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鍨哲学文存 第1卷 探索者道路的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伯鍨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14061737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及新近整理出版的大量手稿和相关资料的深层解读,历史和逻辑地再现了两位作者早期哲学思想的发端、演变和成熟过程,简洁明晰地揭示和阐明了他们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所经历的两次深刻思想转变,尤其是在第二次转变中如何实现了从思辨逻辑向科学逻辑的突进。这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实质,以及与国内某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定位为实践唯物主义或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都是极为重要的。

绪论 1

第一章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13

第一节 19世纪初期的德国社会 13

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自由民主运动的崛起 13

二、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其反封建斗争的特点 16

三、政治斗争的序幕首先在宗教问题上揭开 18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19

一、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和革命的辩证方法的矛盾 19

二、宗教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促成了黑格尔学派的分裂 21

第三节 青年黑格尔运动 25

一、青年黑格尔运动概述 25

二、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与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26

三、切什考夫斯基的“行动哲学”与卢格创办的《哈雷年鉴》 29

四、鲍威尔和施特劳斯的争论及其自我意识哲学 31

五、费尔巴哈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及其对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 36

六、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40

七、施蒂纳的“唯一者”哲学 43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最初活动及其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关系 46

一、马克思的少年时代 46

二、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及其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关系 48

三、恩格斯的少年时代及其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关系 50

第二章 青年黑格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3

第一节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思想 53

一、转向黑格尔哲学 53

二、对黑格尔学派的批评和论自我意识哲学 57

三、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哲学是不同时代精神的表现 62

四、马克思论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区别 66

五、《博士论文》的思想特点 75

第二节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 77

一、马克思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和关于精神自由的阐述 78

二、马克思的理性主义国家观及其对宗教的批判 85

三、关于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和马克思思想的最初转变 88

第三节 青年黑格尔时期恩格斯的哲学思想 96

一、向青年黑格尔运动的转变 96

二、恩格斯对谢林的批判和对黑格尔思想的阐述 100

三、恩格斯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向唯物主义转变的开始 104

第三章 完成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109

第一节 《克罗茨纳赫笔记》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09

一、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对历史的研究 109

二、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 112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批判 11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 120

一、《论犹太人问题》及其对政治异化思想的阐述 120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初次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27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孕育了无产阶级经济理论的萌芽 130

四、《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恩格斯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历史观 134

五、《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标志恩格斯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过渡 137

第四章 异化劳动理论和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140

第一节 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及其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 140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地位 140

二、从政治异化理论到劳动异化理论 143

三、异化劳动理论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 147

四、异化劳动理论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151

五、异化劳动和对象化劳动 153

第二节 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及其方法论特点 155

一、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155

二、费尔巴哈的“人类概念”在《手稿》中的运用和发挥 158

三、《手稿》是怎样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 162

第三节 第一次系统地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 165

一、《手稿》是在怎样的基础上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 165

二、批判黑格尔的“无批判的唯心主义”和“无批判的实证主义” 168

三、《手稿》中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174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178

第一节 批判黑格尔的思辨方法及其唯心主义历史观 178

一、决心清算思辨哲学 178

二、揭露思辨方法的秘密 182

三、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185

第二节 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是黑格尔历史观的漫画式的完成 188

一、用“无限的自我意识”代替“绝对精神”,从客观唯心主义滑向主观唯心主义 188

二、把个人和群众、精神和物质绝对对立起来 190

第三节 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 195

一、驳斥鲍威尔对唯物主义的曲解和攻击 195

二、近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198

第四节 《神圣家族》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01

一、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向现实的人的观点的转变 201

二、从人类概念向生产关系概念的转变 204

三、从异化史观向实践观点的转变 208

第五节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12

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写作 212

二、日趋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15

三、对英国工人运动的初次总结 219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21

第一节 和德国哲学的最后决裂 222

一、施特劳斯、鲍威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都没有脱离旧哲学的基地 222

二、施蒂纳的“唯一者”哲学和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是青年黑格尔运动的两个怪胎 225

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要求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235

四、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研究终于发现了唯物地理解历史运动的新起点 239

第二节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 243

一、缺乏能动原则,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243

二、对抽象人的崇拜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47

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52

第三节 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 256

一、抛弃以“异化劳动”为中心概念的历史理论 256

二、通过唯物地改造异化概念阐明历史辩证法 258

第四节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62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 263

二、社会意识归根结底决定于社会存在 266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69

四、市民社会(经济基础)是构成国家和任何其他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 275

第五节 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 280

一、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现实的运动 280

二、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旧式分工 283

第七章 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进一步阐发 286

第一节 蒲鲁东的经济哲学观点和马克思对它的评价 286

一、《什么是财产》一书表达了蒲鲁东最初的经济思想 286

二、《贫困的哲学》是蒲鲁东经济理论的完成 292

三、蒲鲁东的哲学观点是法学唯心主义和歪曲了的思辨辩证法 296

四、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哲学观点的评价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 300

第二节 初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政治经济学 304

一、人们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他们之间的关系 304

二、商品价值不是先天单独构成的物,而是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08

三、所有制不是单独存在的权利,而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313

四、不是法权关系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决定法权关系 316

第三节 进一步唯物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 318

一、经济范畴不是先验地产生的,而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318

二、蒲鲁东阉割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生命” 322

三、矛盾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325

四、无产阶级斗争纲领和策略的提出 328

第八章 无产阶级新世界观的宣告 334

第一节 《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334

一、《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334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337

三、《宣言》清算了以往社会主义学说的空想的反动的性质 340

四、《宣言》第一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改造世界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34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意义 34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旧哲学的终结 347

二、给予无产阶级伟大的认识工具 350

附录一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354

附录二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372

附录三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人道主义 383

附录四 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 张一兵 414

附录五 孙伯?教授哲学思想访谈录 胡大平 421

后记 442

再版后记 443