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壹、问题提出 1
一、地方自治立法与行政罚法之关系 1
二、重复处罚之禁止 4
三、连续处罚之认定 4
贰、本书架构 5
第二章 行政罚法之立法 7
壹、立法之必要性 7
贰、过渡条款与施行 9
一、过渡条款 9
二、施行 9
參、行政罚法与行政法 11
一、行政之分类与行政罚之归属 11
(一)行政之分类 11
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 11
2.干涉行政与给付行政 12
(二)行政罚之归属 13
二、行政罚法之规定内容与行政法 14
三、行政罚法之法律体系 15
第三章 处罚之形成与审酌 17
壹、法例 19
一、适用范围与性质 19
(一)适用范围 19
(二)性质 22
二、处罚种类 24
(一)概说 24
1.违反行政法上义务之行为 25
2.裁罚性之不利处分 25
(二)裁罚性不利处分之探讨 27
1.规范设计 27
2.裁罚性不利处分之种类 28
(1)限制或禁止行为之处分 28
(2)剥夺或消灭资格、权利之处分 28
(3)影响名誉之处分 29
(4)警告性处分 29
3.裁罚性不利处分之界定 29
(1)制裁性负担行政处分 29
(2)管制罚 29
(3)制裁性强制处分 30
4.裁罚性不利处分之立法优点 30
5.裁罚性不利处分之立法缺失 31
(1)裁罚性不利处分之范围过宽 31
(2)定性为普通法所造成之问题 32
(3)种类过多所造成之难题 32
6.省思 32
三、行为人 33
四、处罚法定主义 35
五、效力 37
(一)「时」之效力 37
1.罚锾之比较 38
2.没入之比较 38
3.其他裁罚性不利处分之比较 38
(二)「地」之效力 39
贰、责任 40
一、责任条件 40
二、禁止错误与责任 43
三、责任能力 43
四、不作为犯 45
五、阻却违法事由 46
(一)依法令之行为 46
1.依法令之行为 46
2.依职务命令之行为 46
(二)正当防卫 48
(三)紧急避难 48
參、共同违法及并同处罚 49
一、共同违法 49
二、并同处罚 51
(一)私法人 51
(二)其他私法组织 53
(三)公法组织 54
肆、裁处之审酌加减与扩张 55
一、比例原则 55
二、便宜主义 57
三、裁量追缴 59
(一)裁量追缴之类型 59
1.行为人不当得利之追缴 59
2.他人不当得利之追缴 60
(二)应注意之事项 61
1.非制裁之性质 61
2.追缴为行政处分 61
3.主管机关有裁量权 61
四、没入与追征价额 62
(一)没入之物 62
(二)扩张没入 62
(三)价额追征 63
第四章 裁处权之行使 65
壹、单一行为及数行为之处罚 66
一、单一行为 66
二、数行为 70
三、刑罚优先 71
贰、裁处权时效 73
一、时效与起算 74
(一)时效 74
(二)起算 74
二、时效停止 75
參、管辖机关 76
一、地域管辖 76
二、共同管辖 77
三、管辖权竞合 77
(一)积极竞合 77
(二)积极竞合中涉及处罚较重之法规范 78
(三)积极竞合中涉及不同处罚种类 78
四、移送管辖 80
肆、裁处程序 80
一、执行职务时应有之作为 80
二、即时制止 81
三、异议 82
四、扣留与救济 83
(一)扣留 83
(二)强制力 83
(三)纪录 83
(四)扣留物之标示 84
(五)发还 84
(六)声明异议 85
五、陈述意见及听证 85
(一)陈述意见 86
1.原则 86
2.例外 86
(二)听证 87
1.听证义务 87
2.例外 87
(三)裁处书 88
第五章 行政罚与地方自治立法 89
壹、问题之回应 89
贰、地方制度与处罚自治 91
一、行政处罚收入作为地方自主财政 91
二、地方行政处罚之依据 91
第六章 重复处罚之禁止 95
壹、问题之焦点 97
贰、税捐秩序罚之类型与竞合 100
一、类型 100
(一)行为罚与漏税罚之区别 100
1.行为罚之概念 100
2.漏税罚之概念 101
(二)处罚基准与比例原则 101
1.释字第327号解释 102
2.释字第339号解释 105
3.释字第356号解释 106
二、竞合 107
(一)行为数之判断基准 107
(二)种类 108
1.同一行为同时构成两个以上行为罚之竞合 109
2.同一行为同时构成行为罚与漏税罚之竞合 110
3.同一行为同时构成两个以上漏税罚之竞合 110
(三)检讨 111
參、一事不二罚在税捐秩序罚之实务发展 112
一、释字第503号解释作成前 112
(一)行政机关 112
(二)行政法院 114
1.采从一重(吸收)主义者 114
(1)84年5月第2次庭长评事联席会议 114
(2)84年9月第2次庭长评事联席会议 114
2.采并罚主义者 115
(1)行政法院84年判字第61号判决 115
(2)行政法院85年4月庭长评事联席会议 116
(三)释宪实务一释字第337号解释 117
1.释字第337号解释之见解 117
2.对于释字第337号解释之不同见解 118
二、释字第503号解释 119
(一)解释意旨 120
(二)解释评论 121
1.违反作为义务之行为 122
2.行为个数 123
3.处罚种类及行政目的 124
4.检讨 126
(三)本文见解 127
1.多数行为或单一行为 128
2.行政目的之达成 128
3.处罚之种类 128
三、释字第503号解释之后 129
(一)行政目的 129
(二)行为个数 130
四、最高行政法院91年6月决议 131
(一)决议内容 132
(二)法律问题 132
1.甲说 133
2.乙说 134
(三)决议结果 134
1.是否为同一行为 135
2.处罚目的是否相同 135
五、最高行政法院91年6月决议后之实务见解 135
(一)行为个数 136
1.最高行政法院91判1978判决 136
2.最高行政法院93裁1488裁定 136
(二)行政目的 137
1.最高行政法院91判2326判决 137
2.最高行政法院94判504判决 138
(三)处罚种类 138
(四)省思 139
六、实务见解检讨与处理方式 140
七、行政罚法之规定 142
肆、税捐秩序罚与刑罚之竞合 144
伍、省思 147
第七章 连续处罚之认定 149
壹、概说 151
贰、释字第604号解释 152
一、释字第604号解释文 152
二、释字第604号解释理由书 153
三、释字第604号解释之分析 157
(一)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之立法目的 157
(二)本件案例并非「一事不二罚」之案例 157
1.违规事实之认定 157
2.对于持续存在违规事件之处罚考量 157
3.处罚之手段选择 157
4.连续举发等于有多次违反行政法上义务之行为 158
(三)处罚手段之限制 159
1.比例原则及法律授权明确性原则之实践 159
2.比例原则于连续举发性法律之操作 160
(1)连续处罚有助于目的之达成 160
(2)连续举发之间隔期间受必要性原则之拘束 160
3.授权明确性原则于连续举发性法律之操作 160
(四)系争行政命令之合宪性审査 161
1.连续举发之要件 161
2.连续举发之标准 161
(1)母法并未有原则性规定 161
(2)「每逾2小时」之标准符合比例原则之要求 161
(五)连续举发制度不因有其他制度之存在而违反比例原则 162
1.强制执行方法之设计 162
2.执法机关拥有行政裁量空间 162
參、释字第604号解释之争点检讨 163
一、秩序罚与执行罚之区别 163
(一)许玉秀大法官之不同意见书 163
1.秩序罚与执行罚 163
2.继续犯与状态犯之定性 164
3.连续举发的思考 164
(二)许宗力大法官之协同意见书 165
1.「举发」之定义 165
2.加重责任(或加重处罚)说应不足采 166
3.连续举发及罚款不等同于连续通知限期履行(告诫)与怠金 167
(三)省思 167
二、「一事不二罚」或「一行为不二罚」? 168
(一)一事不二罚原则 168
1.意义 168
2.构成要件 169
3.法律效果 170
(二)一行为不二罚原则 171
三、一行为不二罚原则中「一行为」之定义 172
(一)许宗力大法官 172
(二)曾有田大法官 173
四、系争法规之违宪审查 174
(一)法律保留原则之检验 174
1.法律保留原则 174
(1)系争法规符合法律保留(肯定说) 174
(2)系争法规违反法律保留(否定说) 175
2.授权明确性原则 175
(1)授权明确性原则之检验 175
(2)系争法规之检验 177
(二)比例原则之检验 179
1.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85条之1之审查 179
(1)符合比例原则 179
(2)不符合比例原则 180
2.违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统一裁罚标准及处理细则第12条第4项之审查 180
(1)符合比例原则 180
(2)不符合比例原则 181
第八章 结论 183
附录一 行政处罚之作业流程 185
附录二 行政罚法条文 191
附录三 缩语表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