 180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81

一 服饰 181

二 住房 182

三 饮食 182

四 婚姻 182

五 丧葬 183

六 礼俗 184

七 禁忌 184

第五节 节日 185

一 春节 185

二 清明节 185

三 荞菜节 186

四 娃娃节 186

五 六月六 186

六 火把节 186

七 七月半 186

八 土地会 186

九 跳掌节 187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87

第七节 信仰 187

第六章 傣族 189

第一节 源流 189

第二节 语言 189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89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90

一 服饰 190

二 住房 190

三 饮食 190

四 婚姻 190

五 丧葬 190

六 礼俗 191

七 禁忌 191

第五节 节日 191

一 春节 191

二 清明节 191

三 六月六 192

四 七月半 192

五 尝新节 192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92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92

第七章 仡佬族 193

第一节 源流 193

第二节 语言 193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93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94

一 服饰 194

二 住房 194

三 饮食 194

四 婚姻 194

五 丧葬 194

六 禁忌 195

第五节 节日 195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95

第七节 信仰 195

第八章 蒙古族 196

第一节 源流 196

第二节 语言 196

第三节 人口与分布 196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97

一 服饰 197

二 住房 197

三 饮食 197

四 婚姻 197

五 丧葬 197

第五节 节日 198

第六节 经济形态 198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98

第九章 民族事务 199

第一节 民族政策 199

第二节 民族经济 200

一 边境建设 200

二 民族机动金补助 201

三 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贴息贷款 201

四 少数民族地区温饱基金项目 202

第三节 民族教育 202

第四节 民族文化 203

一 文化设施 203

二 创作队伍 203

三 文艺创作 203

四 文化研究 204

五 文化交流 205

第五节 民族干部培养 206

第四篇 综合经济 209

第一章 经济结构 209

第一节 社会生产 209

第二节 工农业结构 214

一 工农业比重 214

二 工业结构 214

三 农业结构 215

第二章 经济效益 217

第一节 国民生产与收入 217

一 国民生产 217

二 国民收入 217

第二节 建设投资 218

第三章 经济管理 221

第一节 计划经济 221

一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 221

二 五年计划 221

第二节 物价 222

一 演变 222

二 交换比价 225

三 管理与监督 226

第三节 计量 228

一 计量器演变 228

二 计量管理 228

三 质量监督与标准化 229

四 代码标识 230

第四节 统计 230

一 管理 230

二 服务与监督 232

第五节 审计 234

第六节 经济技术协作 235

一 协作网络 235

二 协作项目 235

第七节 土地管理 235

一 土地面积 235

二 用地管理 236

第八节 工商行政管理 237

一 市场管理 237

二 企业登记 242

三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244

四 经济合同管理 248

五 商标广告管理 249

六 经济监督 250

第五篇 农业 255

第一章 体制 255

第一节 土司占有制 255

第二节 地主占有制 255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56

第四节 农业集体化 25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8

第二章 生产条件 259

第一节 耕地与劳力 259

一 耕地 259

二 农业人口 259

三 劳力素质 259

四 年龄结构 260

五 男女劳力比例 260

六 劳力分流 260

七 劳力负担 260

八 畜力负担 261

第二节 农机具 261

第三章 农作物 263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63

一 粮食类 263

二 豆类 266

三 薯(芋)类 2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68

一 油料类 268

二 糖类 269

三 纤维类 270

四 吸饮类 271

五 药材类 272

第三节 蔬菜作物 272

第四节 水果 273

第四章 收益分配 275

第一节 粮食产量 275

第二节 农业总产值 275

第三节 农业总收入 275

第四节 农业分配 276

一 生产费用 276

二 管理费用 276

三 农业税收 276

四 公积金 277

五 公益金 277

六 社员所得 277

第五章 农业科技 280

第一节 耕作技术 280

一 田间耕作 280

二 旱地耕作 280

三 轮歇地 280

第二节 节令 281

一 水稻节令 281

二 陆稻节令 281

三 玉米节令 281

四 豆类节令 281

五 薯类节令 281

六 荞节令 282

七 红米、小米节令 282

八 小麦节令 282

九 棉花节令 282

十 花生、芝麻节令 282

十一 三七节令 282

十二 土烟节令 282

十三 烤烟节令 282

十四 大蒜节令 282

十五 瓜类节令 283

十六 油菜、马牙花节令 283

第三节 复种 套种 283

一 复种 283

二 套种 283

第四节 肥料使用 284

一 农家肥 284

二 绿肥 284

三 化肥 284

第五节 栽培技术 284

一 水稻栽培 284

二 玉米栽培 285

三 陆稻栽培 285

四 小麦栽培 285

第六章 畜牧业 286

第一节 家畜 286

一 水牛 286

二 黄牛 286

三 马 287

四 驴、骡 287

五 羊 287

六 兔 287

七 猪 288

第二节 家禽 289

一 鸡 289

二 其他 290

第三节 兽医及其防疫 290

一 机构 队伍 290

二 主要疾病 290

三 防疫 291

第四节 饲草饲料 292

一 天然饲草 292

二 农作物秸秆 293

三 饲料 293

第七章 渔业 294

第一节 水面资源 294

第二节 鱼类 295

第三节 发展状况 295

第四节 鱼病防治 296

第五节 渔业体制建设 296

第八章 垦殖 297

第一节 天保农场 297

第二节 八布农场 297

第六篇 林业 301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01

第一节 森林面积 301

第二节 森林类型 302

一 热带季雨林 302

二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302

三 针叶林 302

第三节 主要林(树)种 303

一 用材林 303

二 经济林 303

第四节 珍稀濒危保护树种 303

一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03

二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303

三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303

第五节 野生动物 304

一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304

二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304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05

第一节 演变 305

第二节 山林纠纷调处 306

第三章 造林绿化 30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08

一 采种 308

二 育苗 308

第二节 造林 308

第三节 义务植树 310

第四节 林业科技 311

一 技术培训 311

二 试验推广 311

三 群众科技活动 312

第四章 森林保护 313

第一节 防火 313

一 护林防火指挥部 313

二 森林火灾 313

第二节 制止毁林 315

一 严禁乱砍滥伐 315

二 森林案件查处 316

三 制止毁林开荒 318

四 制止毁林开矿 31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检疫 319

一 虫害 319

二 病害 320

第四节 保护野生动物 320

第五节 封山育林 321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点) 322

一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322

二 火烧梁子保护点 323

三 茨竹坝自然保护点 324

第五章 林场 325

第一节 国营 325

第二节 集体 325

第六章 林副产品 328

第一节 种类 328

第二节 加工 328

一 木材加工 328

二 竹材加工 329

三 桐油加工 329

四 茶叶加工 330

五 芳香油加工 330

第七篇 水利 333

第一章 发展 333

第一节 开发 333

第二节 投资 333

第二章 工程 335

第一节 蓄水 335

第二节 引水 335

一 城子上大沟 335

二 戈令大沟 336

三 南楼大沟 336

四 八宋大沟 336

五 龙潭上、下沟 336

六 瓦渣大沟 336

七 香椿坪大沟 336

八 羊皮寨大沟 337

九 南令电站渠道右干渠 337

十 南令电站左低干渠 337

十一 听曼大沟 337

十二 马达隧道 337

十三 梁子街隧道 337

十四 听曼隧道 338

十五 马鹿塘隧道 338

第三节 提灌 338

一 水车 338

二 水轮泵 338

三 机电 338

第四节 人畜饮水 339

一 县城用水 339

二 乡村人畜饮(用)水 339

第五节 水土保持 340

一 水土流失 340

二 治理 340

第六节 防洪抗旱 341

第三章 管理 347

第一节 机构 347

第二节 设施 347

第三节 搬迁安置 347

第八篇 工业 351

第一章 食品工业 351

第一节 加工 351

一 粮食 351

二 油料 351

第二节 酱菜 353

第三节 糕点 354

一 沙糕 354

二 其他糕点 354

第四节 饮料罐头(果脯) 355

一 饮料 355

二 罐头(果脯) 355

第五节 制糖 356

第二章 轻手工业 357

第一节 造纸 357

第二节 印刷 357

第三节 缝纫 358

第四节 染织 359

第五节 竹藤编制 359

第六节 木器加工 359

第七节 五金修理 360

第八节 金银首饰 360

第九节 陶器 361

第十节 皮革 361

第十一节 纸箱 361

第三章 化工 362

第一节 制药 362

第二节 炸药 362

第三节 化肥 362

第四节 桐油 363

第五节 砒霜 364

第四章 机械 365

第一节 农具 365

第二节 农机 366

第三节 机修 366

第五章 矿业 368

第一节 铜矿 368

第二节 铁矿 368

第三节 钨矿 369

第四节 锡矿 370

第五节 煤矿 370

第六章 电力 371

第一节 电站 电网 371

一 电站 371

二 电网 371

三 管理 371

第二节 发电 供电 375

一 天生桥电站 375

二 曼棍电站 375

三 南令电站 375

四 南迷滩电站 375

五 者鲁电站 375

六 老母猪洞电站 376

七 高桥电站 376

八 三板桥电站 376

第九篇 交通 379

第一章 道路桥梁 379

第一节 陆路 379

一 驿道 379

二 公路 380

第二节 水路 390

一 航运 390

二 渡口 390

第三节 桥梁 391

一 驿道桥 391

二 公路桥 393

第二章 运输 398

第一节 人力运输 398

第二节 畜力运输 398

第三节 机械运输 402

一 汽车运输 402

二 拖拉机运输 403

第三章 管理 406

第一节 公路养护 406

一 省级公路 406

二 地方公路 406

第二节 路政管理 406

第三节 交通监理 407

一 机动车 407

二 驾驶员 407

三 违章 肇事 407

第十篇 邮电 411

第一章 邮政 411

第一节 邮路与投递 411

一 邮路 411

二 投递 412

第二节 业务 413

一 函件 413

二 机要传递 414

三 邮政快件 414

四 包件 414

五 汇兑 415

六 报刊发行 418

七 集邮 419

八 邮政储蓄 420

九 其他业务 420

第三节 邮政机械 420

第二章 电信 422

第一节 电报 422

一 网络 422

二 设备 422

三 业务 422

四 业务量 423

第二节 电话 427

一 长途电话 427

二 市内电话 428

三 农村电话 430

第三章 国际联邮 434

第一节 业务建立 434

一 邮政 434

二 电信 435

第二节 出国及接待 436

第三节 业务处理 436

一 邮政业务 436

二 电信业务 437

第四节 联邮终止 438

第十一篇 口岸 441

第一章 口岸 441

第一节 沿革 441

第二节 国家级 441

第三节 省级 442

第四节 边民互市点 443

一 麻栗镇 443

二 猛硐瑶族乡 443

三 下金厂乡 443

四 八布乡 444

五 杨万乡 444

六 铁厂乡 444

七 董干镇 444

第五节 便道 446

第二章 边境贸易 447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 447

第二节 进出口额 448

第三章 管理机构 45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保边防检查站 45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保海关 45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麻栗坡卫生检疫局 45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麻栗坡动植物检疫局 452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保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453

第十二篇 商业 457

第一章 体制 45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57

一 坐商 457

二 行商 457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59

第三节 合作商业 461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462

第五节 公私合营商业 463

第二章 市场 465

第一节 集市 465

第二节 网点 468

第三章 商品经营 470

第一节 采购 470

一 商业部门采购 470

二 供销部门采购 472

三 物资部门采购 475

四 外贸部门采购 477

第二节 销售 479

一 商业部门销售 479

二 供销部门销售 482

三 物资部门销售 484

四 外贸部门销售 486

五 边境贸易 487

第三节 烟草专卖 491

第四节 饮食服务 492

第四章 商品储运 494

第一节 仓储 494

一 商业 494

二 物资 494

三 外贸 495

第二节 调运 495

一 商业 495

二 物资 496

三 外贸 496

第五章 经营管理 499

第一节 计划 499

一 商业 499

二 供销合作 499

三 物资 500

四 外贸 500

第二节 财务 501

一 商业 501

二 物资 501

三 外贸 502

第三节 扶持商品生产 502

一 供销合作 502

二 外贸及其他 502

第十三篇 粮油 507

第一章 征购 507

第一节 粮食征购 507

一 征收 507

二 统购 507

三 三定 507

四 一定三年 508

五 一定五年 508

六 合同订购 508

第二节 油料油脂收购 509

第二章 销售 515

第一节 农村 515

一 农业人口供应 515

二 农场供应 516

三 种子供应 517

四 奖售粮 517

五 兑换 518

六 短途集运及民工补助 518

七 大牲畜奖励粮 518

第二节 市镇 519

一 非农业人口供应 519

二 军粮供应 519

三 工商行业用粮 520

四 饲料供应 520

五 补助粮 520

第三节 票证 521

一 管理 521

二 种类 521

三 使用 521

第四节 定量供应 522

第三章 储运 525

第一节 粮仓 525

一 普通仓 525

二 苏式仓 526

三 砖混仓 526

第二节 储存 527

一 入库前措施 527

二 检化验 527

三 质量标准 528

四 防治 528

第三节 调运 529

一 调入 529

二 调出 529

三 县内调拨 529

四 运输工具 529

第十四篇 财政税务 533

第一章 财政 533

第一节 收入 533

一 预算内收入 533

二 预算外收入 535

第二节 支出 537

一 预算内支出 538

二 预算外支出 540

第三节 管理 542

一 预算管理 542

二 财政监督 543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544

一 公债 544

二 国库券 544

第二章 税务 546

第一节 税制 546

一 统一税制 546

二 税制修正 546

三 税制改革 547

第二节 税种 547

一 货物税 547

二 商品流通税 548

三 工商业税 548

四 印花税 548

五 利息所得税 548

六 工商统一税 548

七 牲畜交易税 549

八 车船使用税 549

九 工商所得税 549

十 屠宰税 549

十一 集市交易税 550

十二 建筑税 550

十三 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 550

十四 国营企业所得税 550

十五 产品税 551

十六 营业税 551

十七 房产税 551

十八 国营企业奖金税 551

十九 城市维护建设税 551

二十 城镇土地使用税 552

二十一 增值税 552

二十二 集体企业所得税 552

二十三 城乡个体商户所得税 552

二十四 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552

二十五 个人收入调节税 552

二十六 集体企业奖金税 553

二十七 事业单位奖金税 553

二十八 个人所得税 553

二十九 筵席税 553

三十 资源税 553

三十一 特别消费税 553

三十二 其他收入 553

第三节 税率 554

第四节 减免 554

第五节 征管 555

第十五篇 金融 559

第一章 机构 559

第一节 银行金融机构 559

一 中国人民银行麻栗坡县支行 559

二 中国工商银行麻栗坡县支行 559

三 中国农业银行麻栗坡县支行 560

四 中国银行麻栗坡支行 560

五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麻栗坡县支行 560

第二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561

一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麻栗坡县支公司 561

二 麻栗坡县农村信用合作社 561

第二章 货币 562

第一节 种类 562

第二节 流通 562

第三节 现金管理 563

第三章 存款 566

第一节 财政存款 566

第二节 机关团体存款 566

第三节 特种存款 566

第四节 基本建设存款 567

第五节 企业存款 567

第六节 城乡储蓄存款 567

第七节 农村存款 568

第八节 其他存款 568

第四章 贷款 569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69

第二节 工业贷款 569

第三节 商业贷款 570

第四节 农业贷款 570

第五节 基本建设贷款 571

第五章 代理业务 572

第一节 财政金库 572

第二节 债券发行 572

第三节 货币兑换 572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577

第一章 城乡建设 577

第一节 县城 577

一 沿革 577

二 市政基础设施 578

第二节 乡镇 580

一 乡镇规划 580

二 基础设施 581

第三节 农村 581

第二章 建筑 582

第一节 技术 582

一 设计 582

二 工艺 582

第二节 施工 583

一 建筑队伍 583

二 建筑材料 584

三 建筑机具 585

第三章 环境保护 586

第一节 生态保护 586

第二节 三废处理 586

一 采矿业污染 586

二 冶烧业污染 587

三 食品业污染 587

四 医疗业污染 587

五 其他污染 587

六 事故性污染 587

七 噪音污染 587

第三节 环境绿化 588

第四章 管理 589

第一节 房产 589

第二节 建筑与设计 589

一 县城 589

二 乡镇 590

三 设计 590

第十七篇 党群 59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麻栗坡特别区地方组织 593

第一节 特别区党部 593

第二节 区分部 593

第三节 组织发展及其活动 593

第四节 三青团 59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麻栗坡县地方组织 595

第一节 中共麻栗坡县委员会 595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596

一 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596

二 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596

三 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596

四 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 597

五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597

六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597

七 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598

八 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 598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598

一 中共麻栗坡县委办公室 598

二 中共麻栗坡县委组织部 599

三 中共麻栗坡县委宣传部 599

四 中共麻栗坡县委统战部 599

五 中共麻栗坡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600

六 中共麻栗坡县委农村工作部 600

七 中共麻栗坡县委财贸部 600

八 中共麻栗坡县委党校 600

九 中共麻栗坡县委政法委员会 601

十 中共麻栗坡县委党史征研室 601

十一 中共麻栗坡县委老干部局 601

十二 中共麻栗坡县委信访科 601

十三 中共麻栗坡县委保密局 602

第四节 党委 党组 604

一 党委 604

二 党组 607

第五节 总支 支部 608

一 总支 608

二 支部 608

第三章 群众团体 610

第一节 麻栗坡县工会联合委员会 610

一 组织状况 610

二 历次工代会 610

三 职工活动及其生活 61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麻栗坡县委员会 612

一 组织状况 612

二 历次团代会 612

三 团的活动 614

第三节 麻栗坡县妇女联合会 614

一 组织状况 614

二 历次妇代会 614

三 组织活动 616

第四节 麻栗坡县农民协会 616

第五节 麻栗坡县工商业联合会 617

第六节 麻栗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617

第七节 麻栗坡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618

第四章 重大政治活动 619

第一节 禁烟 619

第二节 清匪反霸 619

第三节 抗美援朝 619

第四节 “三反”“五反” 620

第五节 土地改革 620

第六节 农业合作化 621

第七节 对私改造 621

第八节 “整风反右” 622

第九节 “大跃进” 622

第十节 整风整社 624

第十一节 “五反”“四清” 625

第十二节 农业学大寨 625

第十三节 “文化大革命” 626

第十四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626

第十八篇 政务 631

第一章 麻栗坡对汛特别区督办公署 6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31

第二节 对汛 63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635

第一节 麻栗坡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5

一 第一届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5

二 第二届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5

三 第三届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5

四 第四届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5

五 第五届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36

第二节 麻栗坡县人民代表大会 636

一 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6

二 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6

三 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6

四 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7

五 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7

六 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7

七 第七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7

八 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8

九 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8

十 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9

十一 第十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639

第三节 麻栗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4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40

第三章 人民政府 643

第一节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 643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44

一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644

二 麻栗坡县民政局 644

三 麻栗坡县农牧渔业局 644

四 麻栗坡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645

五 麻栗坡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645

六 麻栗坡县教育局 645

七 麻栗坡县文化局 645

八 麻栗坡县水电局 646

九 麻栗坡县卫生局 646

十 麻栗坡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646

十一 麻栗坡县工业交通局 646

十二 麻栗坡县财政局 647

十三 麻栗坡县粮食局 647

十四 麻栗坡县档案局 647

十五 麻栗坡县人事劳动局 647

十六 麻栗坡县计划经济委员会 648

十七 麻栗坡县统计局 648

十八 麻栗坡县供销合作社 648

十九 麻栗坡县医药管理局 648

二十 麻栗坡县体育运动委员会 648

二十一 麻栗坡县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 649

二十二 麻栗坡县商业局 649

二十三 麻栗坡县外事办公室 649

二十四 麻栗坡县地震办公室 649

二十五 麻栗坡县物资局 650

二十六 麻栗坡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650

二十七 麻栗坡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650

二十八 麻栗坡县林业局 650

二十九 麻栗坡县支前办公室 651

三十 麻栗坡县民族事务委员会 651

三十一 麻栗坡县地方志办公室 651

三十二 麻栗坡县审计局 651

三十三 麻栗坡县国家安全局 651

三十四 麻栗坡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652

三十五 麻栗坡县侨务办公室 652

三十六 麻栗坡县土地管理局 652

三十七 麻栗坡县矿产资源管理局 652

三十八 麻栗坡县监察局 652

三十九 麻栗坡县物价技术监督局 653

四十 麻栗坡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653

四十一 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局 653

四十二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 653

四十三 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驻天保口岸办事处 653

四十四 麻栗坡县旅游局 654

四十五 麻栗坡县口岸办公室 654

四十六 麻栗坡县外援办公室 654

第三节 省、州驻麻栗坡机构 654

一 麻栗坡县地方税务局 654

二 麻栗坡县邮电局 655

三 麻栗坡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 655

四 麻栗坡县气象局 655

五 麻栗坡县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站 655

六 麻栗坡县公路管理段 655

七 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 656

八 麻栗坡县国家税务局 656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 656

一 麻栗镇 656

二 大坪镇 657

三 南温河乡 657

四 猛硐瑶族乡 657

五 下金厂乡 657

六 八布乡 658

七 六河乡 658

八 杨万乡 658

九 铁厂乡 659

十 马街乡 659

十一 新寨乡 659

十二 董干镇 660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64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麻栗坡县委员会 664

一 政协麻栗坡县第一届委员会 664

二 政协麻栗坡县第二届委员会 664

三 政协麻栗坡县第三届委员会 665

四 政协麻栗坡县第四届委员会 665

五 政协麻栗坡县第五届委员会 66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66

一 政协麻栗坡县办公室 666

二 政协麻栗坡县提案工作委员会 666

三 政协麻栗坡县联络委员会 666

四 政协麻栗坡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667

第三节 参政议政纪实 667

一 政事纪要 667

二 政绩纪实 669

第十九篇 政法 675

第一章 公安 675

第一节 沿革 675

第二节 侦察 676

一 政治 676

二 刑事 67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78

一 户籍 678

二 公安秩序 679

三 特种行业 680

四 危险物品 681

五 交通事故及其处理 683

六 治安保卫 683

七 治安处罚 685

八 对“四类分子”改造 686

第四节 预审 686

一 逮捕拘留 686

二 审讯结案 686

三 平反冤假错案 687

第五节 消防 687

第六节 监所 689

一 监狱 689

二 看守所 690

三 收审所 690

四 看守武装 690

第七节 边境管理 690

第二章 检察 694

第一节 机构 69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9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9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9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9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96

第七节 战区检察 696

第三章 审判 697

第一节 机构 697

一 麻栗坡县人民法院 697

二 麻栗坡县人民法庭 69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9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9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99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99

第六节 申诉复查 70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01

第一节 沿革 701

第二节 宣传教育 701

一 法制宣传 701

二 普法教育 70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702

第四节 公证 704

第五节 律师 705

第二十篇 军事 709

第一章 驻军 709

第一节 清军 709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 710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710

第四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711

一 武警边防大队 711

二 边防检查站 711

三 边防派出所 712

四 武警中队 712

五 消防大队 712

第二章 地方武装 713

第一节 土勇 乡练 713

一 土勇 713

二 乡练 713

第二节 汛兵 乡保丁 地区武装 713

一 汛兵 713

二 乡保丁 714

三 地区武装 714

第三节 人民武装 714

第三章 兵役 718

第一节 募兵制 718

第二节 征兵制 718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718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719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719

第六节 预备役 719

第四章 民兵 722

第一节 民兵组织 722

第二节 武器装备 722

第三节 军事训练 722

第四节 重要活动 723

一 民兵代表大会 723

二 支前参战 723

三 参建参治 723

第五章 军事设施 724

第一节 古迹 724

一 汛、塘、卡 724

二 梅花壕 724

三 烟墩架(又名烽火台) 724

四 石碉 724

第二节 哨 724

一 哨 724

二 哨所 725

第三节 营房 725

第四节 工事 725

一 坑道 725

二 猫耳洞 725

三 炮阵地 725

第五节 防空报警器 726

第六章 战事 727

第一节 清代战事 727

一 红、白旗之乱 727

二 土皇帝之乱 727

三 抗法斗争 727

四 围剿杨三、杜二 728

五 苗皇帝之乱 7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728

一 吴复兴、聂正南之乱 728

二 李选志、廖兴培之乱 728

三 黄业兴、张家兴之乱 729

四 苗、瑶械斗 729

五 抗日斗争 730

六 解放麻栗坡 731

第三节 剿匪斗争 732

一 剿灭罗茂林部 732

二 剿灭反共救国军游击第二支队 732

三 剿灭反共救国军游击第三支队 733

四 剿灭反共救国军游击第四支队 733

五 杨光辉“民主联军”的覆灭 734

六 围剿项朝宗部 735

七 围歼余启佑残部 735

八 八大山平叛 735

第四节 中越边境战争 736

— 1979年对越还击作战 736

二 收复扣林山 736

三 收复老山 737

四 收复者阴山 737

五 收复八里河东山 737

六 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 738

七 反偷袭 738

八 粉碎越军团规模的进攻 739

九 粉碎越军加强师规模的进攻 739

第七章 支援前线 740

第一节 麻栗坡县支前 740

第二节 文山州七县支前 741

第三节 各省、市、自治区慰问 741

第八章 军民关系 743

第一节 拥政爱民 743

第二节 拥军优属 744

第三节 军民共建 744

一 共建文明村寨 744

二 共建文明学校 745

三 共建文明单位 745

四 共建文明街道 745

第四节 共创双拥模范县 746

第二十一篇 外事 749

第一章 机构 749

第一节 麻栗坡对汛督办公署 749

第二节 麻栗坡县外事办公室 749

第二章 界务 751

第一节 勘界定界 751

一 边界争端 751

二 中法勘定中越边界 752

第二节 界碑 755

一 第二段界碑 755

二 第三段界碑 756

第三节 查界 758

第三章 支援 760

第一节 政治支援 760

第二节 军事支援 761

第三节 经济支援 762

第四节 科技支援 762

第四章 往来 764

第一节 官方往来 764

一 国庆活动 764

二 建军节活动 765

三 春节活动 765

四 参观考察 766

五 友好访问 768

六 会谈会晤 768

七 文体交流 769

八 其他活动 769

第二节 民间往来 770

一 互婚 770

二 饮水 771

三 借道 771

四 互牧 771

第五章 交涉 773

第一节 官方 773

一 越境耕种交涉 773

二 越境砍伐交涉 773

三 过境打猎交涉 774

四 外迁交涉 774

五 刑事案件交涉 775

六 侵占领土交涉 775

第二节 民间 776

第二十二篇 人事劳动 779

第一章 人事 779

第一节 干部来源 779

第二节 干部管理 780

一 任免调配 780

二 考核 奖惩 780

第三节 科技干部 780

第四节 离退休 退离职 782

一 离休 782

二 退休 782

三 退职 离职 783

第五节 合同制社会保险 783

第二章 劳动就业 784

第一节 招工 784

一 社会招工 784

二 知识青年安置 784

第二节 安置 785

第三节 顶替 785

第四节 劳动就业服务 786

第三章 劳动工资 787

第一节 工资 787

第二节 奖金及其他 795

一 奖金 795

二 其他 795

第三节 劳动保护 796

一 劳动保护范围 796

二 劳动保护措施 796

三 劳动保护用品和保健食品的发放 796

第二十三篇 民政 801

第一章 优抚 801

第一节 抚恤 801

一 牺牲 病故 801

二 褒扬 802

三 代耕土地 803

四 优待劳动日 803

五 优待现金实物 804

六 帮助 804

七 临时补助 804

八 定期定量补助 805

第二节 劳军 慰问 拥军 805

一 劳军 805

二 慰问驻军部队 806

三 慰问军烈属 807

四 召开优抚大会 808

五 拥军 809

第二章 安置 810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 810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810

第三节 残废军人、民兵、民工安置 811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 811

第五节 印支难民安置 813

第三章 救济 815

第一节 灾害 战损 815

一 自然灾害救济 815

二 春夏荒救济 817

三 寒衣救济 818

四 战损救济 819

第二节 难民救济 820

第三节 供养 821

第四章 管理 82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823

第二节 地名管理 824

第三节 社团登记 826

第四节 收容遣送 827

第五章 民政福利 829

第一节 精减人员生活待遇 829

第二节 老乡干部待遇 829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人员各 项补助 830

第二十四篇 教育 833

第一章 私塾 义学 833

第一节 私塾 833

第二节 义学 833

第二章 幼儿 834

第一节 幼儿园 834

第二节 幼儿班 834

第三节 学前班 834

第三章 小学 835

第一节 沿革 835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836

一 学制 836

二 课程 837

第三节 部分小学简介 839

一 麻栗坡县城区第一小学 839

二 猛硐民族小学 840

三 八里河帐篷小学 840

四 芭蕉坪帐篷小学 841

附:全县小学一览表及小学发展情况统计表 841

第四章 中学 853

第一节 沿革 853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853

一 学制 853

二 课程 854

第三节 招生 854

第四节 部分中学简介 855

一 麻栗坡中学 855

二 麻栗坡县民族中学 856

三 董干中学 856

附:全县初级中学一览表及普通中学发展情况表 857

第五节 职业中学 860

第五章 师范 861

第一节 师范学校 861

一 学制 861

二 课程 862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862

第六章 成人教育 863

第一节 扫盲 863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863

一 文化补课 863

二 函授学习 864

三 自学考试 864

第三节 科技培训 864

第七章 教学研究 866

第一节 机构 866

第二节 教学管理 866

第三节 教研活动 867

第八章 教师待遇 869

第一节 经济 869

第二节 政治 870

第九章 经费 871

第一节 来源 871

第二节 支出 871

一 工资 871

二 基建 872

三 教具 图书 872

第三节 经费管理 873

第二十五篇 科技 879

第一章 科技组织 879

第一节 机构队伍 879

第二节 学术团体 879

第二章 科普活动 881

第一节 引进与推广 881

第二节 技术培训 881

第三节 技术咨询 882

第三章 成果及新项目 884

第一节 农业科技 884

第二节 工业科技 885

第三节 医疗科技 885

第四节 资源普查与区划 886

第四章 测报 887

第一节 气象 887

第二节 水文 887

第三节 地震 889

第二十六篇 文化 89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893

第一节 图书阅览 893

第二节 书刊发行 894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 895

第四节 文学 896

一 诗歌 896

二 小说 896

三 散文 897

四 报告文学 897

五 剧本 898

六 小报 刊物 899

七 民间文学 899

八 谚语 899

九 歇后语 900

第五节 艺术 901

一 戏剧 901

二 曲艺 903

三 音乐 903

四 舞蹈 904

五 美术 905

六 书法 905

七 摄影 906

八 篆刻雕塑 906

九 编织 906

十 刺绣 907

十一 蜡染 907

第二章 演出 展览 908

第一节 演出 908

第二节 展览 908

第三章 社会文化市场管理 910

第一节 机构 910

第二节 管理 910

一 营业性演出管理 910

二 音像书刊管理 910

三 营业性娱乐场所管理 911

第四章 文物 古迹 名胜 旅游 912

第一节 文物 912

第二节 古迹 912

一 古崖画 912

二 古遗址 912

三 古墓葬 913

四 古庙寺观 913

五 古军事建筑 913

六 古石桥 913

七 古建筑 914

第三节 名胜 914

一 老山 914

二 者阴山 914

三 扣林山 915

四 八里河东山 915

五 南疆一柱 915

六 茨竹坝云海 915

七 麻栗坡小河洞 915

第四节 旅游 916

一 景点 916

二 线路 916

第五章 党史 地方志 档案 918

第一节 党史征研 918

第二节 地方志 918

第三节 档案 921

第二十七篇 广播电视 925

第一章 有线广播 925

第一节 城乡广播 925

一 麻栗坡县广播收音站 925

二 麻栗坡县广播站 925

三 乡镇广播站 926

四 工矿校园广播室 926

第二节 边境广播 927

一 建站 927

二 采、编、播 927

第二章 中波转播 929

第一节 麻粟坡县中波台 929

第二节 中波转播宣传 929

第三章 电视转播 931

第一节 城区电视 931

一 电视差转台 931

二 地面卫星接收站 931

三 有线电视 931

第二节 乡村电视 932

一 乡级电视 932

二 村级电视 933

第三节 战区电视 938

第四节 厂(场)矿电视 938

第二十八篇 医药 卫生 941

第一章 医疗机构 941

第一节 麻栗坡县人民医院 941

第二节 麻栗坡县卫生防疫站 942

第三节 麻栗坡县妇幼保健站 942

第四节 乡镇卫生院 943

一 董干镇中心卫生院 943

二 铁厂乡中心卫生院 943

三 八布乡中心卫生院 944

四 南温河乡中心卫生院 944

五 马街乡卫生院 944

六 大坪镇卫生院 944

七 猛硐乡卫生院 945

八 下金厂乡卫生院 945

九 杨万乡卫生院 945

十 六河卫生所 945

十一 麻栗坡镇卫生所 945

十二 新寨乡卫生院 946

第五节 村(办)卫生所(室) 946

第二章 医疗 948

第一节 中医 草医 948

一 中医 948

二 草医 949

三 医疗器械 949

四 医疗技术 949

第二节 西医 950

一 内儿科 950

二 外科 950

三 妇产科 951

四 功能科 951

五 五官科 951

第三章 卫生 952

第一节 爱国卫生 952

第二节 “灭四害” 952

第三节 卫生监测 953

一 饮水卫生 953

二 饮食卫生 953

第四章 防疫 保健 955

第一节 防疫 955

一 传染病 955

二 多发病 955

三 防治 956

第二节 保健 959

一 妇女保健 959

二 儿童保健 959

第五章 药政 962

第一节 药政管理 962

一 毒、麻药品 962

二 药品质量监督 962

三 药品检验 962

第二节 药物及药物生产 963

一 药物 963

二 药物生产 964

第三节 就医 965

一 公费医疗 965

二 减免费医疗 966

第二十九篇 体育 969

第一章 学校体育 969

第一节 小学 969

一 课程设置 969

二 小学生运动会 969

三 达标活动 971

第二节 中学 971

一 课程设置 971

二 中学生运动会 971

三 达标活动 973

四 军事训练 973

五 校际活动 973

第二章 社会体育 975

第一节 农民体育 975

一 项目 975

二 竞赛 975

第二节 职工体育 976

一 县级职工运动会 976

二 州级职工运动会 979

第三节 老年体育 980

第三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981

第一节 项目 981

一 铜鼓舞 981

二 芦笙舞 981

三 打鸡毛毽 981

四 射弩 981

五 吹枪 982

六 打陀螺 982

七 抢花炮 982

八 武术 982

第二节 竞技 982

一 县级运动会 982

二 州级运动会 983

三 省级运动会 984

四 参加全国、国际民族体育表演 984

第四章 体育人才 985

第一节 培养 985

第二节 输送 985

第五章 体育设施 986

第一节 场地 986

第二节 器械 986

第三十篇 烈士陵园 989

第一章 陵园 989

第一节 麻栗坡烈士陵园 989

第二节 铁厂烈士陵园 989

第三节 董干烈士陵园 990

第四节 猛硐烈士陵园 990

第二章 凭吊 991

第一节 活动 991

第二节 诗词文萃 1000

一 悼词祭文 1000

二 挽联 11304

三 誓词 1006

四 诗选 1007

人物 1019

一传 1019

二表 1035

三录 1101

一 文告 1105

二 碑刻 1108

三 诗词 1119

四 文征 1125

五 地震论文 1131

六 先进集体 1133

七 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人员 1140

八 为县志出版捐资名录 1144

编后记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